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聪杰专利>正文

折合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6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针对一般折合椅座垫易向后倾翻,塑胶座垫承载力不足,以及座椅前后支架着地仅为点或线的接触支撑等缺点予以改进,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合椅的前支架与后支架间系以滑动套筒方式组合,而座垫两侧中段及后段则分别枢接于前后支架上,以达到座垫绝无向后倾翻的危险,另外,配合靠垫、座垫及前后支架着地防滑块的设计,得产生一乘坐安全、舒适,且牢固耐用的折合椅结构。(*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合椅的结构,尤指一种乘座安全舒适,且牢固耐用、其座垫在掀起后而使前后支架折合的折合椅。一般座垫在掀起后而使前后支架折合的折合椅,因其具有收折不占空间的优点,所以广受消费市场的认同与喜爱,而由于消费者对产品造型设计艺术气息的不断讲究,故而折合椅的创作大都趋向于造型、外观的美感与舒适性,但对于长久以来折合椅所存在的缺点则均未见具体且有效的改进,此如(1)一般折合椅的座垫,由于座垫以两侧中段枢接于前支架,而座垫两侧后端侧由下向上预置于后支架预定处,所以当座垫受力偏后段时座垫即会产生向后下倾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常见于小孩乘坐或站立于座垫靠后段时,轻者受到惊赫,重者受伤。(2)目前折合椅由传统铁制座垫,演进到木制、塑胶等不同的材质,而较常见的塑胶座垫由于不腐蚀、不腐朽,所以较受采用,但塑胶制座垫与椅架间的接合,因为受力较大的缘故,所以均于塑胶座垫的枢接处加设铁片来供椅架的枢接组合,而此种补强仅及于欲枢接部分,对于座垫本身的承载强度并无助益,且外加式铁片亦破坏整体设计美感。(3)一般折合椅前后支架用来着地的部分均以C形套块含置于支架底横杆下缘,或以塞块塞垫于支架的横杆下端来与地面接触,而此种与地面接触仅为点或线的接触,并非以面的方式着地,所以支架支撑着地效果较弱,平稳性也较差。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使一般折合椅座垫易倾翻、塑胶座垫受力不足,支架着地非面的支撑等缺点,藉本技术的结构创作得以完全改进、消弭。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折合椅的结构,其包含有一前支架,一后支架,一组配于前支架上方的靠垫,一组配于前后支架间的座垫,以及前后支架底部着地的着地防滑块。前支架与后支架间的连结组合系利用后支架两侧上端的活动套筒来串置滑移于前支架的两侧杆体上,该活动套筒系定位枢接于后支架的各侧顶端,且于活动套筒上具有一供前支架串置的中空通道,使该后支架的活动套筒定位串置滑移于前支架各侧杆体上的靠垫下缘与座垫枢接座之间。组配于前支架上端的靠垫上缘,设有一以设定角度向后上方倾伸的弧形领,而靠垫下缘则以一设定角度向后下方斜伸一弧形下摆。前后支架的底端横杆下缘系分别设有预定个定位孔,以组配预定个着地防滑块。组配于前后支架底端横杆的着地防滑块系为朝上开口的含口设计,于其含口内设有可塞扣于前后支架横杆下缘定位孔的卡柱,且各着地防滑块的底缘与含口内底面彼此间非为平行设计。座垫的左右两侧内部分别埋设有补强片,该补强片中段对应前支架座垫枢接处系设有贯穿组配孔,藉以与前支架座垫枢接处枢接。而补强片对应于后支架的定位支撑点处则设有一突伸出座垫外部的枢接板。后支架定位支撑点则与此突伸出座垫外部的枢接板枢接。如此,座垫便藉由该补强片而与前后支架枢接。本技术折合椅的收合系座垫前部向上扳掀时,由座垫后端枢接板促使后支架受力下降,即后支架的活动套筒于前支架侧杆上向下滑移,以至收合座垫。所以,其收合系座垫上翻,前支架上升,后支架相对下降来完成。展开时,将座垫向前下方翻开,则前支架向下降,后支架的活动套筒则上升滑移,直到座椅展开。于结构设计上,本技术具有如下的安全及牢固效益(1)因本技术系利用后支架活动套筒的特殊设计,来串置连接于前支架的杆体,以达到前后支架彼此间的连结组合,所以使座垫与后支架的连接支撑点,成为一个不位移的定位支撑点,因此当乘坐力集中在座垫后方时,座垫绝无下陷翻倾夹人之危险情事发生,所以安全性确凿,绝无传统折合椅在小孩坐、站偏靠后方时,座垫立刻发生下陷后翻夹伤人的危险。(2)本技术与前支架,后支架间之枢接系以座垫内埋设之补强片来承受,所以结构强度优异,相对的承受力强,乘坐安全、牢靠。(3)前后支架着地时,系以面着地的着地防滑块来贴置地面,所以着地面稳固,承受力大。(4)靠垫的上下缘均有向后上方及后下方倾伸的弧形领及弧形下摆的设计,使乘坐者上身后仰贴靠于靠垫上缘,或上身前倾背部靠置靠垫下缘时,均具有舒适的靠置面,使座椅的使用更趋完善、舒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图2本技术侧视图及收折动作示意图图3本技术后支架滑动套筒示意图图4图3的俯视图图5图4的5-5剖面图图6图3的左视图图7本技术座垫的俯视图图8本技术座垫的主视图图9图8的右视图图10图7的10-10剖面图图11图7的11-11剖面图图12本技术前支架着地防滑块的右视图图13本技术前支架着地防滑块的俯视图图14图12的14-14剖面图图15本技术后支架着地防滑块的右视图图16本技术后支架着地防滑块的俯视图图17图15的左视图图18本技术座垫右侧隐藏补强片示意图图19图18的俯视图图20图19的20-20剖面图图21本技术座垫左侧隐藏补强片示意图图22图21的俯视图图23图22的23-23剖面图本技术折合椅的实施例,系包含有构成椅架的前支架1,后支架2,及构成座椅的靠垫3,座垫4,和前后支架着地用着地防滑块5、6等主要元件,其组合构成如附图所示。请先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前支架1之上端系组配靠垫3,而中段则枢接座垫4两侧中段的枢接座41(见图7至图11),前支架1底端横杆10处则含扣有着地用的着地防滑块5(见图12至图14);后支架2上端系枢接一滑动套筒20(见图3至图6),该套筒20系套置于前支架1的靠垫3与座垫4枢接点A间,另在后支架2预定处则枢接座垫4后段两侧外露的补强片40枢接板42(见图18至图23),于后支架2底端横杆21处,亦含扣有着地用的着地防滑块6(见图15至图17)。前支架1两侧顶段系组配靠垫3,该靠垫3上缘系以一设定角度向后上方倾伸出一弧形领30,以供坐者后倾伸腰时的舒适靠适,另在靠垫3下缘亦以一设定角度向后下方斜伸一弧形下摆31,于前支架1两侧杆体中段设定处供座垫4两侧枢接座41组配,而组合于前支架1底端横杆的着地防滑块5系为一朝上开口的含扣块体,于其含口内部设有一卡柱51可塞置于前支架1横杆10底缘预置的定位孔中,来施予着地防滑块5的含扣及塞置防脱效益,此着地防滑块5(如图12至图14所示),其底缘50与含口内底面501彼此系为非平行设计,以使着地防滑块5能以平面方式贴着地面,具备优异的平稳性及贴地支撑性。后支架2两侧上端分别枢接一具有中空通道201的活动套筒20,该活动套筒20系以其中空通道201供前支架1串置,使后支架2的活动套筒20能串置活动滑移于前支架1的靠垫3下缘与座垫4枢接座41之间;在后支架2底端横杆21的底缘仍依设计得设有定位孔,供着地防滑块6含扣及塞置,而此着地防滑块6的塞置系于其朝上开口的含口内设一卡柱61,且着地防滑块6(如图15至图17所示),于其底缘60与含口内底面601彼此间系设计成非平行者。座垫4(如图8至图11所示)的两侧内部分别埋设有补强片40,此补强片40分为左右两式样,但结构相同,仅设计方位不同而已,如图18至图23所示,于各补强片40的中段对应座垫4枢接座41处,设有贯穿组配孔43,而对应组配于后支架2的补强片40后段处,则设有一突伸出座垫4外侧的枢接板42,此补强片40本体横断面系为倒L形板体,而其后段一体成型的枢接板42则为向外侧突伸的L形板体,于板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合椅,系包含有一前支架(1),一后支架(2),一组配于前支架上方的靠垫(3),及一组配于前后支架间的座垫(4),和前后支架底部着地的着地防滑块(5)(6),其特征在于:前支架(1)与后支架(2)间的连结组合系利用后支架(2)两侧上 端的活动套筒(20)来串置滑移于前支架(1)的两侧杆体上,该活动套筒(20)系定位枢接于后支架(2)的各侧顶端,且于活动套筒(20)上具有一供前支架(1)串置的中空通道(201),使该后支架(2)的活动套筒(20)定位串置滑移于前支架(1)各侧杆体上的靠垫(3)下缘与座垫(4)枢接座(41)之间,组配于前支架(1)上端的靠垫(3)上缘,设有一以设定角度向后上方倾伸的弧形领(30),而靠垫(3)下缘则以一设定角度向后下方斜伸一弧形下摆(31),前、后支架(1)(2)的底 端横杆(10)(21)下缘系分别设有预定个定位孔,以组配预定个着地防滑块(5)(6),组配于前、后支架(1)(2)底端横杆(10)(21)的着地防滑块(5)(6)系为朝上开口的含口结构,于其含口内设有可塞扣于前后支架(1)(2)横杆(1 0)(21)下缘定位孔的卡柱(51)(61),且各着地防滑块(5)(6)的底缘(50)(60)与含口内底面(501)(601)彼此间成非平行状,座垫(4)的两侧内部分别埋设有补强片(40),该补强片(40)中段对应前支架(1)座垫(4) 枢接处设有贯穿组配孔(43),藉以与前支架(1)的座垫(4)枢接处枢接,而补强片(40)对应于后支架(2)的定位支撑点处则设有一突伸出座垫(4)外侧的枢接板(42),藉以与后支架(2)的定位支撑点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聪杰
申请(专利权)人:黄聪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