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微气泡淋浴花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651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微气泡淋浴花洒,包括:外管、花洒头;其中,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花洒头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进气口;所述基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和花洒头相适配连接;所述基体内设有混合腔和起泡腔,在所述起泡腔内设置至少2层多孔网;在所述混合腔和起泡腔之间设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混合腔的直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通过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使得花洒内水流包含有大量微纳米气泡,通过臭氧装置提供的臭氧,使得微纳米气泡中含有臭氧分子,进一步的提高去污杀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微气泡淋浴花洒
本技术涉及花洒
,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微气泡淋浴花洒。
技术介绍
目前有很多花洒、莲蓬头甚至水龙头等卫浴产品,常具有气泡水的出水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一般是在产品的出水口处再设置有进气孔,然后利用高速水流形成的负压将空气吸入,而空气与水混合后即成为气泡水。目前,对气泡的分类与定义并不是十分严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可分为厘米气泡(CMB)、毫米气泡(MMB)、微米气泡(MB)、微纳米气泡(MNB)、纳米气泡(NB)。所谓的微纳米气泡,是指气泡发生时直径在10微米左右到数百纳米之间的气泡,这种气泡是介于微米气泡和纳米气泡之间,具有常规气泡所不具备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然而现有的结构虽然可达到出气泡水的功能,但却存在下述缺陷:1.由于上述进气结构是设置于卫浴产品的靠近出水口位置,空气进入后可能还没有与水充分混合,就从出水口流出,这种不能令水气充分混合的状态,使得到的气泡水不够柔和,从而失去了气泡水应有的功能。2.气泡水的直径大,无法到去污杀菌的效果。微纳米气泡可以达到去污杀菌的效果,其包括吸引与杀灭两个过程,微气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微气泡淋浴花洒,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管,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n花洒头,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出水端相连接;/n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进气口;所述基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和花洒头相适配连接;/n所述基体内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位于靠近外管的一侧,所述进气口设置在该混合腔的侧壁上,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与臭氧发生器相连接,并由所述臭氧发生器提供臭氧;/n所述基体内还设有起泡腔,所述起泡腔位于靠近花洒头的一侧,在所述起泡腔内设置至少2层多孔网;/n在所述混合腔和起泡腔之间设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混合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微气泡淋浴花洒,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花洒头,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出水端相连接;
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进气口;所述基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和花洒头相适配连接;
所述基体内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位于靠近外管的一侧,所述进气口设置在该混合腔的侧壁上,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与臭氧发生器相连接,并由所述臭氧发生器提供臭氧;
所述基体内还设有起泡腔,所述起泡腔位于靠近花洒头的一侧,在所述起泡腔内设置至少2层多孔网;
在所述混合腔和起泡腔之间设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混合腔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微气泡淋浴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两端的直径不相等,靠近所述混合腔一侧的过渡段的直径小于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奈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