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473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搓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棒料进行拉丝,以使棒料的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将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相对设置;将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分别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抵接;使所述第一搓光板沿垂直于棒料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搓光板移动,以带动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的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能够去除棒料表面的冗余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利用棒料表面物理变形的方式实现对棒料的搓光,避免粉尘的产生,实现和之前抛光工艺达到相同的效果;且棒料在搓光过程中直接实现了校直,减少工序,节约生产周期。

A rubb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bar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搓光
,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现有的零件中很多具有较长的圆柱状结构,上述结构通常采用冷镦或机加工方式成型,在冷镦和机加工后通常需要对该圆柱状结构进行抛光处理。现有的抛光工艺通常是采用抛光机对上述圆柱状结构的表面进行打磨,上述工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圆柱状结构的长度较长,对装夹定位的难度较大;且上述打磨工序一定会产生粉尘,进而提高了对圆柱状机构及外部零部件污染的概率。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及装置,其采用拉丝工艺使得棒料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的条件下,通过搓光工艺能够压平棒料表面不规则凹凸点以及热处理氧化皮,在不产生粉尘的情况下,即可使得棒料的表面光滑均匀。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所述棒料的表面具有冗余部,所述搓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棒料进行拉丝,以使棒料的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将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相对设置;将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分别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抵接;使所述第一搓光板沿垂直于棒料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搓光板移动,以带动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的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能够去除棒料表面的冗余部。进一步地,在步骤“对棒料进行拉丝,以使棒料的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中,以预设拉丝比对棒料进行拉丝。进一步地,在步骤“将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中,所述第一搓光板与所述第二搓光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将所述第一搓光板的第二端在移动之前与所述第二搓光板的第一端对应设置。进一步地,经过搓光后的棒料不需要再进行校直工序。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装置,包括拉丝机构、位于所述拉丝机构后端的搓光机构,拉丝机构,所述拉丝机构用于将粗棒料拉丝成细棒料;搓光机构,所述搓光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从而形成用于供所述细棒料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一搓光板与第二搓光板分别与细棒料抵接,所述第一搓光板能够相对第二搓光板在垂直于细棒料轴线方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细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搓光板的第二端处和第二搓光板的第一端处分别设置有导入部,两个所述导入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细棒料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导入部与所述第一搓光板或第二搓光板之间的夹角在4-6°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的内侧壁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0.4。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对棒料进行筛选的分料机构;用于将棒料从一端推送至所述间隙中的推料机构。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搓光工艺中并不需要对棒料进行装夹、定位等工序,且其作用面积较大,能够不仅能适应尺寸较短的棒料,也可以适应尺寸较长的棒料。而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抛光工艺则需要上述的装夹、定位等工序,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会出现误差;且现有技术中的抛光工艺在装夹、定位较长尺寸的棒料时,难度较大,在抛光的过程中,由于棒料的转动,通常会出现抛光过量的现象,造成不合格率的提高;尤其是抛光过程中会产生粉尘,会对棒料及外部器械等造成污染。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拉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搓光工序前的搓光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搓光工序中的搓光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搓光工序后的搓光机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拉丝机构;2、粗棒料;3、细棒料;4、第一搓光板;5、第二搓光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所述棒料的表面具有冗余部。本申请的棒料其中一种的表现形式为用于汽车助力刹车部,该棒料的尺寸较长,且用于搓光的结构位于棒料的中间位置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搓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棒料穿设在拉丝模具中,通过拉丝机拉拽棒料完成拉丝工艺,以使得棒料的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优选地,拉丝前的棒料的直径为10.5㎜,拉丝后的直径为9.2㎜,可以得到表面粗糙度为Ra1.6的棒料。将第一搓光板4和第二搓光板5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且保持两者在竖直平面内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搓光板4的右端部定义为第一端、左端部定义为第二端;所述第二搓光板5的右端部定义为第一端、左端部定义为第二端。优选地,在第一搓光板4相对所述第二搓光板5移动之前,所述第一搓光板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搓光板5的第一端对应设置。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一搓光板4和所述第二搓光板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搓光板4和所述第二搓光板5的两个相邻的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棒料的间隙。优选地,所述第一搓光板4与所述第二搓光板5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垂直距离略小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的直径。将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4和所述第二搓光板5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使得所述第一搓光板4和所述第二搓光板5朝向所述棒料的表面分别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抵接。由于棒料在拉丝工序和搓光工序之间,还需经过冷镦、搓牙、热处理等工序,其中在冷镦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夹持件对棒料进行相应夹持,会在棒料的表面产生夹痕,以及棒料在各工序之间传递时会产生磕碰,上述的现象均会使得产品的表面形成凹凸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所述棒料的表面具有冗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搓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对棒料进行拉丝,以使棒料的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n将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相对设置;/n将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分别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抵接;/n使所述第一搓光板沿垂直于棒料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搓光板移动,以带动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的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能够去除棒料表面的冗余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所述棒料的表面具有冗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搓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棒料进行拉丝,以使棒料的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
将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相对设置;
将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分别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抵接;
使所述第一搓光板沿垂直于棒料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搓光板移动,以带动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的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能够去除棒料表面的冗余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对棒料进行拉丝,以使棒料的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中,以预设拉丝比对棒料进行拉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将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中,所述第一搓光板与所述第二搓光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将所述第一搓光板的第二端在移动之前与所述第二搓光板的第一端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段森月潘家云
申请(专利权)人: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