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隆起脚柄腹肌轮,主要涉及健身器械领域。包括腹肌轮主体,所述腹肌轮主体上设有握杆,所述腹肌轮主体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插入脚部且带动腹肌轮主体1随脚部移动的牵引架,所述牵引架与握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牵引架远离腹肌轮主体的一侧设有可用于脚部进出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兼具传统功能且能够用脚部进行腹肌轮训练,适用于初学者、熟练者、进阶者,能够将脚部快速的将脚部从牵引架中取出,快速的解除训练状态,能够避免训练过程中磕伤膝盖,使用安全,能够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隆起脚柄腹肌轮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械领域,具体是隆起脚柄腹肌轮。
技术介绍
腹肌轮是一种常见的锻炼身体的器械,传统的腹肌轮主要由可滑动的腹肌轮主体和腹肌轮主体上用于手握的握杆组成,腹肌轮主体的种类有多种,有一个轮子的,也有多个轮子的,握杆与腹肌轮主体的连接方式也有多种方式,有些握杆直接作为腹肌轮主体的中心轴,插在轮子的中心且与轮子转动连接,也有些腹肌轮主体有架体和安装在架体底部的多个轮子组成,握杆水平固定在架体的顶部,但无论握杆与腹肌轮采用何种连接方式,在使用时,均需双手握住握杆,把腹肌轮置于身体前侧,用双手或推或拉腹肌轮。伴随着腹肌轮使用者数量的增加,人们对腹肌轮的使用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挖掘,比如,用脚部使用腹肌轮,在腹肌轮的握杆上加一个脚套,将脚部插入脚套中,将腹肌轮置于身体后侧,脚底与握杆接触,使用时,双手不动,由脚部带动腹肌轮前后移动,但在使用过程中,将脚部插入脚套与拔出脚套均从脚套的开口中进出,在进行使用时,人体处于俯身状态,不易将脚从脚套中拔出,且对于初学者而言,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腿部抽筋的问题,若不能快速的将脚从脚套中拔出,退出训练状态,身体则无法保持平衡,极易发生磕伤膝盖的现象;同时,人们对现有的使用方式也做了一系列的思考,比如,正常人的双手的生理姿态为双手的掌心处于相对的姿态,而现有的腹肌轮在使用时均需双手以虎口相对的姿势握住握杆,此时,双手的掌心均为朝下的状态,改变了生理状态,容易引起损伤,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兼具传统功能且能够用脚部进行腹肌轮训练的多功用腹肌轮,适用于初学者、熟练者、进阶者,能够将脚部快速的将脚部从牵引架中取出,快速的解除训练状态,能够避免训练过程中磕伤膝盖,使用安全,能够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隆起脚柄腹肌轮,包括腹肌轮主体,所述腹肌轮主体上设有握杆,所述腹肌轮主体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插入脚部且带动腹肌轮主体随脚部移动的牵引架,所述牵引架与握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牵引架远离腹肌轮主体的一侧设有可用于脚部进出的开口。所述牵引架为与握杆可拆卸连接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向远离腹肌轮主体的方向弯曲。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为四分之一圆弧。所述握杆上设有防滑套。所述握杆的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弧形把手,所述弧形把手远离握杆的一端位于弧形把手的最低点的上侧。所述弧形把手的顶部设有脚部阻挡部,所述脚部阻挡部位于握杆的上侧。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传统的腹肌轮的基础上,增加了用于插入脚部且带动腹肌轮主体随脚部移动的牵引架,能够用脚部进行腹肌轮的练习,且牵引架远离腹肌轮主体的一侧设有可用于脚部进出的开口,脚部可从开口进出,在训练完毕或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腿部抽筋的情形时,双腿分离即可将脚部从牵引架中抽出,能够将脚部快速的从牵引架中取出,快速的解除训练状态,能够避免训练过程中磕伤膝盖,使用安全,能够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附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1、腹肌轮主体;2、握杆;3、牵引架;4、开口;5、防滑套;6、弧形把手;7、脚部阻挡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所述是隆起脚柄腹肌轮,包括腹肌轮主体1,所述腹肌轮主体1上设有握杆2,所述腹肌轮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插入脚部且带动腹肌轮主体1随脚部移动的牵引架3,所述牵引架3与握杆2可拆卸连接,所述牵引架3远离腹肌轮主体1的一侧设有可用于脚部进出的开口4,本技术在传统的腹肌轮的基础上,增加了用于插入脚部且保证握杆2随脚部移动的牵引架3,能够用脚部进行腹肌轮的练习,且牵引架3远离腹肌轮主体的一侧设有可用于脚部进出的开口4,脚部可从开口4进出,在训练完毕或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腿部抽筋的情形时,双腿向外分离即可将脚部从牵引架3中滑出,能够将脚部快速的从牵引架3中取出,快速的解除训练状态,能够避免训练过程中磕伤膝盖,使用安全,能够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为了提高使用过程中脚部的舒适度,所述牵引架3为与握杆2可拆卸连接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向远离腹肌轮主体1的方向弯曲,使用时,脚底与握杆2接触,脚面与弧形板接触,能够提高使用过程中脚部的舒适度。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为四分之一圆弧,能够在保证能够带动腹肌轮主体移动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弧形板与脚面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度。为了保证传统腹肌轮使用的安全性与舒适度,所述握杆2上设有防滑套5。为了保持双手的生理姿态,避免初学者手腕部的损伤,所述握杆2的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弧形把手6,所述弧形把手6远离握杆2的一端位于弧形把手6的最低点的上侧,手握弧形把手6,能够使虎口处于朝上的状态,保证双手掌心相对,贴合双手的生理姿态,且弧形把手6的最低点并非弧形把手的端点,能够防止手部从弧形把手上脱落,保证使用安全,且无需太大的握力,能够降低手腕部的负担。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脚部从牵引架上沿握杆向外滑出,所述弧形把手6的顶部设有脚部阻挡部7,所述脚部阻挡部7位于握杆2的上侧。实施例实施例1:本技术所述是隆起脚柄腹肌轮,包括腹肌轮主体1,所述腹肌轮主体1上设有握杆2,腹肌轮主体1、握杆2之间的连接方式均可采用现有的任一种腹肌轮的组合形式,在此以多轮腹肌轮为例。所述腹肌轮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插入脚部且带动腹肌轮主体1随脚部移动的牵引架3,牵引架3上设有与握杆2相适应的套筒,套筒与握杆2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套筒与牵引架3之间采用一体式结构,所述牵引架3与握杆2可拆卸连接,所述牵引架3远离腹肌轮主体1的一侧设有可用于脚部进出的开口4,牵引架3可采用L型板、弧形板等,优选为弧形板,套筒位于弧形板的一端,且与弧形板之间采用一体式结构,所述弧形板向远离腹肌轮主体1的方向弯曲,使用时,脚底与握杆2接触,脚面与弧形板接触,能够提高使用过程中脚部的舒适度。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为四分之一半圆弧,能够在保证能够带动腹肌轮主体移动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弧形板与脚面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本技术在传统的腹肌轮的基础上,增加了用于插入脚部且保证握杆2随脚部移动的牵引架3,能够用脚部进行腹肌轮的练习,且牵引架3远离腹肌轮主体的一侧设有可用于脚部进出的开口4,脚部能够从开口4进出,使用时,双腿向内侧自然用力,防止脚部从开口4中滑出,在训练完毕或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腿部抽筋的情形时,双腿向外分离即可将脚部从牵引架3中滑出,能够将脚部快速的从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隆起脚柄腹肌轮,包括腹肌轮主体(1),所述腹肌轮主体(1)上设有握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腹肌轮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插入脚部且带动腹肌轮主体(1)随脚部移动的牵引架(3),所述牵引架(3)与握杆(2)可拆卸连接,所述牵引架(3)远离腹肌轮主体(1)的一侧设有可用于脚部进出的开口(4)。/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30 CN 2018216203885;20190201 CN 2019201809071.隆起脚柄腹肌轮,包括腹肌轮主体(1),所述腹肌轮主体(1)上设有握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腹肌轮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插入脚部且带动腹肌轮主体(1)随脚部移动的牵引架(3),所述牵引架(3)与握杆(2)可拆卸连接,所述牵引架(3)远离腹肌轮主体(1)的一侧设有可用于脚部进出的开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隆起脚柄腹肌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架(3)为与握杆(2)可拆卸连接的弧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
申请(专利权)人:邱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