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39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所述导管上设置有套环,且套环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导管的顶端设置于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连通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导管的顶端内部嵌设有插接管,且插接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导管上套接套环,并且套环上设置有摄像头,通过将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利用数据线向连接器一端输送,并通过显示屏进行反馈,由于数据线与导管的内壁相贴合,使得数据线在检查时不会对病人造成额外的痛楚,通过将摄像头和导管之间进行同步的运作,减少病人在检查时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尤其涉及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
技术介绍
早期的支气管堵塞导管前端具有一个固定的堵塞引流管。堵塞管的位置不易控制,操作不便。1982年的支气管堵塞导管,管壁内有一隧道,内置活动堵塞引流管;使用时先将导管插入气管,然后操作堵塞管插入左或右支气管,充气封闭。套囊排气后退回,即可恢复双肺通气,较固定式的支气管堵塞导管易于操作。可有效防止病变肺内容物侵入健侧肺。实施单肺通气时,通气阻力小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然而现有的单腔封堵支气管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现有的单腔封堵支气管的适用性范围较小,通常采用与摄像头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肺内部的检查,使用较为不便,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并且单腔的封堵支气管在使用时对一端的连接的导管的更换较为繁杂,重复的插拔支气管加重病人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单腔支气管自身不具有摄像头的问题,而提出的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套环,且套环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导管的顶端设置于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连通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导管的顶端内部嵌设有插接管,且插接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套囊通过第一导气管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二套囊通过第二导气管与第二气囊连通,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一端均连通有单向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管的内壁上贴合连接有数据线,且数据线的一端与摄像头电性连接,并且数据线的另一端贯穿导管的顶端侧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数据线的自由端电性连接有连接器,且连接器的顶部设置有与之配合使用的防尘塞,所述连接器的一侧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有显示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挡环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且直径较大的一侧远离导管,并且挡环设置有多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接管远离导管的一端连通有连接管,且连接管远离插接管的一端连通有连接块。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导管上套接套环,并且套环上设置有摄像头,通过将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利用数据线向连接器一端输送,并通过显示屏进行反馈,由于数据线与导管的内壁相贴合,使得数据线在检查时不会对病人造成额外的痛楚,通过将摄像头和导管之间进行同步的运作,减少病人在检查时的痛苦。2、本技术中,通过插接管上的挡环的设置,且由于挡环的倾斜放置,使得挡环与导管的内壁进行贴合,并且使得插接时的便捷度提升,但拔出时受到的阻力增大,从而增加的装置的稳定性,并且提升了装置的便捷性。3、本技术中,通过两个套囊的相互作用,使得两个套囊在膨胀时对支气管进行挤压作用,从而使得两个套囊之间位置形成隔绝的结构,便于检查的进行,并且通过导管的作用,使得支气管之间任然形成连通结构,进行导气或进行积液的排出,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的连接管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导管;2、第一套囊;3、第二套囊;4、第一导气管;5、第二导气管;6、数据线;7、摄像头;8、套环;9、第一气囊;10、第二气囊;11、单向阀;12、连接器;13、防尘塞;14、插接管;15、连接管;16、连接块;17、挡环;18、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包括导管1,导管1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的膨胀系数不同,所述导管1的一端设置有套环8,且套环8上设置有摄像头7,导管1的顶端设置于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连通的第一气囊9和第二气囊10,导管1的顶端内部嵌设有插接管14,且插接管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环17,挡环17使得插接管14不易发生掉落。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套囊2通过第一导气管4与第一气囊9连通,第二套囊3通过第二导气管5与第二气囊10连通,第一气囊9和第二气囊10的一端均连通有单向阀11,单向阀11向两个气囊的内部进气,阻止向外部出气。具体的,如图1-2所示,导管1的内壁上贴合连接有数据线6,且数据线6的一端与摄像头7电性连接,并且数据线6的另一端贯穿导管1的顶端侧壁,数据线6的自由端电性连接有连接器12,且连接器12的顶部设置有与之配合使用的防尘塞13,连接器12的一侧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有显示屏18,通过显示屏18对摄像头7拍摄的画面进行反馈。具体的,如图1-3所示,挡环17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且直径较大的一侧远离导管1,并且挡环17设置有多个,插接管14远离导管1的一端连通有连接管15,且连接管15远离插接管14的一端连通有连接块16,连接块16的一端与外部的器物进行连接,便于更换。工作原理:将导管1一端套接套环8,并在套环8上安装有摄像头7,摄像头7的非摄像端电性连接有数据线6,数据线6穿插于导管1的内部,并且与导管1的内壁相贴合,数据线6的顶部自由端贯穿导管1的侧壁电性连接有连接器12,通过连接器12与外部的显示屏18进行连接,使得显示屏18将摄像头7捕捉的画面进行显示,从而对患者肺部进行检查,提升便捷性,减少患者的痛楚;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气囊9和第二气囊10对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进行从气,从而对需要检查处进行隔断处理,便于检查的进行,两个气囊一端的单向阀11使得进入两个气囊内部的气体不会回流,从而对两个套囊进行精确的膨胀控制,避免由于充气不够对检查造成影响,或者由于充气过量对患者造成不适感;当需要对顶部的连接块16连接的气管或其他物品进行更换时,将连接管15向外部进行拔出,由于连接管15与插接管14固定连接,使得插接管14向外部漏出,从而对其进行更换,在下一个插接管14向导管1的内部进行安装时,插接管14上设置的挡环17对导管1的内壁进行挤压作用,由于挡环17的设置方向朝向导管1的顶部,使得插接管14不易掉落,进而便捷的完成对于连接块16后连接的器物进行更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包括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所述导管(1)的一端设置有套环(8),且套环(8)上设置有摄像头(7),所述导管(1)的顶端设置于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连通的第一气囊(9)和第二气囊(10),所述导管(1)的顶端内部嵌设有插接管(14),且插接管(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环(17)。/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包括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所述导管(1)的一端设置有套环(8),且套环(8)上设置有摄像头(7),所述导管(1)的顶端设置于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连通的第一气囊(9)和第二气囊(10),所述导管(1)的顶端内部嵌设有插接管(14),且插接管(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环(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囊(2)通过第一导气管(4)与第一气囊(9)连通,所述第二套囊(3)通过第二导气管(5)与第二气囊(10)连通,第一气囊(9)和第二气囊(10)的一端均连通有单向阀(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单腔封堵支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的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谷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