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39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包括注射管、推动管、供氧接口、药剂蒸发室、加热器和供压泵;注射管为内中空管柱体结构且一端具有开口;推动管通过注射管开口端卡嵌于注射管中;注射管另一端分别设有输药口、输氧口和输送口;药剂蒸发室通过输药管与输药口相接;供氧接口通过输氧管与输氧口相接;加热器位于药剂蒸发室底部;供压泵位于药剂蒸发室相对于输药管的另一端;药剂蒸发室上方还设有注药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活塞式的方法对注射管进行填充混合和推动排放,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进注射管结构设计使人员可以轻松识别麻醉气雾剂的输送量,优化各部位结构关系增强了实用性扩大了使用条件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
技术介绍
麻醉是施行手术时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为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麻醉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亦用于控制疼痛。进行手术或诊断性检查操作时,病人会感到疼痛,需要用麻醉药或其他方式使之暂时失去知觉。根据麻醉药进入体的途径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全身麻醉)和基础麻醉。其中静脉麻醉和基础麻醉均采用注射器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增加患者的恐惧,使其产生精神压力不便于后续的治疗。而吸入式麻醉,是利用气体麻醉药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麻醉方式,具有无创、无痛的特点,但由于设备限制问题,目前一般只能在麻醉室和手术室中进行使用。并且由于采用吸入式的方法,很难掌控吸入的容量,特别是存在部分病人因体质问题而出现不良反应时难操控的问题。因此综上所述,有必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局限于环境且易于识别操控的吸入式麻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局限于环境且易于识别操控的吸入式麻醉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包括注射管、推动管、供氧接口、药剂蒸发室、加热器和供压泵;所述注射管为内中空管柱体结构且一端具有开口;所述推动管通过注射管开口端卡嵌于注射管中;所述注射管另一端分别设有输药口、输氧口和输送口;所述药剂蒸发室通过输药管与输药口相接;所述供氧接口通过输氧管与输氧口相接;所述加热器位于药剂蒸发室底部;所述供压泵位于药剂蒸发室相对于输药管的另一端;所述药剂蒸发室上方还设有注药口。作为优化,所述输药口和输氧口位于注射管的同一侧上;所述输送口位于输药口和输氧口的同一侧的下方。将输药口和输氧口设计在同一侧,使得两种气体同时对推动管产生压力,将其相外侧推动并且在推动的同时使其进一步相互混合。输送口位于输药口和输氧口的同一侧的下方,在需要使用麻醉气雾剂的时候,只需推动推动管使其相内侧运动,及达到麻醉气雾剂排出的功能。作为优化,所述输药管和输氧管上均设有气体流量传感器。通过气体流量传感器进一步监测气体的输送量。作为优化,所述推动管内嵌于注射管的一端设有密封活塞头,推动管的另一端为“T”形把手结构。密封活塞头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气体外泄,“T”形把手结构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操作。作为优化,所述注射管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其外表面上设有刻度尺。通过刻度尺可以轻松的识别麻醉气雾剂的输送量。并且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可随时停止注入,并同时得知已经注入的麻醉气雾剂的含量,方便后续治疗开展。作为优化,所述输药口和输氧口端均设有气体管路单向阀。采用气体管路单向阀可有效防止气体回流确保其效果。作为优化,所述气体管路单向阀均为直通式结构且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向对应的管路上。当场地受限时,方便使用及操作,可随时将其取下。作为优化,所述输送口上设有控制阀。通过控制阀控制麻醉气雾剂的排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活塞式的使用方法,对注射管进行填充混合和推动排放,整体结构简单有效使用方便;通过刻度尺和推动管的结构设计,使操作人员可以轻松的识别麻醉气雾剂的输送量,且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可及时停止,方便后续治疗;优化各部件结构及连接方式,增强了实用性和扩大了使用范围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注射管1、推动管2、输药口3、输氧口4、输送口5、输药管6、输氧管7、供氧接口8、药剂蒸发室9、加热器10、供压泵11、注药口12、气体流量传感器13、控制阀14、橡胶塞头15、刻度尺16、气体管路单向阀1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包括注射管1、推动管2、供氧接口8、药剂蒸发室9、加热器10和供压泵11;所述注射管1为内中空管柱体结构且一端具有开口;所述推动管2通过注射管1开口端卡嵌于注射管1中,且推动管2内嵌于注射管1的一端设有密封活塞头15,推动管2的另一端为“T”形把手结构。密封活塞头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气体外泄,“T”形把手结构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操作。所述注射管1另一端分别设有输药口3、输氧口4和输送口5;所述输药口3和输氧口4位于注射管1的同一侧上;所述输送口5位于输药口3和输氧口4的同一侧的下方。将输药口和输氧口设计在同一侧,使得两种气体同时对推动管产生压力,将其相外侧推动并且在推动的同时使其进一步相互混合。输送口位于输药口和输氧口的同一侧的下方,在需要使用麻醉气雾剂的时候,只需推动推动管使其相内侧运动,及达到麻醉气雾剂排出的功能。所述药剂蒸发室9通过输药管6与输药口3相接;所述供氧接口8通过输氧管7与输氧口4相接;所述输药管6和输氧管7上均设有气体流量传感器13。通过气体流量传感器进一步监测气体的输送量。所述加热器10位于药剂蒸发室9底部;所述供压泵11位于药剂蒸发室9相对于输药管6的另一端;所述药剂蒸发室9上方还设有注药口12。所述注射管1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其外表面上设有刻度尺16。通过刻度尺可以轻松的识别麻醉气雾剂的输送量。并且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可随时停止注入,并同时得知已经注入的麻醉气雾剂的含量,方便后续治疗开展。所述输药口3和输氧口4端均设有气体管路单向阀17。采用气体管路单向阀可有效防止气体回流确保其效果。所述气体管路单向阀17均为直通式结构且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向对应的管路上。当场地受限时,方便使用及操作,可随时将其取下。所述输送口5上设有控制阀14。通过控制阀控制麻醉气雾剂的排放。工作原理为:关闭输送口5上的控制阀14后,首先将吸入式麻醉药剂通过注药口12加入到药剂蒸发室9中,通过加热器10使其挥发成气体并通过供压泵11将其通过输药管6排入注射管1中;与此同时打开供氧接口8通过输氧管7将氧气排入注射管1中;两者均通过气体流量传感器13控制其输送量;麻醉气体和氧气在注射管1内得到混合并同时向外产生压力推动推动管2向外运动,通过观察注射管1外的刻度尺16,当达到所需用量后停止麻醉气体和氧气的供给即可。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吸入式麻醉时,如场地不受限制,可直接打开输送口5上的控制阀14并通过软管将其连接到吸氧面罩上,挤压推动管2将混合好的麻醉气雾剂推送至患者的吸氧面罩中,整个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反应,按指定剂量进行输送,如患者产生不适及时停止并观察注射管1外的刻度尺16得出已使用的麻醉气雾剂,准备后续治疗措施。如场地受限,可先将输药口3和输氧口4上的气体管路单向阀17分别连接药剂蒸发室9和供氧接口8的一端拆卸下来再进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输药口3和输氧口4端均采用了气体管路单向阀17,确保了麻醉气雾剂不会从输药口3和输氧口4排出。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且任何所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管(1)、推动管(2)、供氧接口(8)、药剂蒸发室(9)、加热器(10)和供压泵(11);所述注射管(1)为内中空管柱体结构且一端具有开口;所述推动管(2)通过注射管(1)开口端卡嵌于注射管(1)中;所述注射管(1)另一端分别设有输药口(3)、输氧口(4)和输送口(5);所述药剂蒸发室(9)通过输药管(6)与输药口(3)相接;所述供氧接口(8)通过输氧管(7)与输氧口(4)相接;所述加热器(10)位于药剂蒸发室(9)底部;所述供压泵(11)位于药剂蒸发室(9)相对于输药管(6)的另一端;所述药剂蒸发室(9)上方还设有注药口(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管(1)、推动管(2)、供氧接口(8)、药剂蒸发室(9)、加热器(10)和供压泵(11);所述注射管(1)为内中空管柱体结构且一端具有开口;所述推动管(2)通过注射管(1)开口端卡嵌于注射管(1)中;所述注射管(1)另一端分别设有输药口(3)、输氧口(4)和输送口(5);所述药剂蒸发室(9)通过输药管(6)与输药口(3)相接;所述供氧接口(8)通过输氧管(7)与输氧口(4)相接;所述加热器(10)位于药剂蒸发室(9)底部;所述供压泵(11)位于药剂蒸发室(9)相对于输药管(6)的另一端;所述药剂蒸发室(9)上方还设有注药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药口(3)和输氧口(4)位于注射管(1)的同一侧上;所述输送口(5)位于输药口(3)和输氧口(4)的同一侧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奕皓荆艳滕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