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离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24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分离茶壶,涉及茶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茶壶茶叶和茶水无法分离和无法单独实现泡茶和斟茶的技术问题,包括茶漏、连接座和茶壶,所述茶漏、所述连接座和所述茶壶从上到下依次相连,所述连接座顶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上贯穿设置有连通孔,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隔离体,所述隔离体能封堵所述连通孔,杠杆手柄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座的侧壁,并能插入至所述连通孔内与所述隔离体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隔离体和杠杆手柄相互配合,能够导通连通孔,使茶漏中的茶水流至茶壶中,茶叶则隔离至茶漏中,茶水分离效果显著,并且茶漏和茶壶能够分别单独实现泡茶和斟茶两个过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A separable tea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离茶壶
本技术涉及茶壶
,具体涉及一种可分离茶壶。
技术介绍
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人们日常饮茶的过程中,泡茶和斟茶通常采用同一个茶壶来进行,采用传统的茶壶,在斟茶的阶段中,斟出的茶水往往会含有茶叶,极大地影响了饮用效果,针对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带有茶漏的茶壶,该类茶壶,其茶壶的内部设置有茶漏,在使用时,将茶叶放置在所述茶漏内,倒入开水进行冲泡,在泡茶完成后,直接便可进行斟茶。申请人对比现有技术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无论是传统的茶壶,还是现有的带有茶漏的茶壶,其茶水分离效果较差,茶水分离不彻底;2.现有带有茶漏的茶壶往往泡茶和斟茶同时进行,无法单独实现。3.采用现有的带有茶漏的茶壶进行泡茶,茶壶中的水较少时,水面无法完全覆盖茶叶,泡茶效果较差;茶壶中的水较多时,在将茶水倒出后才能实现茶水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分离茶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茶壶茶叶和茶水无法分离和无法单独实现泡茶和斟茶两个过程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离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茶漏(1)、连接座(2)和茶壶(3),所述茶漏(1)、所述连接座(2)和所述茶壶(3)从上到下依次相连,其中:/n所述连接座(2)顶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容置槽(21),所述容置槽(21)的底面上贯穿设置有连通孔(22),所述容置槽(21)内设置有隔离体(5),所述隔离体(5)能封堵所述连通孔(22),杠杆手柄(6)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座(2)的侧壁,并能插入至所述连通孔(22)内与所述隔离体(5)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离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茶漏(1)、连接座(2)和茶壶(3),所述茶漏(1)、所述连接座(2)和所述茶壶(3)从上到下依次相连,其中:
所述连接座(2)顶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容置槽(21),所述容置槽(21)的底面上贯穿设置有连通孔(22),所述容置槽(21)内设置有隔离体(5),所述隔离体(5)能封堵所述连通孔(22),杠杆手柄(6)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座(2)的侧壁,并能插入至所述连通孔(22)内与所述隔离体(5)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手柄(6)包括活动手柄(61)、连接杆(62)和抵接柱(63),所述连接座(2)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24),其中:
所述连接杆(62)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手柄(61)相连,所述连接杆(6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4)并与所述抵接柱(63)相连,所述抵接柱(63)插入至所述连通孔(22)内并与所述隔离体(5)相抵;
所述活动手柄(61)、所述连接杆(62)和所述抵接柱(63)形成杠杆机构,以使所述抵接柱(63)能带动所述隔离体(5)导通或者封堵所述连通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21)设置为球形槽,所述隔离体(5)设置有隔离球,所述隔离球设置在所述球形槽内,所述隔离球与所述球形槽尺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分离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片(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景德镇器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