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艺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492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艺壶,包括茶壶和茶船,所述茶壶侧壁内部设置有石棉网层,所述茶壶内壁顶部一体成型有环状搭板,所述环状搭板上搭接有茶叶漏网,所述茶壶上一侧一体成型有把手,所述把手上套接有隔热橡胶套,所述茶壶上远离把手一侧连通有壶嘴,所述壶嘴上一体成型有凸块,所述茶船上开设有溢水槽,所述溢水槽内壁粘结有吸水海绵垫,在茶壶侧壁内部设置石棉网层和在把手上套接隔热橡胶套,可避免抓握时烫伤使用者手部,壶嘴上设置的凸块,可使在茶水溢出及倒茶结束时沿壶嘴下滑的水珠均竖直下落至溢水槽内,从而被吸水海绵垫迅速吸收,防止溅出烫伤人员,防护性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A tea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艺壶
本技术涉及茶艺设备
,具体为一种茶艺壶。
技术介绍
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泡茶、品茶作为中国的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而茶壶自然是茶艺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现有的茶艺壶在防烫伤方面做得有所缺失,倒水时,使用者易被壶体及从壶嘴落下的水滴溅射烫伤,防护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艺壶,在茶壶侧壁内部设置石棉网层和在把手上套接隔热橡胶套,可避免抓握时烫伤使用者手部,壶嘴上设置的凸块,可使在茶水溢出及倒茶结束时沿壶嘴下滑的水珠均竖直下落至溢水槽内,从而被吸水海绵垫迅速吸收,防止溅出烫伤人员,防护性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艺壶,包括茶壶和茶船,所述茶壶侧壁内部设置有石棉网层,所述茶壶上方搭接有壶盖,所述茶壶内壁顶部一体成型有环状搭板,所述环状搭板上搭接有茶叶漏网,所述茶壶上一侧一体成型有把手,所述把手上套接有隔热橡胶套,所述茶壶上远离把手一侧连通有壶嘴,所述壶嘴上一体成型有凸块,所述茶壶底部一体成型有环状底座,所述环状底座位于茶船上表面,所述茶船上开设有溢水槽,所述溢水槽位于凸块正下方,所述溢水槽内壁粘结有吸水海绵垫。优选的,所述环状搭板内和茶叶漏网顶部对应设置有磁块。优选的,所述茶叶漏网上一体成型有提板,所述提板为环形。优选的,所述茶船上开设有环状卡槽,所述环状卡槽一侧内壁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环状卡槽内壁粘结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茶船内部中心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不锈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茶壶侧壁内部设置石棉网层和在把手上套接隔热橡胶套,可避免抓握时烫伤使用者手部,壶嘴上设置的凸块,可使在茶水溢出及倒茶结束时沿壶嘴下滑的水珠均竖直下落至溢水槽内,从而被吸水海绵垫迅速吸收,防止溅出烫伤人员,防护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茶叶漏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茶船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茶壶;2、茶船;3、壶盖;4、环状搭板;5、茶叶漏网;6、把手;7、隔热橡胶套;8、壶嘴;9、凸块;10、环状卡槽;11、溢水槽;12、吸水海绵垫;13、磁块;14、提板;15、橡胶垫;16、环状底座;17、空腔;18、不锈钢板;19、石棉网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茶艺壶,包括茶壶1和茶船2,茶壶1和茶船2均为陶瓷材质,茶壶1侧壁内部设置有石棉网层19,茶壶1上方搭接有壶盖3,茶壶1内壁顶部一体成型有环状搭板4,环状搭板4上搭接有茶叶漏网5,茶壶1上一侧一体成型有把手6,把手6上套接有隔热橡胶套7,茶壶1上远离把手6一侧连通有壶嘴8,壶嘴8上一体成型有凸块9,茶壶1底部一体成型有环状底座16,环状底座16位于茶船2上表面,茶船2上开设有溢水槽11,溢水槽11为环形,溢水槽11位于凸块9正下方,溢水槽11内壁粘结有吸水海绵垫12。具体的,环状搭板4内和茶叶漏网5顶部对应设置有磁块13,在环状搭板4内和茶叶漏网5顶部对应设置磁块13,便于茶叶漏网5的固定。具体的,茶叶漏网5上一体成型有提板14,提板14为环形,在茶叶漏网5上一体成型提板14,便于茶叶漏网5的拿取。具体的,茶船2上开设有环状卡槽10,环状卡槽10一侧内壁倾斜设置,设置环状卡槽10,便于茶壶1的定位。具体的,环状卡槽10内壁粘结有橡胶垫15,在环状卡槽10内壁粘结橡胶垫15,增大环状底座16底部与环状卡槽10的摩擦。具体的,茶船2内部中心开设有空腔17,在空腔17内设置有不锈钢板18,在空腔17内设置不锈钢板18,增大茶船2放置时的稳定性。结构原理:茶壶1侧壁内部设置的石棉网层19起隔热作用,可减少茶壶1热量散失和传递,在把手6上套接隔热橡胶套7,避免抓握时烫伤手部,壶嘴8上设置的凸块9,可使在茶水溢出及倒茶结束时沿壶嘴8下滑的水珠于凸块9处集中下落至溢水槽11内的吸水海绵垫12上,防止溅出烫伤人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艺壶,包括茶壶(1)和茶船(2),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1)侧壁内部设置有石棉网层(19),所述茶壶(1)上方搭接有壶盖(3),所述茶壶(1)内壁顶部一体成型有环状搭板(4),所述环状搭板(4)上搭接有茶叶漏网(5),所述茶壶(1)上一侧一体成型有把手(6),所述把手(6)上套接有隔热橡胶套(7),所述茶壶(1)上远离把手(6)一侧连通有壶嘴(8),所述壶嘴(8)上一体成型有凸块(9),所述茶壶(1)底部一体成型有环状底座(16),所述环状底座(16)位于茶船(2)上表面,所述茶船(2)上开设有溢水槽(11),所述溢水槽(11)位于凸块(9)正下方,所述溢水槽(11)内壁粘结有吸水海绵垫(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艺壶,包括茶壶(1)和茶船(2),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1)侧壁内部设置有石棉网层(19),所述茶壶(1)上方搭接有壶盖(3),所述茶壶(1)内壁顶部一体成型有环状搭板(4),所述环状搭板(4)上搭接有茶叶漏网(5),所述茶壶(1)上一侧一体成型有把手(6),所述把手(6)上套接有隔热橡胶套(7),所述茶壶(1)上远离把手(6)一侧连通有壶嘴(8),所述壶嘴(8)上一体成型有凸块(9),所述茶壶(1)底部一体成型有环状底座(16),所述环状底座(16)位于茶船(2)上表面,所述茶船(2)上开设有溢水槽(11),所述溢水槽(11)位于凸块(9)正下方,所述溢水槽(11)内壁粘结有吸水海绵垫(12)。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家庭袁博张涛吴茂徐涛吾寅邓中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