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免疫接种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5203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免疫接种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物包括至少两种多肽,每种多肽均不相同,且均为用于免疫接种各种肺炎克雷伯菌的外膜多肽;其中,所述多肽包括第一多肽、第二多肽、第三多肽、第四多肽、第五多肽以及第六多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不同的多肽进行组合,可形成跨不同血清、广谱保护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疫苗组合物,能够有效抵御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A composition for immuniza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免疫接种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免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免疫接种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粗短杆菌,有较厚的荚膜,常见端对端成对排列,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克雷伯菌存在于人的上呼吸道和肠道,为人体本身存在菌属,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便经呼吸道进入肺内引起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泌尿道和创伤感染,有时会导致严重的败血症、脑膜炎以及腹膜炎等疾病。近年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酶类肺炎克雷伯菌及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等不同耐药表型的克雷伯肺炎菌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流行性传播,引起的医院感染率逐年增高,且多耐药性菌株的不断增加常导致临床抗菌药物治疗的失败和病程迁延,目前临床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极为有限。根据2017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中国细菌耐药性检测报告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5年的3.0%上升至20.9%,而且临床分离率亦呈上升趋势。除了耐药性强的特点外,其高毒力也引起临床的极大关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感染健康人群,具有高黏液性、高侵袭性、高致死性等特点,给公共卫生防控和临床患者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迅速增加,使其引起的感染不能被有效控制,成为临床上的难题。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纳米科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针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途径以及其毒理因子鉴定方面的研究已有显著的进展。肺炎克雷伯菌Ⅲ型菌毛结构基因A(MrkA),有8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区域可用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和设计表位疫苗。针对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近年来研制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组成的新型细菌疫苗,包括多糖疫苗、多糖结合疫苗、蛋白疫苗以及微胶囊疫苗。针对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菌血症,使用肺炎克雷伯菌的24价多糖疫苗是最有前景的方法,而且已经通过了Ⅰ期临床试验。遗憾的是,24价疫苗能提供的保护作用只能覆盖不超过70%的菌株,且由于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研究人员在Ⅰ期临床试验后,没有继续这项研究。传统的细菌疫苗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利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免疫细胞杀伤病原菌的能力,但由于肺炎克雷伯菌有不同类型的毒理因子用以逃逸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且感染途径多样化,所以传统单一的靶向疫苗可能并不是最行之有效的预防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最佳途径。目前市面上以及研究较多的肺炎克雷伯菌的疫苗主要类型有多糖、脂多糖、以及蛋白。这些疫苗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但各有其缺点。例如,肺炎克雷伯菌中的荚膜多糖位于细胞最外层,是重要毒力因子,然而,由于荚膜多糖血清型的多样性,单价荚膜多糖疫苗不能提供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广泛保护效应,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荚膜多糖疫苗的开发应用;有研究证实纯化的脂多糖LPS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但由于其存在不良内毒素反应,使得该种疫苗的应用也受到限制。结合疫苗是运用化学方法将多糖抗原共价结合到载体蛋白上形成糖蛋白,从而达到持久的免疫保护效应。有学者构建了O-抗原与外膜蛋白结合的结合疫苗,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这种结合疫苗具有持久的免疫原性。由于目前载体蛋白种类单一且生产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结合疫苗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免疫接种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抵御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免疫接种的组合物,包括:组合物包括至少两种多肽,每种多肽均不相同,且均为用于免疫接种各种肺炎克雷伯菌的外膜多肽;其中,多肽包括第一多肽、第二多肽、第三多肽、第四多肽、第五多肽以及第六多肽。其中,第一多肽包括SEQID1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1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1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其中,第二多肽包括SEQID2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2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2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其中,第三多肽包括SEQID3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3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3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其中,第四多肽包括SEQID4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4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4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其中,第五多肽包括SEQID5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5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5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其中,第六多肽包括SEQID6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6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6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其中,组合物包括第一多肽、第二多肽以及第五多肽中的至少两种。其中,多肽吸附于氢氧化铝佐剂上。其中,组合物包括组氨酸缓冲液。其中,组合物还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荚膜多糖、脂多糖以及载体蛋白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组合物的偶联结构为NH2-A-{-X-L-}N-B-COOH;其中,A表示任选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B表示任选的C-末端氨基酸序列;L表示任选至少一种多肽。其中,组合物进一步包括非肺炎克雷伯菌抗原。其中,多肽通过异源宿主重组表达来进行制备;其中,异源宿主为原核或真核生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备用于免疫接种的组合物的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两种不同的多肽,多肽为用于免疫接种各种肺炎克雷伯菌的外膜多肽;将获取到的多肽进行混合,并制备成抗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鉴定了六种可单独或组合用于免疫接种的各种肺炎克雷伯菌外膜多肽,通过将不同的多肽进行组合,形成跨不同血清、广谱保护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疫苗组合物,从而有效抵御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备六种多肽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六种多肽引起的小鼠血清中Egg/IgG1/IgG2a抗体效价水平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经过抗原免疫的小鼠感染致死剂量的菌血症模型后的存活率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经过抗原免疫的小鼠感染致死剂量的肺炎模型后的存活率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经过抗原免疫的小鼠感染非致死剂量的肺炎模型后不同组织中的细菌负荷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经过抗原免疫的小鼠的脾脏组织在抗原同步刺激下诱导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统计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经过抗原免疫的小鼠的血清调理HL60细胞促进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吞噬作用的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免疫接种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至少两种多肽,每种所述多肽均不相同,且均为用于免疫接种各种肺炎克雷伯菌的外膜多肽;/n其中,所述多肽包括第一多肽、第二多肽、第三多肽、第四多肽、第五多肽以及第六多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免疫接种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至少两种多肽,每种所述多肽均不相同,且均为用于免疫接种各种肺炎克雷伯菌的外膜多肽;
其中,所述多肽包括第一多肽、第二多肽、第三多肽、第四多肽、第五多肽以及第六多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免疫接种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多肽包括SEQID1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1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所述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1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第二多肽包括SEQID2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2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所述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2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第三多肽包括SEQID3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3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所述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3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第四多肽包括SEQID4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4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所述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4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第五多肽包括SEQID5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5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所述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5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第六多肽包括SEQID6中至少70%的氨基酸序列和/或包括SEQID6中的至少7个毗连氨基酸片段;其中,所述氨基酸片段包括SEQID6中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中黄建东胡丹玉窦颖胡景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