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永超专利>正文

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149 阅读:4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由外井1、气胆2、疏气道5、外吸气管6、内吸气管7、连接风机气管8、隔板9、风机10和井内吸管11组成,疏气道5上设有气孔12;气胆置于下腔4内;气管8的与气胆和风机连接;内吸气管7的一端疏气道相连接,另一端置于上腔3内;外吸气管6置在气胆2外,其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孔通出地面,另一端与井内吸管11连接或直接插入气胆2内;井内吸管11的一端插入气胆内的底部,另一端置于上腔内,气胆内和下腔内均置有液体1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地下的冷暖空气、水和地面的空气循环,达到调节气温的功能,结构简单,易实施,节约了能源,又不产生废气,对抑制全球气温升高,减少酸雨危害等起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具体是一种自然空气置换调节的装置。
技术介绍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 电冰箱、空调机等电器产品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地球大气平流层后,经 过光化学反应而大量消耗臭氧,酸雨现象、冰川退縮、冰雪消融、温室效应严 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态环境。目前,无论是生活、工作、娱乐等场所的空调几乎 都是采用有制冷剂的电器设备,这些反而增加温室效应,并放出大量的氟氯烃 化物等有害气体。因而有必要开发新的空调设备来减少对地球大气、酸雨等危 害。众所周知地下土壤由大约52%的矿物质、28%的空气、17^的;t也下水和3% 的有机物质组成,由此可见,地下蕴藏着大量"清新"、"无污染"的自然"冷 暖"气体和水可供人类生产、生活和调节地面自然空气等可开发使用。并且由 于太阳辐射和大气之间的作用,使地面气温越来越高,而地下的气温相反就会 显得越来越低,通常地下2—5米深处的空气平均气温保持在12至20度之间, 冬季地下气温保持在8—16度,夏季地下气温保持在20—26度之间。夏季地 面温度高达摄氏40度或以上,其地下气温同样保持在摄氏20—26度之间。相 反,冬季地面温度低至零下40度,地下气温同样保持在8—16度之间。现有 CN2864451Y公开了一种自然冷暖通风装置,其目的是利用地下室内的自然条 件来调节室内温度的自然冷暖通风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并未利用地下有利的自 然资源,由于其利用电动通风机迅速送风,地面的空气进入地下室的时间短, 未能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所送的风并未真正达到冬暖夏凉即被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利用地下蕴藏 的冷暖空气、水和地面的空气循环切换滤洁,不加任何制冷、加热装置达到现 有冷暖空调电器设备的作用。本技术所提供的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是由外井l、气胆2、疏气道5、外吸气管6、内吸气管7、连接风机气管8、隔板9、风机10和井内吸管 ll组成,隔板9将外井1的井内分成上腔3和下腔4;气胆2置于下腔4内; 连接风机气管8的一端与气胆2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孔与风机 10相连接;疏气道5设在外井1的井体外,疏气道5上设有气孔12;内吸气 管7的一端通过疏气道5开设的孔与疏气道5相通,另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 孔置于上腔3内;外吸气管6置在气胆2外,其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孔通出地面,另一端与井内吸管11连接或直接插入气胆2内;井内吸管11的一端通过气胆2开设的孔插入气胆2内的底部,另一端通过隔板9上的孔置于上腔3 内,气胆2内和下腔4内均置有液体13,液体以水最经济实惠,地下水是冬 暖夏凉,夏天起冷却作用,冬天起加温、保温作用,如有特殊需要,液体13 也可以采用其它液体,如盐水、或加入其它有吸附过滤作用的物料的液体等。 采用本技术所的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当风机10工作时,外井l的 上腔3内成负压,地下空气通过疏气道5上开设的孔进吸入疏气道5,又经内 吸气管7进入外井1的上腔3内,由上腔3的井内吸管11吸入气胆2进入液 体13中;外吸气管6则将地面上的自然空气吸入途经外井1下腔4的液体13 冷却或保温后进入气胆2的冷却液13中,地下空气和地面上的自然空气通过 气胆2中的液体13冷却或保温并滤洁后,由连接风机气管8输出,并由风机 10输送至所需使用空间,实现冷暖空调电器设备的功能。为了保证地下空气 能畅通地进入疏气道5,可在气孔12的外侧置有碎石垫层14,防止地下水、 杂物从气孔12进入,阻塞空气循环流通,并起到过滤净化的作用。所说的外 井1可以用塑料、木、不锈钢、混凝土、混合水泥等材料制成,形状形式不限, 气胆2可以用不锈钢、铜、铝等金属材料或塑料、木材等材料制成,形状形式 不限,气胆2以为圆柱形,其气胆2的高度是气胆2直径的4倍为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产品结构简单,易实施;本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 利用地下蕴藏的冷暖空气、水和地面的空气循环切换滤洁,不加任何制冷、加 热装置实现工作、生活环境冬暖夏凉效果;节约了能源,又不产生任何污染环 境的废气,从而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卫生环境,对于抑制全球气温升高,减少酸 雨危害等起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的剖视图。图中标示为1、外井2、气胆3、上腔4、下腔 5、疏气道 6、外吸气管7、内吸气管8、连接风机气管 9、隔板 10、风机 11、井内吸管 12、气孔13、液体14、碎石垫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如图l、图3所示,本技术所说的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 由外井l、气胆2、疏气道5、外吸气管6、内吸气管7、连接风机气管8、隔 板9、风机1和井内吸管11组成,隔板9将外井1的井内分成上腔3和下腔4, 气胆2置于下腔4内;连接风机气管8的一端与气胆2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外 井1开设的孔与风机10相连接;疏气道5设在外井1的井体外,疏气道5上 设有气孔12,内吸气管7的一端通过疏气道5开设的孔与疏气道5相通,另 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孔置于上腔3内;外吸气管6置在气胆2夕卜,其一端通 过外井1开设的孔通出地面,另一端直接插入气胆2内;井内吸管ll的一端 通过气胆2开设的孔插入气胆2内的底部,另一端通过隔板9上的孔置于上腔 3内,气胆2内和下腔4内均置有水13。气胆2为圆柱形,其高度是直径的4 倍。当风机10工作时,外井1的上腔3内成负压,地下空气通过疏气道5上 开设的孔进吸入疏气道5,又经内吸气管7进入外井1的上腔3内,由上腔3 的井内吸管11吸入气胆2中;外吸气管6则将地面上的自然空气吸入气胆2 中,地面上的自然空气途经外井1下腔4的水13后输入气胆2中,地下空气 和地面上的自然空气通过气胆2中的水13滤洁后,由连接风机气管8输出, 并有抽风机10运输至所需地点使用。在所说疏气道5气孔12的外侧置有碎石 垫层14,防止地下水、杂物从气孔12进入,阻塞空气循环流通。实施例2.如图2所示,由外井l、气胆2、疏气道5、外吸气管6、内吸 气管7、连接风机气管8、隔板9、风机IO和井内吸管11组成自然空气置换 调节器,其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仅是外吸气管6成螺旋形置在气胆2夕卜,其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孔通出地面,另一端与井内吸管11连接插入气胆2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是由外井(1)、气胆(2)、疏气道(5)、外吸气管(6)、内吸气管(7)、连接风机气管(8)、隔板(9)、风机(10)和井内吸管(11)组成,隔板(9)将外井(1)的井内分成上腔(3)和下腔(4);气胆(2)置于下腔(4)内;连接风机气管(8)的一端与气胆(2)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孔与风机(10)相连接;疏气道(5)设在外井(1)的井体外,疏气道(5)上设有气孔(12);内吸气管(7)的一端通过疏气道(5)开设的孔与疏气道(5)相通,另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孔置于上腔(3)内;外吸气管(6)置在气胆(2)外,其一端通过外井(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空气置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是由外井(1)、气胆(2)、疏气道(5)、外吸气管(6)、内吸气管(7)、连接风机气管(8)、隔板(9)、风机(10)和井内吸管(11)组成,隔板(9)将外井(1)的井内分成上腔(3)和下腔(4);气胆(2)置于下腔(4)内;连接风机气管(8)的一端与气胆(2)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孔与风机(10)相连接;疏气道(5)设在外井(1)的井体外,疏气道(5)上设有气孔(12);内吸气管(7)的一端通过疏气道(5)开设的孔与疏气道(5)相通,另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孔置于上腔(3)内;外吸气管(6)置在气胆(2)外,其一端通过外井(1)开设的孔通出地面,另一端与井内吸管(11)连接或直接插入气胆(2)内;井内吸管(11)的一端通过气胆(2)开设的孔插入气胆(2)内的底部,另一端通过隔板(9)上的孔置于上腔(3)内,气胆(2)内和下腔(4)内均置有液体(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吴永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