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秋英专利>正文

一种易拔出型复合骨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14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拔出型复合骨针结构,包括金属针体、左旋聚乳酸针体及金属针柄,其中金属针体包括基段及弹性护套板,左旋聚乳酸针体嵌于金属针体内并与金属针体同轴分布,左旋聚乳酸针体前端面超出金属针体前端面至少5毫米,金属针体内部的弹性护套板内表面面积至少30%部分与左旋聚乳酸针体外表面相抵,金属针柄通过定位槽与金属针体基段后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还可有效的促进骨骼愈合的速度,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骨针从骨骼中拔出时的效率,且拔出后创口面积小,便于创口快速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拔出型复合骨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针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易拔出型复合骨针结构。
技术介绍
骨针是当前对骨折等部位骨骼进行定位的重要工具之一,使用量巨大,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骨针往往均采用的纯钛、钛合金灯金属材质制备而成,且骨针表面光滑且直径较小,从而导致当前骨针在从人体中拔出时,由于人体骨骼、肌肉灯愈合灯因素导致骨针与人体组织间阻力增加,从而导致拔出难度大,再加之骨针表面光滑且直径较小进一步增加了骨针拔出的难度,往往需要借助多种工具方可实现对骨针进行拔出的目的,劳动强度大,操作安全性相对较低并易造成创口扩大及造成患者痛苦增加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当前虽然开发出了多种的便于拔出作业的骨针结构,如申请号为:201520809169.1记载的骨针结构,虽然当前这类骨针一定程度可提高拔出时的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但往往需要为骨针结构上增加诸如“刃部”等附加结构,从而导致骨针结构增大骨针加工难度增加,同时也导致骨针给患者造成的创口面增加,不利于患者创口的愈合和恢复,除此之外,由于当前骨针均采用的纯金属材质,使其在对骨骼定位过程中,无法有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拔出型复合骨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易拔出型复合骨针结构包括金属针体、左旋聚乳酸针体及金属针柄,其中所述的金属针体包括基段及弹性护套板,其中所述的基段为圆柱体结构,其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设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与基段同轴分布,且定位槽直径比基段直径小1—5毫米,深度不小于5毫米且不大于基段有效长度的1/2,所述的弹性护套板至少两个,均为横断面为与基段同轴分布的圆弧结构的板状结构,各弹性护套板环绕基段轴线均布,所述的弹性护套板后端面与基段前端面相互连接,且弹性护套板后端面外侧面与基段外表面平齐,相邻两个弹性护套板间设宽度为1—3毫米形变槽,所述的形变槽与基段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弹性护套板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拔出型复合骨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易拔出型复合骨针结构包括金属针体、左旋聚乳酸针体及金属针柄,其中所述的金属针体包括基段及弹性护套板,其中所述的基段为圆柱体结构,其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设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与基段同轴分布,且定位槽直径比基段直径小1—5毫米,深度不小于5毫米且不大于基段有效长度的1/2,所述的弹性护套板至少两个,均为横断面为与基段同轴分布的圆弧结构的板状结构,各弹性护套板环绕基段轴线均布,所述的弹性护套板后端面与基段前端面相互连接,且弹性护套板后端面外侧面与基段外表面平齐,相邻两个弹性护套板间设宽度为1—3毫米形变槽,所述的形变槽与基段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弹性护套板轴线与基段轴线呈0°—30°夹角,所述的左旋聚乳酸针体嵌于金属针体内并与金属针体同轴分布,其中所述的左旋聚乳酸针体后端面通过定位槽与金属针体基段前端面相互连接,左旋聚乳酸针体前端面超出金属针体前端面至少5毫米,且所述的左旋聚乳酸针体前端面为圆锥形结构,位于金属针体外部左旋聚乳酸针体外表面高出金属针体前端面外侧面0—5毫米,所述的金属针体内部的弹性护套板内表面面积至少30%部分与左旋聚乳酸针体外表面相抵,所述的金属针柄通过定位槽与金属针体基段后端面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拔出型复合骨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槽内表面设连接螺纹,并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秋英
申请(专利权)人:江秋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