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13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截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包括固定件和引流管,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引流管在肠道内,所述引流管用于引流肠道消化物,所述固定件由弹性的亲肠道材料和溶解材料组合制成;实际使用时所述固定件能够自动吸附在肠道内壁;完成手术后,所述装置大部能够溶解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解决在治疗大肠手术后,无需二次手术,当患者完成大肠手术后,该装置中的引流管在肠道内溶解分离,其固定件自动脱落;无需再次手术以回纳造口肠管,导致患者治疗风险增加,同时治疗费用增加的问题,该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适用于推广。

A closure device for intestinal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截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肠道进行手术治疗后,特别是直肠癌手术后,需要在肠道的前端进行造口术,目的主要是把肠道内的消化物进行输出,进而减轻肠梗阻,保护远端肠道口的吻合,促进肠道的痊愈。然而,现有的进行造口术使得病人痛苦,常需再次手术以回纳造口肠管,费时费事费钱。此外,现有技术中,用环夹附在吻合口近侧肠管的内膜上,将转流软管近端缝合在环夹上,转流软管远端通过肠道拉出体外实现大肠腔内转流,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较好的转流效果,但操作繁琐,并且转流软管在拉出时对肠管内壁有一定的附加损伤,也容易破坏愈合后的肠道吻合口,增加需要对吻合口进行再次手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以解决在治疗大肠手术后,无需二次手术,当患者完成大肠手术后,该装置中的引流管在肠道内溶解分离,其固定件自动脱落;无需再次手术以回纳造口肠管,导致患者治疗风险增加,同时治疗费用增加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由弹性的亲肠道材料、溶解材料组合和溶解材料组合制成,所述固定件外表面内设有紧固腔,所述固定件中部设有通液孔,所述固定件中远离通液孔方向的设有分离腔;所述分离腔与所述紧固腔连接;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从肠道的开口穿入,所述引流管可溶解分离,并与所述固定件中的通液孔连通;上述引流管,紧固腔,分离腔均安装有不同材质快速溶解帽;且分离腔,引流管,紧固腔内部压力均小于肠道压力。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挤压弹性的固定件,使得固定件被压缩,再把固定件从肠道的开口处送入到肠道内,肠道内的固定件中紧固腔处快速溶解帽将溶解,其紧固腔腔部压力小于肠道压力,使得固定件固定在肠道内壁,同时引流管处的处快速溶解帽将完全溶解后,由于引流管内部压力小于肠道压力,肠道内的废物将被快速吸入引流管中并排出,由于分离腔与紧固腔相通,且分离腔内压力小于肠道压力,能够吸附安装在腔中的快速溶解帽,待分离腔中安装的快速溶解帽溶解后,将使得分离腔与紧固腔相通,紧固腔的压力与肠道压力相同,紧固腔将不再吸附紧固在肠道内壁,使得固定件将在肠道的作用进行消化溶解并被排出,从而减轻对患者的伤害,避免肠道的二次手术,通过上述固定件中的腔体设计方便,该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运用,能够快速安装,固定件自动脱落经肠道排出体外,引流管在肠道内溶解分离,无需二次手术,节省人力和财力,保护患者。进一步,所述固定件的中部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肠道的开口和所述通液孔连通,所述通道与通液孔相邻处连接有引流管;所述通道截面呈远离端面孔径逐渐增大的形状,通道的顶部为扩口,通道底部与通液孔相通,实际运用中通过该结构,方便废物流入。进一步,所述通液孔还安装有液固分离膜,所述液固分离膜安装在通道底部与通液孔相通处;该液固分离膜能将肠道内的部分液体分离出去。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在通道与通液孔连通处安装有第一快速溶解帽,所述引流管在另一端管内也安装有第一快速溶解帽,所述引流管管内压力小于肠道压力,所述引流管外端可拆卸连接有负压废物收集机构;实际运用中,所述第一快速溶解帽将在肠道内快速溶解,使得引流管在另一端管内的第一快速溶解帽,也将接触肠道液体,方便其快速溶解,使得肠道和引流管与负压废物收集机构相通,方便负压收集机构收集肠道废物。进一步,所述引流管还设有分离段,所述分离设置于引流管在通道与通液孔连通处,所述分离段为特殊溶解材料制成。通过该结构,方便引流管在肠道内分离。进一步,所述溶解该分离段的材质外形呈球状丸形,所述丸为溶解丸,所述溶解丸通过负压废物收集机构经引流管注入分离段中,实际运用中,其球状丸形,方便负压收集机构加压注入,使得分离段溶解分离,该溶解时间小于1min;该结构,使得固定引流管能够在肠道内部自动分离,避免人力分离拉伤肠道,能够保护肠道。进一步,所述固定件的中的紧固腔外表面安装有第二快速溶解帽。实际运用中第二快速溶解帽快速溶解后,紧固腔由于压力小于肠道压力的原因,将使得固定件中的紧固腔快速吸附固定肠道内壁,该固定方式简单。进一步,所述分离腔设有安装密封腔和压力腔,所述安装密封腔固定安装有第三快速溶解帽,所述第三快速溶解帽在固定件中分离腔轴向截面呈柱状,完全固定安装在安装密封腔中,所述安装密封腔与所述压力腔相通,所述安装密封腔与紧固腔相通,所述压力腔内部压力小于肠道内压。实际运用中,当安装密封腔内得第三快速溶解帽完全溶解后,才能使得压力腔与紧固腔相通,使得分离腔分离效果,才能实现,该方式简单,该分离效果明显,方便固定件与肠道得分离,并排出。进一步,上述的快速溶解帽的完全溶解时间呈第二快速溶解帽溶解耗时小于第一快速溶解帽溶解耗时,第一快速溶解帽溶解耗时小于第三快速溶解帽溶解时间,且第三快速溶解帽溶解时间大于3倍该型手术平均时间。由于第二快速溶解帽的溶解时间大于第一快速溶解帽的溶解时间,避免了固定件还未紧固,引流管就开始工作的现象,同时第三快速溶解帽时间溶解时间大于第二快速溶解帽溶解时间,使得能够实现,手术完成后,固定件才可以脱离肠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所述截流装置还包括隔离膜,所述隔离膜,套装贴在所述固定件的外表面上,且能够覆盖所述固定件的全部表面。该隔离膜方便该装置运输,并保护该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包装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工作时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固定件1;紧固腔12;通液孔13;分离腔14;通道15;引流管2;液固分离膜3;第一快速溶解帽21;废物收集机构100;分离段22;溶解丸23;第二快速溶解帽121;安装密封腔141;压力腔142;第三快速溶解帽143;隔离膜4;压力显示屏1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在大肠手术之后自动脱落,溶解分离,使用该装置无需二次手术;包括固定件1,固定件1由弹性的亲肠道材料、溶解材料组合和溶解材料组合制成,固定件1外表面内设有紧固腔12,固定件1中部设有通液孔13,固定件1中远离通液孔13方向设有分离腔14。分离腔14与紧固腔12连接;引流管2从肠道的开口穿入,引流管2可溶解分离,并与固定件1中的通液孔13连通;上述引流管2,紧固腔12,分离腔14均安装有不同材质的快速溶解帽;且分离腔14,引流管2,紧固腔12内部压力均小于肠道压力。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挤压弹性的固定件1,使得固定件1被压缩,再把固定件1从肠道的开口处送入到肠道内,肠道内的固定件1中紧固腔12处快速溶解帽将溶解,其紧固腔12腔部压力小于肠道压力,使得固定件1固定在肠道内壁,同时引流管2处的快速溶解帽将完全溶解后,由于引流管2内部压力小于肠道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由弹性的亲肠道材料、溶解材料组合和溶解材料组合制成,所述固定件外表面内设有紧固腔,所述固定件中部设有通液孔,所述固定件中远离通液孔方向的设有分离腔;所述分离腔与所述紧固腔连接;/n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从肠道的开口穿入,所述引流管可溶解分离,并与所述固定件中的通液孔连通;/n上述引流管,紧固腔,分离腔均安装有不同材质快速溶解帽;且分离腔,引流管,紧固腔内部压力均小于肠道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由弹性的亲肠道材料、溶解材料组合和溶解材料组合制成,所述固定件外表面内设有紧固腔,所述固定件中部设有通液孔,所述固定件中远离通液孔方向的设有分离腔;所述分离腔与所述紧固腔连接;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从肠道的开口穿入,所述引流管可溶解分离,并与所述固定件中的通液孔连通;
上述引流管,紧固腔,分离腔均安装有不同材质快速溶解帽;且分离腔,引流管,紧固腔内部压力均小于肠道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中部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肠道的开口和所述通液孔连通;所述通道与通液孔相邻处连接有引流管;所述通道截面呈远离端面孔径逐渐增大的形状,通道的顶部为扩口,通道底部与通液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孔还安装有液固分离膜,所述液固分离膜安装在通道底部与通液孔相通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在通道与通液孔连通处在第一快速溶解帽,所述引流管在另一端管内安装有第一快速溶解帽,所述引流管管内压力小于肠道压力,所述引流管外端可拆卸连接有负压废物收集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肠道治疗的截流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松李平昂唐波余佩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