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508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部、耳挂部,沿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将口罩主体部往复折叠,将所述口罩主体部具有包括位于上部的口罩主体上部、位于下部的口罩主体下部,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口罩主体中间部。所述口罩主体中间部的左侧端、右侧端分别与口罩主体上部完全封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口罩主体上部的顶部侧端对应于所述佩戴者鼻部的中心区域设置有鼻部塑型弹性体,使得口罩主体部紧紧贴合于所述佩戴者的鼻部。所述耳挂部为动态调节弹性片材,两所述动态调节弹性片材分别设置在口罩主体部内侧面在横向方向上的左侧端、右侧端,使得每一所述动态调节弹性片材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侧端在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缘、下端缘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次性口罩
,具体涉及一种口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背景空气污染为危害人体健康及周边环境的物质对大气层所造成的污染。这些物质可能是气体、固体或液体悬浮物等。其中,悬浮物通常以颗粒的大小来区分,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PM2.5)。上述颗粒物能够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并可随呼吸进入体内,积聚在气管或肺中,影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病毒颗粒非常小,直径一般在0.3微米以下。因此,用于防病毒的口罩均含有过滤病毒、细菌的驻极体化熔喷中间层,佩戴此类口罩能够阻断口腔、鼻腔的液体飞沫传播,并且能够防止脏手无意中触碰口、鼻,将细菌或者病毒带入到人体。可见,口罩作为卫生防护用品,通常佩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阻隔空气中的粉尘或病毒等物质。常规的口罩均借助硬质塑性条,如软金属塑型条作为鼻部与口罩本体之间的连接桥梁,但这种结构的口罩在佩戴时,口罩本体与鼻部和下巴部等部位不能很好地贴合,存在间隙,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病毒容易从这些间隙处直接进入人体的口鼻内,从而削弱了口罩的防护效果。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佩戴者对硬质塑型条施加作用力,将硬质塑型条沿着人的鼻子压合,如此很难实现塑型条与鼻部之间的紧密贴合,从而在二者之间留有孔隙,从而失去了口罩过滤保护的作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又具有良好贴合效果的口罩。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口罩存在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佩戴者对硬质塑型条施加作用力,将硬质塑型条沿着人的鼻子压合,如此很难实现塑型条与鼻部之间的紧密贴合,从而在二者之间留有孔隙,从而失去了口罩过滤保护的作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与佩戴者的鼻部、下巴部时时动态紧密贴合的口罩,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一种口罩,所述口罩包括用以覆盖佩戴者面部的对象部位的口罩主体部,以及用于将所述口罩主体部固定于佩戴者耳部的耳挂部,其结构特征为:首先,沿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将所述口罩主体部往复折叠两次,从而将所述口罩主体部具有包括位于上部的口罩主体上部、位于下部的口罩主体下部,以及位于所述口罩主体上部、口罩主体下部之间的口罩主体中间部。其次,所述口罩主体中间部的左侧端、右侧端分别与口罩主体上部完全封端固定连接。再次,在所述口罩主体上部的顶部侧端对应于所述佩戴者鼻部的中心区域设置有鼻部塑型弹性体,使得口罩主体部紧紧贴合于所述佩戴者的鼻部。最后,所述耳挂部为动态调节弹性片材,两所述动态调节弹性片材分别设置在口罩主体部内侧面在横向方向上的左侧端、右侧端,使得每一所述动态调节弹性片材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侧端在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缘、下端缘处。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口罩主体下部的底部端侧对应于所述佩戴者下巴部的中心区域还设置有下巴塑型弹性体。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鼻部塑型弹性体、下巴塑型弹性体均由若干根氨纶丝组成,所述氨纶丝沿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间隔排列,其两端沿口罩主体部左右方向延伸,长度均为3-11cm,拉伸比均为1.3-1.8。优选地,所述氨纶丝长度均为4-5cm,所述拉伸比均为1.5-1.6,并设置在外侧拒水过滤层与熔喷过滤层之间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鼻部塑型弹性体、下巴塑型弹性体还可以选择长度3-11cm、宽度0.8-1.5cm的弹性膜。优选地,所述动态调节弹性片材为非织造布与氨纶丝或弹性膜复合而成的弹性材料,其拉伸比为1.8-2.2,宽度为1-3cm,而长度与所述口罩主体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相同。所述口罩主体部具有面向佩戴者的内侧亲水过滤层和位于所述内侧亲水过滤层的相反侧的外侧拒水过滤层,以及位于所述内侧亲水过滤层、外侧拒水过滤层之间经驻极体化处理的熔喷过滤层。为增加所述口罩的功能,增强实用性,优选地,在所述熔喷过滤层、外侧拒水过滤层之间设置抗菌过滤层,在所述抗菌过滤层内含有抗菌肽或由纳米氧化锌、纳米银离子抗菌粉以及纳米红外线粉组成的无机纳米抗菌剂。抗菌剂过滤层可以采用由复合有抗菌剂的抗菌纤维制备而成,也可以采用抗菌液对非织造布进行抗菌功能整理。为了增加靠近人体侧的内侧过滤层的吸潮效果,避免在口罩主体部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内产生太多的雾气,特别是为了增加戴眼镜佩戴者在戴口罩过程中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将内侧过滤层采用内侧亲水过滤层,所述内侧亲水过滤层采用含有吸水纤维的非织造布。此外,还可以采用水刺无纺布。优选地,抗菌水刺无纺布。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口罩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内侧过滤层、熔喷过滤层通过喷胶进行层叠复合,获得预复合材料。步骤2、采用螺旋喷胶工艺对若干根拉伸比为1.3-1.8的氨纶丝进行在线施胶,以口罩主体部的顶部侧端对应于所述佩戴者鼻部的中心区域为参照,然后将氨纶丝沿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在所述中心区域间隔排列地定位复合在外侧拒水过滤层上,每一所述氨纶丝的两端沿口罩主体部左右方向延伸,形成长度为3-11cm的鼻部塑型弹性体。步骤3、将步骤2的外侧拒水过滤层进行翻转,然后将外侧拒水过滤层与步骤1的预复合材料复合连接,使得熔喷过滤层位于内侧过滤层、外侧拒水过滤层之间,以及将所述鼻部塑型弹性体置于熔喷过滤层、外侧拒水过滤层之间,形成口罩主体复合材料。步骤4、分别对两片动态调节弹性片材的两端部连接界面施胶,然后分别压合在靠近人体的所述内侧亲水过滤层的左侧端、右侧端,使得每一所述动态调节弹性片材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侧端在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缘、下端缘处。步骤5、对口罩主体复合材料通过热焊接点进行封边处理。步骤6、在口罩主体中间部相对于口罩主体上部的侧面的左侧端、右侧端分别定位施胶。步骤7、将所述口罩主体部进行折叠处理并压合,从而沿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分别形成口罩主体上部、口罩主体中间部和口罩主体下部,并使得所述口罩主体中间部的左侧端、右侧端分别与口罩主体上部完全封端固定连接。步骤8、经裁剪处理后即得所述口罩。其中,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口罩主体下部的底部端侧对应于佩戴者下巴部的中心区域,将若干根拉伸比为1.3-1.8的氨纶丝间隔排列地定位复合在外侧拒水过滤层上,每一所述氨纶丝的两端沿口罩主体部左右方向延伸,从而形成长度为3-11cm的下巴塑型弹性体。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首先,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鼻部塑型弹性体来实现口罩与鼻部之间的紧密贴合,既具有动态时时调节的功能,又具有佩戴便捷与舒适性的特点,克服了佩戴者佩戴时既要沿着人的鼻子压合硬质塑型条,而硬质塑型条与鼻部之间又贴合不紧密且不舒适的缺点。其次,本专利技术将耳挂部采用片状的动态调节弹性片材,增加了耳挂部与耳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佩戴者即使长时间地佩戴也不会产生勒的感觉,耳部穿戴舒适。最后,本专利技术将靠近人体的内侧过滤层设置为内侧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罩,所述口罩包括用以覆盖佩戴者面部的对象部位的口罩主体部,以及用于将所述口罩主体部固定于佩戴者耳部的耳挂部,其特征在于:沿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将所述口罩主体部往复折叠,从而将所述口罩主体部具有包括位于上部的口罩主体上部、位于下部的口罩主体下部,以及位于所述口罩主体上部、口罩主体下部之间的口罩主体中间部;所述口罩主体中间部的左侧端、右侧端分别与口罩主体上部完全封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口罩主体上部的顶部侧端对应于所述佩戴者鼻部的中心区域设置有鼻部塑型弹性体,使得口罩主体部紧紧贴合于所述佩戴者的鼻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所述口罩包括用以覆盖佩戴者面部的对象部位的口罩主体部,以及用于将所述口罩主体部固定于佩戴者耳部的耳挂部,其特征在于:沿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将所述口罩主体部往复折叠,从而将所述口罩主体部具有包括位于上部的口罩主体上部、位于下部的口罩主体下部,以及位于所述口罩主体上部、口罩主体下部之间的口罩主体中间部;所述口罩主体中间部的左侧端、右侧端分别与口罩主体上部完全封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口罩主体上部的顶部侧端对应于所述佩戴者鼻部的中心区域设置有鼻部塑型弹性体,使得口罩主体部紧紧贴合于所述佩戴者的鼻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部为动态调节弹性片材,两所述动态调节弹性片材分别设置在口罩主体部内侧面在横向方向上的左侧端、右侧端,使得每一所述动态调节弹性片材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侧端在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缘、下端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罩主体下部的底部端侧对应于所述佩戴者下巴部的中心区域还设置有下巴塑型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塑型弹性体、下巴塑型弹性体均由若干根氨纶丝组成,所述氨纶丝沿口罩主体部上下方向间隔排列,其两端沿口罩主体部左右方向延伸,长度均为3-11cm,拉伸比均为1.3-1.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塑型弹性体、下巴塑型弹性体均为长度3-11cm、宽度0.8-1.5cm、拉伸比1.3-1.8的弹性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调节弹性片材为非织造布与氨纶丝或弹性膜复合而成的弹性材料,其拉伸比为1.8-2.2,宽度为1-3cm,而长度与所述口罩主体部在上下方向的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2、4-6任一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部具有面向佩戴者的内侧亲水过滤层和位于所述内侧亲水过滤层的相反侧的外侧拒水过滤层,以及位于所述内侧亲水过滤层、外侧拒水过滤层之间经驻极体化处理的熔喷过滤层;所述内侧亲水过滤层采用含有吸水纤维的非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百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