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龙专利>正文

可形成多向扰流之出风栅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029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形成多向扰流之出风栅板,它是用于中央空调冷气出口,使流放出的冷气流可得到对冷房空气作扰流搅动作用,出风栅板主要是由一轮毂,依其圆心朝外辐向分设有数个弧状之涡漩桨,涡漩桨外端连一环状之隔离环组成。将之装设于出风口,冷气流过栅板时,会对涡漩桨产生作用,使流放出之冷气流可有效对冷房内空气作对流混合,加大了热交换的效率。(*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央空调系统,尤指一种设于中央空调冷气房出风口的出风栅板。随着高楼大厦的林立,以及用地难等诸多因素,很多生活办公的场所都只能建在有限且密闭的空间中,仅利用大型冷气设备来达到空气调节,而现用的中央冷气之出风口,为一扩压形态工作方式,出风后室内空间会变成部分区域较冷而部分区域吹不到的情形,造成冷热不均现象。常见的出风栅板(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栅板本体1′多呈圆盘形状,在栅板本体1′的内部设有多片环形板11′、12′、13′....依不同半径间隔围成环圈,该等环形板11′、12′、13′....的板面为向外侧倾斜之喇叭口状,而在环形板11′、12′、13′....之间的区域2A、2B、2C....则作为提供气流流通的通路。运转时(如图2所示),当气流经过排风管流经栅板本体1′时,经过环形板11′、12′、13′....向外侧倾斜板面的导引,在离开环形板11′、12′、13′....后即直接向外侧扩散,使冷气流放开。但此种出风栅板本体仍存在以下缺点1.向外侧倾斜的环形板面,仅能提供气流提前分散扩散冷气,因压力提前扩散,以致无法对远端产生扰流效果,一般而言,冷气房内若有适当气流,人体会感觉到更为清凉,如节约能源宣传所说在冷气房内再使用风扇吹拂产生动态气流,冷气温度就可不必设定太低,而现有的出风栅板本体不能提供此效用。2.当空间的高度较高,出风口之位置相对较高,该冷气流动速率,经高度空间上层损耗后,无法有效吹拂到近地面的人体所处位置,不具扰流效果。3.该栅板会增加风阻,减低流动速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扰流作用的出风栅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新型的出风栅板是由一轮毂,轮毂中央设有轴孔,依其圆心朝外辐向分设有数个弧状的涡漩桨,各涡漩桨末端外圆由一隔离环连接而组成,整体安装于出风口端处。上述的出风栅板是以铰接方式或以固定方式安装于出风口,并与出风口内圆预留有间隙。出风栅板亦可直接铰接于出风口内圆。出风栅板的涡漩桨向下倾斜方向是斜向内弧线一侧。本技术利用巧妙设计的出风栅板,可提高出风口冷气流与热空气的热交换与混合效果,,使设备运转后室内空气立即显现降温,而且室内温度较采用通常的出风口更加均匀,无论从节约能源还是方便使用来说,都更加具有优势。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新型做一详述。图1为现用出风栅板之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用出风栅板之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栅板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之栅板工作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之栅板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之栅板工作示意图之二;图7为本技术之栅板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之栅板工作示意图之三。本新型可形成多向扰流之出风栅板,是指一种可对冷房内空气作有效搅动及长距投射冷气流之出风栅板10,其是由一轮毂1(如图3所示),中心设有一轴孔11,外圆辐向分设有数个弧状涡漩桨2,涡漩桨2朝外末端连接有一环状隔离环3所组成。藉由上述整体装设于导接风管41(如图4所示)之出风座4中央出风口42位置,(该出风座4一般安装于天花板40)而其结合方式是利用一轴杆43穿接栅板10所设轴孔11后,结合于出风口42所设连接管421,本新型的实施例1为将栅板10锁固不回转,由风管41所流出之冷气流5,会形成两种流出形态,一为从风口内圆面420与隔离环3外圆相对之间隙50流放出,二为由栅板10板面迎合之冷气流5,通过涡漩桨2,由于栅板10为固定状态,藉辐向分设之涡旋桨2作用,通过冷气流会转换成涡漩气流51,利用该气流之漩进及压力,可有效地将冷气流送达较远处,此种情况可应用在室内空间高度较高之冷房,在冷气开放之初即能有效将冷气流直攻地面,再者由于涡漩气流51具较大动能,抵达地面时,将对近地面下层空气撞击,造成扰动效果,增加下层空气流动速率,藉该流动而使冷气易于与人体肌肤亲和交换,让使用者感到更清凉。本技术的实施例2为将栅板10以铰接方式套设于轴承43并固定于出风口42,栅板10可绕轴杆43旋转,则该栅板10即会形成被动式接受冷气流5之压力而回转(请参阅图5及图6),当冷气流5经过栅板10,一部分气流会从出风口42之内圆面420与隔离环3外圆相对间隙50流放出,另一部分冷气流5流过栅板10时,会对栅板10所设之涡漩桨2产生作用,气流与栅板10之涡漩桨2的作用如图7所示,图中B为流线,B1和B2为某一流线束的截面积,V1和V2为气流的流速,由于流线经过涡漩桨2后发生了变化,流线束的截面积也发生变化,不难由伯努利方程判断,涡漩桨的迎风面21和背风面22受力不同,涡旋浆会受力而旋转,此时的冷气流5经过栅板10后,除一部分由隔离环外侧之间隙50流出外,其流经相邻涡漩桨之间隙20的冷气流和在此流场中形成的上浮空气流52则可充分的混合,加大了热交换的效率。虽然冷气流5会切穿过涡漩桨2之间隙20,但可依涡漩桨2之桨叶大小、分布密度、或倾斜状态及气流力学的设计,使得能汲取其下端空气流52往上浮流,除了上述安排使得栅板10形成汲取下部空气动力外,更利用涡漩桨2之弧线形,及其倾斜斜向内弧线23一侧,当涡漩桨2受上方流来之气压作用,将涡漩桨2相对间隙20内空气作离心作用侧甩出,而被甩出之空气离开涡漩桨2翼梢即受外圆间隙50所穿流下之冷气流5切动往下,形成切动往下流放效果,因此栅板10内辐面上端受动往下,而下方因离心作用,可形成提供汲取下端空气之压力。另空气流52能往上之辅助力,可在冷气流5穿经出风口间隙50后,形成锥状扩展流向之放射气流53切动作用力作辅助力量,藉由放射气流53能汲取下端空气流,使冷房内之空气可全面性混流,有效带换冷热空气,达到最佳均温效果,及明显流动交换之速率。经以烟雾试验,将烟雾源置于栅板10正下方,启动后烟雾明显会往上窜,浮至近栅板处,再由侧向分散,明显具回流作用。如图8所示。本新型另一实施例,将栅板10直接铰接于出风口42之内圆孔处,并让隔离环3塞置于出风口42内圆,由风管进来之冷气流5可完全经栅板10作用,窜流出的冷气流形成涡漩气流柱54,可更强劲钻进,有效追击远端空气,又上述实施例,可于墙面出风之壁面出风口使用,藉其类似喷射气流,可到达更远端,由于该气流柱54钻进作用较大,在其周围的气体同会受其撞击而产生混流的现象。权利要求1.一种可形成多向扰流之出风栅板,其特征在于其由一轮毂(1),轮毂中央设有轴孔(11),依其圆心朝外辐向分设有弧状涡漩桨(2),各涡漩桨末端外圆由一隔离环(3)连接组成,整体安装于出风口(42)端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形成多向扰流之出风栅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栅板(10)是以铰接方式安装于出风口(42),并与出风口内圆预留有间隙(50)。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形成多向绕流之出风栅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栅板(10)是以固定方式安装于出风口(42),并与出风口内圆预留有间隙(50)。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形成多向扰流之出风栅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栅板(10)可直接铰接于出风口(42)内圆。5.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形成多向扰流之出风栅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涡漩桨(2)向下倾斜方向为斜向内弧线(23)一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形成多向扰流之出风栅板,它是用于中央空调冷气出口,使流放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形成多向扰流之出风栅板,其特征在于:其由一轮毂(1),轮毂中央设有轴孔(11),依其圆心朝外辐向分设有弧状涡漩桨(2),各涡漩桨末端外圆由一隔离环(3)连接组成,整体安装于出风口(42)端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龙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