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蓝高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4991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甘蓝高效栽培方法,包括选种、播种、幼苗管理、定植前准备、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甘蓝的播种日期、基肥日期、移栽日期、追肥日期以及采收日期等的严格控制,并结合具体基肥和追肥类型,使得甘蓝的质量、产量及经济产量等指标达到新的突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蓝高效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甘蓝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甘蓝(BrassicaoleraceaL.)为十字花科芸苔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60-150厘米,下部叶大,大头羽状深裂,长达40厘米,具有有色叶脉,有柄;顶裂片大,顶端圆形,基部歪心形,边缘波状,具细圆齿,顶裂片3-5对,倒卵形,上部叶长圆形,全缘,抱茎,所有叶肉质,无毛,具白粉霜。甘蓝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在16世纪传入我国,早在4000~4500年前古罗马和古希腊人就有所栽培,中国东北地区俗称“大头菜”。由于甘蓝的适应性及抗逆性强、稳产、耐贮运,若采用分期栽培结合储藏加工,容易达到周年供应的目的,所以我国的结球甘蓝栽培发展很快,已遍及全国各地,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在蔬菜的周年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甘蓝的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等方面已达到一个瓶颈期,很难再通过栽培方法使得甘蓝的质量、产量及经济产量等指标达到新的突破。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甘蓝高效栽培方法是本领域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甘蓝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选种: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高产、抗病甘蓝品种;/n(2)播种:3月中上旬在18-20℃的环境下,将甘蓝种子在苗床上育苗35-38天,平均每亩用种50g,覆膜保湿、插拱、覆盖遮阳棚;其中,育苗前将种子在25℃的水中浸泡48-72h至种子破芽;/n(3)幼苗管理:保持苗床湿润,待幼苗出土后第一片叶子展开,及时撤掉地膜,待幼苗第二片叶子完全展开后进行分苗处理,待幼苗第3-5片叶子展开时,准备定植;/n(4)定植前准备:选择地势高且平坦、光照足、土质疏松肥沃且前茬作物非十字花科蔬菜的菜地进行栽培,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2%;/n将田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蓝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高产、抗病甘蓝品种;
(2)播种:3月中上旬在18-20℃的环境下,将甘蓝种子在苗床上育苗35-38天,平均每亩用种50g,覆膜保湿、插拱、覆盖遮阳棚;其中,育苗前将种子在25℃的水中浸泡48-72h至种子破芽;
(3)幼苗管理:保持苗床湿润,待幼苗出土后第一片叶子展开,及时撤掉地膜,待幼苗第二片叶子完全展开后进行分苗处理,待幼苗第3-5片叶子展开时,准备定植;
(4)定植前准备:选择地势高且平坦、光照足、土质疏松肥沃且前茬作物非十字花科蔬菜的菜地进行栽培,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2%;
将田间杂物清除干净,深翻晒田3-6天后,整地并南北走向做畦,要求畦宽1.2-1.4m,畦间开深沟(≥25cm)排水,每畦划定栽培行,行间距不小于60cm,株距40-45cm,然后于栽培行上开15厘米浅沟施入基肥并与田土混匀后填平,覆银黑双色地膜,采用中棚覆盖栽培。
其中,所述基肥包括以下原料:有机肥200-650kg/亩、复合肥20-80kg/亩;所述的银黑双色地膜覆膜方式为黑色面向下银色面向上;
(5)定植:在4月中旬进行幼苗的移栽定植,起苗后用杀菌杀虫剂对幼苗根部进行喷洒,定植完成后浇水至土壤湿润;
(6)田间管理:每隔三到五天浇水一次至土壤湿润,持续3-5次后每隔8-10天浇水一次,期间,喷施叶面肥2次,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新卫彭福元鲁耀雄卢红玲高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