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惠明专利>正文

一种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981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包括绿植箱,所述绿植箱的下表面放置有存水箱,所述存水箱的内部设有控水机构,所述绿植箱的左侧设有污泥管,所述绿植箱的右侧设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与存水箱固定相连,所述锥形管与存水箱互为连通。该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通过绿植箱、竖管、斜管、垫片、拉杆和防滑套之间的配合,竖管可以重复进行对绿植的施肥使用,通过绿植箱、存水箱和控水机构之间的配合,当到绿植缺水状态时,可以通过转动旋钮来控制,棉布条对绿植箱内部的土壤层进行湿润,期间对绿植的补水作业过程,无需使用提升泵来进行供水,能够大大的降低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的成本费用,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园林建设
,具体为一种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园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使之向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方向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园林建设的施工中,往往选址的位置土壤会存在一定量的不利于绿植生长问题,现有的最好解决办法是对园林绿化沙土进行改良,现有的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有效的缓解土地沙土化的问题,也可将大量城市生活废物循环利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对雨水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期间所使用到的雨水提升泵市面售价在四位数左右,这样使得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的造价较高,不利于大量的进行推广使用,且利用污泥对绿植进行上肥的过程中,污泥管无法做到重复使用污泥进行对绿植的施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有效的缓解土地沙土化的问题,也可将大量城市生活废物循环利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对雨水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期间所使用到的雨水提升泵市面售价在四位数左右,这样使得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的造价较高,不利于大量的进行推广使用,且利用污泥对绿植进行上肥的过程中,污泥管无法做到重复使用污泥进行对绿植的施肥使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包括绿植箱,所述绿植箱的下表面放置有存水箱,所述存水箱的内部设有控水机构,所述绿植箱的左侧设有污泥管,所述绿植箱的右侧设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与存水箱固定相连,所述锥形管与存水箱互为连通,所述绿植箱的内部底端放置有第一混合层,所述第一混合层的上表面放置有第二混合层,所述第二混合层的上表面放置有建筑废土层,所述建筑废土层的上表面放置有土壤,所述土壤的内部顶端种植有多棵绿植。优选的,所述控水机构包括齿牙板条、方条杆、斜杆、棉布条、第一弯杆、第一半圆板、第二半圆板、第二弯杆、竖杆、旋钮、齿牙柱、密封轴承和支杆,所述齿牙板条位于存水箱的内部,所述齿牙板条的左侧插入有方条杆,所述方条杆与齿牙板条间隙配合,所述方条杆的外壁左侧上下两端均固接有斜杆,所述斜杆与存水箱固定相连,三个所述棉布条从左到右依次固接在绿植箱的内部底端,所述棉布条依次贯穿绿植箱和存水箱的一部分,三个所述第一弯杆从左到右依次固接在存水箱的内部顶端,所述第一弯杆的右侧固接有第一半圆板,所述第一半圆板的右表面与棉布条相贴合,所述第一半圆板的右侧贴合有第二半圆板,所述第二半圆板与棉布条相抵紧,所述第二半圆板的右侧固接有第二弯杆,所述第二弯杆与齿牙板条固定相连,所述竖杆位于锥形管的内部,所述竖杆的顶端固接有旋钮,所述竖杆的底端固接有齿牙柱,所述齿牙柱与齿牙板条啮合相连,所述竖杆的外壁中心上下两端均固定套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外壁左右两侧前后两面均固接有支杆,所述支杆与锥形筒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齿牙板条与方条杆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两个所述斜杆相对于方条杆的中心点上下对称。优选的,所述污泥管包括竖管、斜管、垫片、拉杆和防滑套,所述竖管位于绿植箱的左侧,所述竖管的外壁左侧从上到下依次固接有四个斜管,所述斜管与绿植箱固定相连,所述竖管的内部底端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与竖管间隙配合,所述垫片的上表面固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壁顶端固定套接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拉杆与垫片的中心点均位于同一条水平垂直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绿植箱、竖管、斜管、垫片、拉杆和防滑套之间的配合,当竖管内部污泥完全干燥降解后,到达下次对绿植的施肥周期时,能够将竖管内部的干燥污泥进行取出,竖管可以重复进行对绿植的施肥使用,通过绿植箱、存水箱和控水机构之间的配合,当到绿植缺水状态时,可以通过转动旋钮来控制,棉布条对绿植箱内部的土壤层进行湿润,期间对绿植的补水作业过程,无需使用提升泵来进行供水,能够大大的降低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的成本费用,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齿牙板条、棉布条和第二半圆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锥形管、齿牙柱和齿牙板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齿牙板条、方条杆和存水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绿植箱,2、存水箱,3、控水机构,301、齿牙板条,302、方条杆,303、斜杆,304、棉布条,305、第一弯杆,306、第一半圆板,307、第二半圆板,308、第二弯杆,309、竖杆,310、旋钮,311、齿牙柱,312、密封轴承,313、支杆,4、污泥管,401、竖管,402、斜管,403、垫片,404、拉杆,405、防滑套,5、锥形管,6、第一混合层,7、第二混合层,8、建筑废土层,9、土壤,10、绿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包括绿植箱1,绿植箱1的下表面放置有存水箱2,存水箱2的内部设有控水机构3,绿植箱1的左侧设有污泥管4,绿植箱1的右侧设有锥形管5,锥形管5与存水箱2固定相连,锥形管5与存水箱2互为连通,绿植箱1的内部底端放置有第一混合层6,第一混合层6为生物炭土和原始表土混合而成,第一混合层6的上表面放置有第二混合层7,第二混合层7为泥浆和生物碳灰的均匀混合制成,第二混合层7的上表面放置有建筑废土层8,主要城市建设产生的废土为主要原料,选用粒径较小的渣土,并且在其中混入一定量的生活污泥,有效的重复利用的废弃资源,避免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污泥也能在增加土壤稳定性的同时增加土壤的肥度,建筑废土层8的上表面放置有土壤9,土壤9为当地土壤混合客土混合而成,土壤9的内部顶端种植有多棵绿植10。控水机构3包括齿牙板条301、方条杆302、斜杆303、棉布条304、第一弯杆305、第一半圆板306、第二半圆板307、第二弯杆308、竖杆309、旋钮310、齿牙柱311、密封轴承312和支杆313,齿牙板条301位于存水箱2的内部,齿牙板条301的左侧插入有方条杆302,方条杆302能够对齿牙板条301起到限位作用,齿牙板条301能够左右的进行移动,齿牙板条301无法前后上下的移动,方条杆302与齿牙板条301间隙配合,齿牙板条301左右移动的距离大于棉布条304最大直径3-5cm,方条杆302的外壁左侧上下两端均固接有斜杆303,斜杆303与存水箱2固定相连,斜杆303能够增加方条杆302的稳定性,三个棉布条304从左到右依次固接在绿植箱1的内部底端,棉布条304依次贯穿绿植箱1和存水箱2的一部分,三个第一弯杆305从左到右依次固接在存水箱2的内部顶端,第一弯杆305的右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包括绿植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箱(1)的下表面放置有存水箱(2),所述存水箱(2)的内部设有控水机构(3),所述绿植箱(1)的左侧设有污泥管(4),所述绿植箱(1)的右侧设有锥形管(5),所述锥形管(5)与存水箱(2)固定相连,所述锥形管(5)与存水箱(2)互为连通,所述绿植箱(1)的内部底端放置有第一混合层(6),所述第一混合层(6)的上表面放置有第二混合层(7),所述第二混合层(7)的上表面放置有建筑废土层(8),所述建筑废土层(8)的上表面放置有土壤(9),所述土壤(9)的内部顶端种植有多棵绿植(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包括绿植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箱(1)的下表面放置有存水箱(2),所述存水箱(2)的内部设有控水机构(3),所述绿植箱(1)的左侧设有污泥管(4),所述绿植箱(1)的右侧设有锥形管(5),所述锥形管(5)与存水箱(2)固定相连,所述锥形管(5)与存水箱(2)互为连通,所述绿植箱(1)的内部底端放置有第一混合层(6),所述第一混合层(6)的上表面放置有第二混合层(7),所述第二混合层(7)的上表面放置有建筑废土层(8),所述建筑废土层(8)的上表面放置有土壤(9),所述土壤(9)的内部顶端种植有多棵绿植(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绿化沙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水机构(3)包括齿牙板条(301)、方条杆(302)、斜杆(303)、棉布条(304)、第一弯杆(305)、第一半圆板(306)、第二半圆板(307)、第二弯杆(308)、竖杆(309)、旋钮(310)、齿牙柱(311)、密封轴承(312)和支杆(313),所述齿牙板条(301)位于存水箱(2)的内部,所述齿牙板条(301)的左侧插入有方条杆(302),所述方条杆(302)与齿牙板条(301)间隙配合,所述方条杆(302)的外壁左侧上下两端均固接有斜杆(303),所述斜杆(303)与存水箱(2)固定相连,三个所述棉布条(304)从左到右依次固接在绿植箱(1)的内部底端,所述棉布条(304)依次贯穿绿植箱(1)和存水箱(2)的一部分,三个所述第一弯杆(305)从左到右依次固接在存水箱(2)的内部顶端,所述第一弯杆(305)的右侧固接有第一半圆板(306),所述第一半圆板(306)的右表面与棉布条(304)相贴合,所述第一半圆板(306)的右侧贴合有第二半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惠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惠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