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茶园水肥管理一体化装置及其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962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茶园水肥管理一体化装置,包括:蓄水池、肥料池、主管道、若干分支管、若干滴灌带,所述的蓄水池、肥料池分别与主管道连接,所述蓄水池与主管道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一水阀,所述肥料池与主管道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器和第二水阀,所述的主管道通过分支管与滴灌管连接;所述分支管上设有第三水阀,所述滴灌带上设有第四水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把茶树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节约用水30%‑40%,具有提高新栽茶园的成活率、减轻病害、节本增效等优势。

A simple integrated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device for tea garden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茶园水肥管理一体化装置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简易茶园水肥管理一体化装置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茶,源于中国,历经5000余年传承与发展,因其天然、健康、文化魅力,已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树和生产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口喜欢饮茶,世界人均茶叶年消费量约为0.9千克。水肥一体化技术,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此技术茶园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对茶叶水肥需求进行科学调控,使其达到高产、稳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技术的应用,与常规施肥相比,每亩减少用水30㎡、减少用肥量15㎏,精确控制了灌水量、施肥量;与常规管理相比,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小区平均芽长增长12%,芽头密度增加3.8%;每亩平均减少了2个劳动力,节本增效近千余元,经济效益显著,即可节约水资源,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又可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现有技术中,水肥一体化存在局限性,原因在于其一,由于其属于设施施水肥,滴灌成套设备造价成本高,前期一次性投资成本较大;其二,其专业性较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较高,需对其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其三,管道滴水情况与调节较困难,对肥料的溶解度要求较高。总之,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在有条件的农区只要前期的投资解决,又有技术力量支持,推广应用起来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易茶园水肥管理一体化装置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茶园用工量大、成本投入高、茶园用水、用肥用药量大的难题。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茶园水肥管理一体化装置,包括:蓄水池、肥料池、主管道、若干分支管、若干滴灌带,所述的水泵房、肥料池分别与主管道连接,所述蓄水池与主管道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一水阀,所述肥料池与主管道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器和第二水阀,所述的主管道通过分支管与滴灌管连接;所述分支管上设有第三水阀,所述滴灌带上设有第四水阀,所述滴灌带的直径为15mm,所述肥料池通过管道与蓄水池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补水阀。所述的蓄水池与蓄水池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废料池与肥料池控制器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节水省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直接把茶树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2.提高新栽茶园的成活率: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新栽茶园成活率高达97%以上,节约成本,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而没有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新栽茶园其成活率仅90%左右,茶苗成活率显著提高。3.增产高效:滴灌的工程投资(包括管路、施肥池、动力设备等)约为2000元/亩,可以使用10年左右,每年节省的肥料和农药至少为800元,增产幅度可达40%以上。4.减轻病害,减少农药的喷施,达到茶叶绿色发展效果。本专利技术装置还具有如下优点:1.操作便捷。本技术只需要简单的控制水阀就能完成茶园水肥管理,专业性不强。2.能有效保持茶园水肥均衡,可以根据茶树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3.省工省力:运用此技术,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在蓄水池、配肥池和滴灌带之间设置了过滤器,防止肥料和水的不相容或沉淀出现管道阻塞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蓄水池、2为肥料池,3为主管道,4为分支管道,5为第一过滤器,6为第一水阀,7为为第二过滤器,8为第二水阀,9为第三水阀,10为第三水阀,11为第五水阀,12为滴灌带,13为第四水阀,14为蓄水池控制箱,15为肥料池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简易茶园水肥管理一体化装置,包括:蓄水池1、肥料池2、主管道3、若干分支管4、若干滴灌带12,所述的蓄水池1、肥料池2分别与主管道3连接,所述蓄水池1与主管道3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5和第一水阀6,所述肥料池2与主管道3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器7和第二水阀8,所述的主管道3通过分支管4与滴灌带12连接;所述分支管4上设有第三水阀9、10,所述滴灌带12上设有第四水阀13。所述滴灌带12的直径为15mm。所述肥料池2通过管道与蓄水池1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第五水阀11。所述的蓄水池1与控制器14连接。所述的废料池2与控制器15连接。本技术根据新栽茶园,配套其基础设施,对其水肥进行相关管理,达到节省人工,便捷化,精准施肥的效果,成本费用较低,长久耐用,符合现有的减肥减药技术,也符合茶园设施化、机械化的要求。主要技术方案如下:1、水肥一体化基础设计:根据茶园地形条件,设计好适宜本茶园的“水肥一体化”路线图,如图1所示,并根据路线图和地形条件,购买耗材。2、建立基础滴灌溉系统:搭建肥料池、水池、控制箱,根据茶园面积大小配备蓄水池和配肥池,本技术采用泵加压微喷灌的技术。3、基础管道及过滤器铺设:用PE50管铺设主管道,滴灌带用间隔处设置过滤器;配肥池出水口管道处设置过滤器,以免肥料堵塞滴灌带。施肥系统。在田间要设计为定量施肥,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蓄水池和配肥池之间分别配备水阀,可操作性强。肥料种类选择:可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如氨水、尿素、硫铵、硝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硝酸钙、硫酸镁等肥料;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首选,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包括中外产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须经过过漏,以免堵塞管道。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方法如下:1、茶园灌溉水:正常滴管浇水补水阀11、第二水阀8关闭,第一水阀6、第三水阀9/10、第四水阀水阀13常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节滴管帶水阀。2、施肥:肥料池根据茶树所需营养按照配方进行水肥的混匀,第一水阀6关闭,补水阀11打开,根据配比肥料量,适量加入水和肥料进行调量。施肥水阀控制:施肥时:第一水阀6关闭,第二水阀8、第三水阀9/10、第四水阀水阀13打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节滴管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茶园水肥管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肥料池(2)、主管道(3)、若干分支管(4)、若干滴灌带(12),所述的蓄水池(1)、肥料池(2)分别与主管道(3)连接,所述蓄水池(1)与主管道(3)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5)和第一水阀(6),所述肥料池(2)与主管道(3)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器(7)和第二水阀(8),所述的主管道(3)通过分支管(4)与滴灌带(12)连接;所述分支管(4)上设有第三水阀(9、10),所述滴灌带(12)上设有第四水阀(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茶园水肥管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肥料池(2)、主管道(3)、若干分支管(4)、若干滴灌带(12),所述的蓄水池(1)、肥料池(2)分别与主管道(3)连接,所述蓄水池(1)与主管道(3)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5)和第一水阀(6),所述肥料池(2)与主管道(3)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器(7)和第二水阀(8),所述的主管道(3)通过分支管(4)与滴灌带(12)连接;所述分支管(4)上设有第三水阀(9、10),所述滴灌带(12)上设有第四水阀(13)。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王润贤徐超汤茶琴李园莉葛晋纲张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