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950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包括安装于车体上并伸出车体的架体,于所述架体上枢接有向地面延伸的导轨,于所述导轨与架体之间装配有角度调节机构,于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用于地面掘进和荆条粉碎回填的挖掘回填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且适于不同坡面上的竖向旋挖,并将荆条、树叶等粉碎回填入钻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

A device for improving the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y of earth rock mountain area by using shrub of Jingtia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设备的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灌丛作为土石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其水源涵养能力却相对较差。灌丛林径流系数最大,在遭受强降雨时,更易产生洪涝灾害;相比于乔木林,灌丛区枯落物储存量最小,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与有效拦蓄量最差;此外,灌丛林相比于乔木林土层更薄,主要为强风化岩体,土壤持水能力较弱。综合各项指标可知灌丛区具有最差的水源涵养功能。灌丛群落虽然在发挥水源涵养功能方面功效较差,但却是地区生态修复进程中不可跨越的阶段,因此合理应用区域灌丛群落,加快次生灌丛群落向乔木顶级群落演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以提高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且适于不同坡面上的竖向旋挖,并将荆条、树叶等粉碎回填入钻孔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包括安装于车体上并伸出车体的架体,于所述架体上枢接有向地面延伸的导轨,于所述导轨与架体之间装配有角度调节机构,于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用于地面掘进和荆条粉碎回填的挖掘回填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挖掘回填机构包括与导轨滑动连接的动力部和与动力部的输出端连接的执行部,所述动力部包括固定于安装座上的驱动电机,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进一步的,于所述导轨与驱动电机之间装配有用于控制挖掘回填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执行部包括下边沿上构造有若干挖掘齿的旋挖筒,一转轴与动力部的输出端连接并具有同轴伸入旋挖筒内的伸入端,于所述伸入端构造有螺旋叶片,于所述转轴与旋挖筒之间构造有用于切换转轴和旋挖筒同步转动或转轴单独转动的转换机构。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机构包括构造于转轴上的安装盘,于所述安装盘上沿其周向均匀装配有若干棘爪,于旋挖筒的上端盖上与各棘爪相对应处分别开有与棘爪配合的齿槽,于旋挖筒的上端盖上安装有压环,所述压环封闭各齿槽的上部开口,且压环内径小于安装盘的外径。进一步的,所述旋挖筒包括旋挖齿构造于其底端的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通过若干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杆与上端盖固连。进一步的,所述旋挖筒包括旋挖齿构造于其底端面上的底环,于底环与上端盖之间沿底环的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固定杆。进一步的,于所述导轨远离架体的一端构造有安装板,于安装板上安装有离合机构,所述转轴穿经离合机构伸入旋挖筒内;当离合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转轴与离合机构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与安装板固连的固定套,于固定套内装配有两半内螺纹套,两半内螺纹套相互拼接构成完整的内螺纹套,各半内螺纹套靠近旋挖筒的一端为渐缩状结构,一喇叭状活塞装配于渐缩状结构上,所述喇叭状活塞具有与固定套内壁滑动连接的凸缘,于固定套内壁上沿其周向间隔形成有凸条,各凸起沿固定套的轴向延伸,于所述凸缘上相对于各凸条处开有与凸条适配的滑槽,所述喇叭状活塞与固定套之间形成驱动腔,于固定套上构造有接头。进一步的,于两半内螺纹套的外壁上分别形成有半环形装配槽,两半内螺纹套相互拼接以使两半环形装配槽构成完整的环形装配槽,于所述完整的环形装配槽内装配有处于被压缩状态的环形弹簧。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专利技术随车体移动,需旋挖钻孔时,根据坡面的不同,调节角度调节机构,使导轨沿竖直方向导向,挖掘回填机构竖向对坡面进行钻孔,钻孔结束后,将荆条、树叶等供给挖掘回填机构,挖掘回填机构将荆条、树叶等进行粉碎并回填至钻孔内,这样一机完成两个工序,无需分开使用钻机和粉碎机,降低投入成本,且在土石山区生态修复进程中,一方面保留或引进荆条灌丛群落,发挥荆条灌丛群落在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天然效用,另一方面针对荆条灌丛群落在水源涵养功能方面的劣势,对荆条灌丛进行如下的系统化人工干预。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旋挖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种旋挖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离合机构的轴向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种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架体,2-导轨,3-角度调节气缸,301-驱动杆,4-驱动电机,5-安装座,6-安装板,7-离合机构,701-固定套,702-法兰,703-半内螺纹套,704-喇叭状活塞,705-凸缘,706-凸条,707-内套,708-驱动腔,709-接头,710-柱状弹簧,711-半环形装配槽,712-环形弹簧,8-转轴,801-螺旋叶片,802-安装盘,803-棘爪,804-挡块,9-旋挖筒,901-套筒,902-上端盖,903-连杆,904-齿槽,905-压环,906-固定杆,907-旋挖齿,908-底环,10-升降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架体1、导轨2、角度调节机构及挖掘回填机构。其中,架体1固定安装在车体上,并伸出车体,导轨2的一端与架体1伸出的端部枢接,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架体1与导轨2之间,根据坡面的不同坡度调节导轨2与架体1的角度,使导轨2处于竖向延伸的状态,挖掘回填机构一端滑动连接在导轨2上,挖掘回填机构伸向地面,用于地面掘进和荆条粉碎。本专利技术随车体移动,需旋挖钻孔时,根据坡面的不同,调节角度调节机构,使导轨2沿竖直方向导向,挖掘回填机构竖向对坡面进行钻孔,钻孔结束后,将荆条、树叶等供给挖掘回填机构,挖掘回填机构将荆条、树叶等进行粉碎并回填至钻孔内,这样一机完成两个工序,无需分开使用钻机和粉碎机,降低投入成本。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角度调节机构为角度调节气缸3,该角度调节气缸3的缸体固定安装在架体1上,角度调节气缸3的驱动杆301转动连接于导轨2的中部,角度调节气缸3、架体1及导轨2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使得角度调节后,三者的位置关系稳定。其中,角度调节气缸3也可以采用液压缸代替。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挖掘回填机构包括动力部和执行部,动力部与导轨2滑动连接,执行部与动力部的输出端连接。其中,动力部包括固定在安装座5上的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为正反转电机,安装座5滑动连接于导轨2上。驱动电机4驱动执行部对地面旋挖或对荆条等粉碎,其在旋挖时,驱动电机4需要向下逐渐位移,实现对地面的掘进。具体的采用两种驱动形式:一种为主动驱动形式,如图2所示,导轨2与驱动电机4之间装配有升降机构,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车体上并伸出车体的架体,于所述架体上枢接有向地面延伸的导轨,于所述导轨与架体之间装配有角度调节机构,于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用于地面掘进和荆条粉碎回填的挖掘回填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车体上并伸出车体的架体,于所述架体上枢接有向地面延伸的导轨,于所述导轨与架体之间装配有角度调节机构,于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用于地面掘进和荆条粉碎回填的挖掘回填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回填机构包括与导轨滑动连接的动力部和与动力部的输出端连接的执行部,所述动力部包括固定于安装座上的驱动电机,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导轨与驱动电机之间装配有用于控制挖掘回填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部包括下边沿上构造有若干挖掘齿的旋挖筒,一转轴与动力部的输出端连接并具有同轴伸入旋挖筒内的伸入端,于所述伸入端构造有螺旋叶片,于所述转轴与旋挖筒之间构造有用于切换转轴和旋挖筒同步转动或转轴单独转动的转换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荆条灌丛提升土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包括构造于转轴上的安装盘,于所述安装盘上沿其周向均匀装配有若干棘爪,于旋挖筒的上端盖上与各棘爪相对应处分别开有与棘爪配合的齿槽,于旋挖筒的上端盖上安装有压环,所述压环封闭各齿槽的上部开口,且压环内径小于安装盘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荆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生司梦可翟建文阳辉朱春雨王贺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