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机电路及开关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4835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关机电路及开关机系统,开关机电路包括:MOS管K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三极管K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MOS管K1的源极和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源端VBAT均连接,MOS管K1的栅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均连接,MOS管K1的漏极和负载端SWBAT、电容C2的一端均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至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开关机电路具备掉电时延控制,使负载参数能在关机时保存下来,而且能降低开机大电流时的烧坏MOS管的风险,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较小,能广泛的应用在终端及其他负载设备上。

A switch circuit and switch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机电路及开关机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子负载的开关机
,特别涉及一种开关机电路及开关机系统。
技术介绍
在终端负载、消费类电子负载应用当中,实现开关机功能的开关机电路必不可少。有的是采用集成IC通过按键时长来实现关机、开机功能。比如长按3″负载自动开机;长按6″负载自动关机等等。这种方法需要增设集成IC识别按键时延,增加终端的成本、PCB体积。所以,通过分立元器件能实现开机、关机的电路是当下成本差异战略的需求。此外,终端负载、消费类电子负载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突然掉电、操作失误等意外关机的情况。因此,开关机电路需要具备时延控制使负载参数能在关机时保存下来。现有的有通过设置自动开机电路的元器件参数来设置时间延迟,即开机延迟,主要实现自动开机时延控制,但是并无关机时的控制时延;或者既能实现开机延迟也能实现关机延迟,但是电路设计较为复杂,涉及的器件较多,增加单板成本。综上,行业内急需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较小且能实现开关机时延控制的分立式的元器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K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三极管K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nMOS管K1的源极和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源端VBAT均连接,MOS管K1的栅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均连接,MOS管K1的漏极和负载端SWBAT、电容C2的一端均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连接至地,三极管K2的基极通过电阻R3连接至地,三极管K2的基极还和CPU的PS_ON/OFF信号端连接,三极管K2的发射极连接至地,三极管K2的集电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K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三极管K2、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
MOS管K1的源极和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源端VBAT均连接,MOS管K1的栅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均连接,MOS管K1的漏极和负载端SWBAT、电容C2的一端均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连接至地,三极管K2的基极通过电阻R3连接至地,三极管K2的基极还和CPU的PS_ON/OFF信号端连接,三极管K2的发射极连接至地,三极管K2的集电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均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和PWR_SW信号端连接,PWR_SW信号端和开关器件连接,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孝涛郭锡荣胡展威马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