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板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轴承支撑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柱、转动柱、固定杆、固定柱、支撑板、槽道、滑块、连接板、套管、转动杆、齿轮和齿条的设置,解决了太阳能发电板需要通过吸收太阳光来进行发电,但传统的太阳能发电板都是固定安装,角度不可调节,太阳能发电板不能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来进行角度调节,这大大减少了太阳能发电板发电效率的问题。
A solar panel with adjustable receiving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板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
技术介绍
太阳能发电板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大部分太阳能发电板的主要材料为硅,但因制作成本较大,以至于它普遍地使用还有一定的局限,相对于普通电池和可循环充电电池来说,太阳能电池属于更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太阳电池是一种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如: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硒铟铜等,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现以晶体硅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形成P-N结;当光线照射太阳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跃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太阳能发电板需要通过吸收太阳光来进行发电,但传统的太阳能发电板都是固定安装,角度不可调节,太阳能发电板不能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来进行角度调节,这大大减少了太阳能发电板发电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具备太阳能发电板可进行三百六十度的旋转,太阳能发电板可进行角度的调节,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发电板,增加太阳能发电板发电效率的优点,解决了太阳能发电板需要通过吸收太阳光来进行发电,但传统的太阳能发电板都是固定安装,角度不可调节,太阳能发电板不能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来进行角度调节,这大大减少了太阳能发电板发电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轴承支撑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转动柱的表面焊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腔的底部与支撑柱外表面的底部轴承支撑,所述套管左侧的底部轴承支撑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焊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的背面与连接板的背面焊接。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左侧且位于转动杆的下方焊接有凹型板,所述凹型板的内腔与连接板的正面贴合。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左端贯穿齿轮并延伸至齿轮的外部焊接有手轮,所述手轮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块。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左侧且位于转动杆的上方插接有插销,所述插销与齿轮的表面贴合。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有多个且呈矩形分布。优选的,所述套管底部的表面焊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表面粘接有防滑橡胶垫。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支撑柱、转动柱、固定杆、固定柱、支撑板、槽道、滑块、连接板、套管、转动杆、齿轮和齿条的设置,解决了太阳能发电板需要通过吸收太阳光来进行发电,但传统的太阳能发电板都是固定安装,角度不可调节,太阳能发电板不能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来进行角度调节,这大大减少了太阳能发电板发电效率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套管的设置,可对转动柱进行转动,通过凹型板的设置,可对连接板进行支撑,通过转动杆的设置,转动杆可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手轮的设置,手轮可带动转动杆转动,通过弧形块的设置,可增加手掌与手轮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拧动手轮,通过插销的设置,插销可对齿轮进行固定,通过齿轮的设置,齿轮可带动齿条移动,通过支撑板的设置,可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多个太阳能电池板,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通过转动块的设置,便于对套管进行转动,通过防滑橡胶垫的设置,可增加手掌与转动块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底座的设置,可对支撑柱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柱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管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2中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柱;2、转动块;3、套管;4、转动柱;5、支撑板;6、固定柱;7、固定杆;8、连接板;9、手轮;10、转动杆;11、凹型板;12、底座;13、太阳能电池板;14、齿条;15、滑块;16、插销;17、齿轮;18、槽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的顶部轴承支撑有转动柱4,转动柱4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杆7,固定杆7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柱6,固定柱6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槽道18,槽道18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5,滑块15的内侧焊接有连接板8,转动柱4的表面焊接有套管3,套管3内腔的底部与支撑柱1外表面的底部轴承支撑,套管3左侧的底部轴承支撑有转动杆10,转动杆10的表面焊接有齿轮17,齿轮17啮合有齿条14,齿条14的背面与连接板8的背面焊接,通过支撑柱1、转动柱4、固定杆7、固定柱6、支撑板5、槽道18、滑块15、连接板8、套管3、转动杆10、齿轮17和齿条14的设置,解决了太阳能发电板需要通过吸收太阳光来进行发电,但传统的太阳能发电板都是固定安装,角度不可调节,太阳能发电板不能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来进行角度调节,这大大减少了太阳能发电板发电效率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套管3的左侧且位于转动杆10的下方焊接有凹型板11,凹型板11的内腔与连接板8的正面贴合,通过套管3的设置,可对转动柱4进行转动,通过凹型板11的设置,可对连接板8进行支撑。本实施例中,转动杆10的左端贯穿齿轮17并延伸至齿轮17的外部焊接有手轮9,手轮9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块,通过转动杆10的设置,转动杆10可带动齿轮17进行转动,通过手轮9的设置,手轮9可带动转动杆10转动,通过弧形块的设置,可增加手掌与手轮9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拧动手轮9。本实施例中,套管3的左侧且位于转动杆10的上方插接有插销16,插销16与齿轮17的表面贴合,通过插销16的设置,插销16可对齿轮17进行固定,通过齿轮17的设置,齿轮17可带动齿条14移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13,太阳能电池板13设置有多个且呈矩形分布,通过支撑板5的设置,可对太阳能电池板13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轴承支撑有转动柱(4),所述转动柱(4)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槽道(18),所述槽道(18)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内侧焊接有连接板(8),所述转动柱(4)的表面焊接有套管(3),所述套管(3)内腔的底部与支撑柱(1)外表面的底部轴承支撑,所述套管(3)左侧的底部轴承支撑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表面焊接有齿轮(17),所述齿轮(17)啮合有齿条(14),所述齿条(14)的背面与连接板(8)的背面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轴承支撑有转动柱(4),所述转动柱(4)的顶部焊接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顶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的顶部铰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槽道(18),所述槽道(18)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内侧焊接有连接板(8),所述转动柱(4)的表面焊接有套管(3),所述套管(3)内腔的底部与支撑柱(1)外表面的底部轴承支撑,所述套管(3)左侧的底部轴承支撑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表面焊接有齿轮(17),所述齿轮(17)啮合有齿条(14),所述齿条(14)的背面与连接板(8)的背面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受光角度的太阳能发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左侧且位于转动杆(10)的下方焊接有凹型板(11),所述凹型板(11)的内腔与连接板(8)的正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得鸿,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中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