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96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23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串联在太阳能板的正极和蓄电池的正极之间;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并联于第一开关的两端,且第一二极管沿充电回路的电流方向正向偏置;电流检测电路,其用于串联在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的充电回路中,检测充电回路内的电流;电压检测电路,其用于并联在太阳能板的正负两输出端之间,检测太阳能板的充电电压;微处理器,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上述充电控制电路通过检测充电电压和充电回路内的电流,能够精准地识别当前处于白天还是夜晚,进而开始充电或断开充电回路。

A solar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太阳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充电器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后存储在蓄电池里面,蓄电池可以为任何形式的蓄电装置。太阳能充电器可为不同的负载供电,例如用在太阳能灯、太阳能热水器中为灯具和热水器提供电能等。太阳能灯是由太阳能经太阳能板转换为电能以供电的电灯,白天,太阳能板收集并储存太阳能,将其转换为电能后储存在蓄电池中。夜晚无光照时太阳能板输出电压较低,此时蓄电池会通过太阳能板进行反向放电,为了防止蓄电池的能量损失,在夜间需要切断太阳能板与蓄电池间的充电回路。这就需要太阳能灯能准确识别当前处于白天还是夜晚,并根据识别结果断开或闭合充电回路。目前,一般在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的充电回路间设置有控制充电回路通断的开关,通过太阳能板两端的电压识别当前处于白天还是夜晚以控制开关的通断。这种方式单依靠充电电压识别当前是白天还是夜晚,结果不够准确。另外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光的影响,例如白天时,多云的天气云朵多次遮蔽了阳光导致太阳能板两端的电压多次短时间内降低,充电回路反复断开,或是夜间的闪电导致太阳能板两端的电压短时间内上升,充电回路又反复闭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精准识别当前处于白天还是夜晚,并以此为依据断开或闭合充电的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用于连接于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的充电回路之间,所述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串联在太阳能板的正极和蓄电池的正极之间;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并联于第一开关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二极管沿充电回路的电流方向正向偏置;电流检测电路,其用于串联在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的充电回路中,检测充电回路内的电流;电压检测电路,其用于并联在太阳能板的正负两输出端之间,检测太阳能板的充电电压;微处理器,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成当充电回路内的电流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闭合;当充电电压不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二开关闭合;预设电流阈值不小于额定充电电流,预设电压阈值小于额定充电电压。进一步的,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太阳能板的负极以及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一电容串联后并联于第一电阻的两端,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一电容的连接节点连接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两个串联的分压电阻,两个分压电阻串联后并联于太阳能板的两端,两个分压电阻的连接节点连接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其用于串联在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之间,并被配置成通过响应第一输出端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断开或闭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为场效应管,该场效应管的栅极经第一开关控制电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该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太阳能板的正极连接,该场效应管的第二极与第二开关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为P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开关的漏极与太阳能板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源极与第二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三电阻与第一开关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的源极与栅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其用于串联在第二开关的控制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之间,并被配置成通过响应第二输出端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的断开或闭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关为场效应管,该场效应管的栅极经第二开关控制电路与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该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该场效应管的第二极与第一开关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关为P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的漏极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源极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五电阻与第二开关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的源极与栅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供电电路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于第二开关的两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偏置方向与第一二极管相反;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稳压芯片,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的连接节点与经稳压芯片与微处理器的供电端连接。上述实施例的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依靠检测充电电压与充电回路内的电流识别当前是白天还是夜晚,充电电压与充电回路内的电流依次满足要求时,太阳能板才对蓄电池充电。相比现有技术中依靠太阳能板两端的电压作为控制充电回路断开或闭合的条件,识别的结果更加精准;同时,该充电控制电路抗环境光干扰的能力强。白天太阳因云朵等原因光照减弱期间,太阳能板两端的电压会忽然降低,但是充电回路内的电流不会陡降。而即便太阳能板两端的电压在短时间内低于额定充电电压,只要仍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第二开关仍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充电回路仍正常导通,太阳能板对蓄电池充电。而在夜间若有环境光短时间照射在太阳能板上使得充电电压忽然上升导致第二开关闭合,充电回路内的电流也不会忽然增大,第一开关仍处于断开状态,蓄电池不会反向放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充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用于连接于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的充电回路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包括:/n第一开关;/n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串联在太阳能板的正极和蓄电池的正极之间;/n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并联于第一开关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二极管沿充电回路的电流方向正向偏置;/n电流检测电路,其用于串联在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的充电回路中,检测充电回路内的电流;/n电压检测电路,其用于并联在太阳能板的正负两输出端之间,检测太阳能板的充电电压;/n微处理器,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成当充电回路内的电流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闭合;当充电电压不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二开关闭合;/n预设电流阈值不小于额定充电电流,预设电压阈值小于额定充电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用于连接于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的充电回路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
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串联在太阳能板的正极和蓄电池的正极之间;
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并联于第一开关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二极管沿充电回路的电流方向正向偏置;
电流检测电路,其用于串联在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的充电回路中,检测充电回路内的电流;
电压检测电路,其用于并联在太阳能板的正负两输出端之间,检测太阳能板的充电电压;
微处理器,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成当充电回路内的电流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闭合;当充电电压不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二开关闭合;
预设电流阈值不小于额定充电电流,预设电压阈值小于额定充电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太阳能板的负极以及蓄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一电容串联后并联于第一电阻的两端,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一电容的连接节点连接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两个串联的分压电阻,两个分压电阻串联后并联于太阳能板的两端,两个分压电阻的连接节点连接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其用于串联在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之间,并被配置成通过响应第一输出端提供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断开或闭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场效应管,该场效应管的栅极经第一开关控制电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该场效应管的第一极与太阳能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旭日东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