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线槽摆动式插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8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母线槽摆动式插接结构,包括母线槽体和插接箱体,母线槽体的两侧边固定设置有安装键,两组安装键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两组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通过在母线槽体两侧设置的滑槽,并配合两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实现带动插接箱体左右滑动,同时插接箱体上设置的两组活动板和两组连接杆,可以实现两组活动板可以绕转轴向两侧转动,然后使插接箱体一端的连接杆通过转轴绕两组固定板的一端转动,避免了传统技术中插接箱体转动幅度太小导致安装不方便,同时设置的山形螺母配合第一受力杆可以插接箱体进行旋拧固定,避免了传统的通过扭簧的固定方式,导致的安装不够稳定。

A kind of swinging plug structure for bus 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母线槽摆动式插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母线槽
,具体涉及一种母线槽摆动式插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供电系统中输配电常常用到各种各样的母线槽,现有的母线槽,一般都是包括结构,由于导体由绝缘材料完全包覆,当需要将导体进行外部接电时,需要在母线槽上开口,然后通过插接箱上的插头与母线槽内的导体进行电连接,现有的插接箱体是固定安装在母线槽上的,其接线端子也与母线槽内的导体很难对应,因此在插接过程中十分复杂,操作困难并且插接后也很难插接到位,中国专利CN109713627A提出一种母线槽摆动式插接结构,设置的弧形凸起挂钩挂接在母线槽两侧的挂接位上,并通过固定挂钩底部的弧形凸起进行左右摆动,在实际种此种摆动方式是插接箱体摆动幅度极其有限,无法满足大部分插接需求,同时该专利中设置的活动挂钩仅通过扭簧固定在轨道上,实际中便于安装但也存在安装不够稳定,活动挂钩容易脱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母线槽摆动式插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母线槽摆动式插接结构,包括母线槽体(1)和插接箱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槽体(1)的两侧边固定设置有安装键(2),两组所述安装键(2)的内部开设有滑槽(3),两组所述滑槽(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10),两组所述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10)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受力杆(17)和第一受力杆(12),所述插接箱体(7)顶部两端边缘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板(11),所述插接箱体(7)的顶部后端固定设置有两组连接杆(6),两组所述连接杆(6)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板(5),两组所述固定板(5)与两组第二受力杆(17)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活动板(11)上开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母线槽摆动式插接结构,包括母线槽体(1)和插接箱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槽体(1)的两侧边固定设置有安装键(2),两组所述安装键(2)的内部开设有滑槽(3),两组所述滑槽(3)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10),两组所述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10)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受力杆(17)和第一受力杆(12),所述插接箱体(7)顶部两端边缘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板(11),所述插接箱体(7)的顶部后端固定设置有两组连接杆(6),两组所述连接杆(6)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固定板(5),两组所述固定板(5)与两组第二受力杆(17)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活动板(11)上开设有通孔(13),两组所述第一受力杆(12)的一端穿过通孔(13)并延伸至外部,两组所述第一受力杆(12)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山形螺母(9),所述母线槽体(1)的内部等距固定设置有若干组绝缘体(15),所述插接箱体(7)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若干组导电插头(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恒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