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6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属于GGD动力柜技术领域,所述动力柜本体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动力柜本体内部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三个端口分别贯穿动力柜本体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并分别连通在三个气囊内;所述三通管的下表面连通有输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气囊,当需要运输动力柜本体内时,可以在气囊内充入气体使得气囊膨胀,从而使得气囊可以有效的保护动力柜本体的外壳,第一排气风扇和第二排气风扇工作时,可以配合并有效的将动力柜本体中的灰尘吹送至第二壳体内,同时湿润的吸尘棉可以有效吸附第二壳体内的灰尘,使得动力柜本体内的灰尘可以得到有效的清除。

GGD power cabinet with anti-collis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
本技术属于GGD动力柜
,具体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
技术介绍
GGD型交流低压配电柜适用于发电厂、变电所、厂矿企业等电力用户的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V,额定电流至3150A的配电系统中,作为动力,照明及配电设备的电能转换、分配、控制之用。现有的动力柜一般没有防护机构,因此当在运输过程中如果运输工具产生晃动,动力柜也可能会产生晃动,从而导致动力柜之间会互相碰撞,进而导致动力柜外壳受损影响内部的结构工作,且现有动力柜在除尘过程中一般是将电子元件上的灰尘清扫掉,然而总有少量灰尘不容易被清扫出动力柜内部,因此留滞在动力柜内部的灰尘可能会对动力柜的散热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所述动力柜本体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动力柜本体内部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三个端口分别贯穿动力柜本体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并分别连通在三个气囊内;所述三通管的下表面连通有输气管,且输气管的正面设置有阀门,且输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动力柜本体的背面并延伸至动力柜本体的后侧;所述动力柜本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排气风扇,且两个第一排气风扇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一排气风扇与外部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且动力柜本体下表面对应第一排气风扇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动力柜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且第一壳体与动力柜本体的接触面相连通,且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盒,且收集盒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的内壁贴合,且隔板的左右两侧面均粘接有吸尘棉;所述第二壳体内壁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气风扇,且第二排气风扇与外部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且第二壳体的下表面对应第二排气风扇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正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螺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气囊远离动力柜本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气囊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片,且每两个固定片上下对称设置在气囊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片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扣,且动力柜本体的右侧面对应卡扣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隔板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隔板从左往右均匀排列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容腔,且容腔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水孔,且隔板的背面连通有输水管,且输水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壳体和固定板并延伸至固定板的后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气囊,当需要运输动力柜本体内时,可以在气囊内充入气体使得气囊膨胀,从而使得气囊可以有效的保护动力柜本体的外壳,且气囊具有减震效果,因此动力柜本体之间相互产生碰撞时也会降低碰撞的力度,避免动力柜本体的内部结构受到影响,通过设置第一排气风扇、第二排气风扇和吸尘棉,第一排气风扇和第二排气风扇工作时,可以配合并有效的将动力柜本体中的灰尘吹送至第二壳体内,同时湿润的吸尘棉可以有效吸附第二壳体内的灰尘,使得动力柜本体内的灰尘可以得到有效的清除。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右视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中支撑板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动力柜本体;2、气囊;3、橡胶垫;4、卡扣;5、三通管;6、输气管;7、阀门;8、第一排气风扇;9、隔板;10、吸尘棉;11、连接板;12、收集盒;13、支撑板;14、输水管;15、第二排气风扇;16、第二壳体;17、固定板;18、通孔;19、第一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包括动力柜本体1,所述动力柜本体1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气囊2;所述动力柜本体1内部设置有三通管5,且三通管5的三个端口分别贯穿动力柜本体1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并分别连通在三个气囊2内;所述气囊2远离动力柜本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3,通过设置橡胶垫3,橡胶垫3可以保护气囊2,避免气囊2被别的物体划破而导致气囊2无法正常使用;所述气囊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片,且每两个固定片上下对称设置在气囊2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片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扣4,且动力柜本体1的右侧面对应卡扣4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通过设置固定片、卡扣4和固定槽,卡扣4可以卡进固定槽内,从而使得固定片可以被固定住,进而使得气囊2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被收缩并固定在动力柜本体1的外表面,使得气囊2不会对动力柜本体1的使用造成影响;所述三通管5的下表面连通有输气管6,且输气管6的正面设置有阀门7,且输气管6的另一端贯穿动力柜本体1的背面并延伸至动力柜本体1的后侧;所述动力柜本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排气风扇8,且两个第一排气风扇8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一排气风扇8与外部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且动力柜本体1下表面对应第一排气风扇8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动力柜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9,且第一壳体19与动力柜本体1的接触面相连通,且第一壳体19内设置有第二壳体16;所述第二壳体16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8,通过设置通孔18,进入第一壳体19内的灰尘可以通过通孔18进入第二壳体16内,且支撑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盒12,且收集盒12内设置有隔板9;所述隔板9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隔板9从左往右均匀排列设置,通过设置隔板9,隔板9可以固定住吸尘棉10;所述隔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且连接板11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16的内壁贴合,且隔板9的左右两侧面均粘接有吸尘棉10;所述隔板9的内部开设有容腔,且容腔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水孔,且隔板9的背面连通有输水管14,且输水管14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壳体16和固定板17并延伸至固定板17的后侧,通过设置输水管14、喷水孔和容腔,可以通过输水管14向容腔内输送清水,清水可以通过喷水孔均匀的喷在吸尘棉10内,从而使得吸尘棉10可以有效的吸附第二壳体16内的灰尘;所述第二壳体16内壁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气风扇15,且第二排气风扇15与外部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且第二壳体16的下表面对应第二排气风扇15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壳体1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且固定板17正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螺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运输动力柜本体1时,工人打开阀门7然后向输气管6内通入空气,空气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柜本体(1),所述动力柜本体(1)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气囊(2);所述动力柜本体(1)内部设置有三通管(5),且三通管(5)的三个端口分别贯穿动力柜本体(1)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并分别连通在三个气囊(2)内;所述三通管(5)的下表面连通有输气管(6),且输气管(6)的正面设置有阀门(7),且输气管(6)的另一端贯穿动力柜本体(1)的背面并延伸至动力柜本体(1)的后侧;所述动力柜本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排气风扇(8),且两个第一排气风扇(8)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一排气风扇(8)与外部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且动力柜本体(1)下表面对应第一排气风扇(8)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透气孔;/n所述动力柜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9),且第一壳体(19)与动力柜本体(1)的接触面相连通,且第一壳体(19)内设置有第二壳体(16);所述第二壳体(16)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且支撑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盒(12),且收集盒(12)内设置有隔板(9);所述隔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且连接板(11)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16)的内壁贴合,且隔板(9)的左右两侧面均粘接有吸尘棉(10);所述第二壳体(16)内壁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气风扇(15),且第二排气风扇(15)与外部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且第二壳体(16)的下表面对应第二排气风扇(15)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壳体(1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且固定板(17)正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GGD动力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柜本体(1),所述动力柜本体(1)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气囊(2);所述动力柜本体(1)内部设置有三通管(5),且三通管(5)的三个端口分别贯穿动力柜本体(1)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并分别连通在三个气囊(2)内;所述三通管(5)的下表面连通有输气管(6),且输气管(6)的正面设置有阀门(7),且输气管(6)的另一端贯穿动力柜本体(1)的背面并延伸至动力柜本体(1)的后侧;所述动力柜本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排气风扇(8),且两个第一排气风扇(8)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一排气风扇(8)与外部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且动力柜本体(1)下表面对应第一排气风扇(8)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透气孔;
所述动力柜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9),且第一壳体(19)与动力柜本体(1)的接触面相连通,且第一壳体(19)内设置有第二壳体(16);所述第二壳体(16)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且支撑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盒(12),且收集盒(12)内设置有隔板(9);所述隔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且连接板(11)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16)的内壁贴合,且隔板(9)的左右两侧面均粘接有吸尘棉(10);所述第二壳体(16)内壁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气风扇(15),且第二排气风扇(15)与外部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且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书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盛祥鸿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