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64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所述电容器本体的侧表面开设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的内侧通过限位组件架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内侧表面通过螺栓架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端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表面均匀排列有散热片;设备通过驱动风机转动将空气从外界通过排风槽、进风槽加压至电容器本体的内部,通过附加板将热量传到至连接板、散热片处,空气流通过程中对连接板、散热片进行热量交换,热空气通过过风槽、尾风槽从电容器本体的内部排出;电容器本体内部的元器件不与空气直接接触,有效的避免元器件上有灰尘残留,同时避免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内部过热。

A split phase adaptiv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intelligent capaci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
本技术属于电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
技术介绍
随着IT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力部门对能源的节约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企业用电功率因数必须达到0.9以上。目前,一般企业用电功率因数通常在0.65~0.8之间,如果企业要达到国家用电要求,就必须对电力设备进行补偿。因此补偿装置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补偿装置一般包括电源部分、电抗器、电容器及补偿控制单元,这些单元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而目前的散热方式是在设备的内部放入风机,通过风冷对其进行散热,但是这样一来会导致灰尘附着在发热元器件上,风力散热效果下降,发热的元器件还容易烧毁,且各个元器件表面不规则结构使得设备内部存在大量的死角,检修人员不易对发热元器件进行除尘操作,即各个带灰尘的元器件子啊后续运行过程中易过热损坏,导致无功补偿电容器在后续运行过程中小问题不断,影响电路稳定性,针对目前的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与改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侧表面开设有嵌合槽(2),所述嵌合槽(2)的内侧通过限位组件架设有密封板(3),所述密封板(3)的内侧表面通过螺栓架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的端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内侧表面均匀排列有散热片(14),所述密封板(3)的侧表面开设有排风槽(4),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进风槽(7),所述电容器本体(1)异于进风槽(7)的一端开设有尾风槽(6),所述尾风槽(6)的内侧位于电容器本体(1)的内壁架设有隔离板(11),所述隔离板(11)的侧表面开设有过风槽(12),所述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侧表面开设有嵌合槽(2),所述嵌合槽(2)的内侧通过限位组件架设有密封板(3),所述密封板(3)的内侧表面通过螺栓架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的端部一体成型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内侧表面均匀排列有散热片(14),所述密封板(3)的侧表面开设有排风槽(4),所述电容器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进风槽(7),所述电容器本体(1)异于进风槽(7)的一端开设有尾风槽(6),所述尾风槽(6)的内侧位于电容器本体(1)的内壁架设有隔离板(11),所述隔离板(11)的侧表面开设有过风槽(12),所述隔离板(11)的侧表面架设有驱动风机(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相自适应无功补偿智能电容器,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架(15)与限位片(16),所述限位片(16)为长方体构件,所述限位片(16)均匀排布在密封板(3)的外侧表面,所述限位架(15)一体成型在嵌合槽(2)的内壁,所述限位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