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接触器和电动汽车,该保护电路包括电源、接触器开关、等效电阻、等效电感、放电电阻、充放电器件和单向导流器件;电源的负极与等效电阻的一端连接,等效电阻的另一端与等效电感的一端连接;等效电感的另一端与接触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与接触器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放电电阻的一端、单向导流器件的第一端均与接触器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放电电阻的另一端、单向导流器件的第二端均与充放电器件的一端连接,充放电器件的另一端与接触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以解决了由于接触器开关在断开瞬间产生拉弧电流而导致触电粘连的问题。
Electric vehicle contactor protection circuit, contactor and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接触器和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接触器和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于电动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完成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上电开启、下电关闭过程是由主接触器的吸合与断开来实现的。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交流接触器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根据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可知,接触器寿命是由接触器触点吸合、断开的次数和接触器在每次吸合、断开时的电流大小决定的,电流越大其寿命越短,若电流过大时会导致接触器触点发生粘连,造成接触器报废,带来很严重的安全隐患。若电动汽车在严重故障时无法紧急下电,会造成接触器带载下电而导致发生触点粘连严重问题。因此如何避免发生接触器带载下电是电动汽车制造行业需要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接触器和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触器带载下电而导致发生触点粘连严重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包括:电源E0、接触器开关KM、等效电阻R0、等效电感L0、放电电阻R1、充放电器件C和单向导流器件D;所述电源E0的负极与所述等效电阻R0的一端连接,所述等效电阻R0的另一端与所述等效电感L0的一端连接;所述等效电感L0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器开关KM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E0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开关KM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电电阻R1的一端、所述单向导流器件D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接触器开关KM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电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单向导流器件D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充放电器件C的一端连接,所述充放电器件C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器开关KM的第一端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充放电器件C为充放电电容C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单向导流器件D为充电二极管D1,所述充电二极管D1的阳极为所述单向导流器件D的第一端,所述充电二极管D1的阴极为所述单向导流器件D的第二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放电电阻R1的大小为100Ω。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充放电电容C1的大小为1000uF。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源E0为直流110V。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触器开关的功率为10W。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充放电电容C1的击穿电压大于所述电源E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接触器,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电动汽车,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动汽车接触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接触器和电动汽车,该保护电路包括电源E0、接触器开关KM、等效电阻R0、等效电感L0、放电电阻R1、充放电器件C和单向导流器件D。本技术通过提供一个带有吸收电感电量的充放电器件和放电电阻的保护电路,在接触器从断开到闭合的瞬间形成保护电路,避免充放电器件和接触器开关出现短路故障;在接触器开关从闭合到断开的瞬间吸收电感释放的电量,降低接触器开关两触点之间的压降,避免产生拉弧电流而导致触电粘连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接触器电路模拟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接触器工作原理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接触器工作原理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示意图三。附图标记说明:101:第一电源E;102:接触器开关KM1;103:等效电感L;104:等效电阻R;201:第二电源E0;202:接触器开关KM2;203:等效电阻R0;204:等效电感L0;205:放电电阻R1;206:充放电器件C;207:单向导流器件D。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接触器模拟电路示意图一。现有技术电动汽车接触器模拟电路包括:第一电源E101、接触器开关KM1102、等效电感L103和等效电阻R104。其中,接触器开关KM110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E101的正极连接,接触器开关KM1102的第二端与等效电感的L103的一端连接,等效电感L103的另一端与等效电阻R104的一端连接,等效电阻R104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E101的负极连接。接触器开关KM1102是通过电感线圈L103导电后,产生电磁吸力带动接触器开关KM1102的常开触点吸合;当电感线圈L103内部无电流通过后,电磁吸力消失,接触器开关KM1102的常开触点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接触器开关KM1102恢复断开状态。接触器开关KM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E0、接触器开关、等效电阻R0、等效电感L0、放电电阻R1、充放电器件C和单向导流器件D;/n所述电源E0的负极与所述等效电阻R0的一端连接,所述等效电阻R0的另一端与所述等效电感L0的一端连接;所述等效电感L0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E0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开关的第二端连接;/n所述放电电阻R1的一端、所述单向导流器件D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接触器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电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单向导流器件D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充放电器件C的一端连接,所述充放电器件C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E0、接触器开关、等效电阻R0、等效电感L0、放电电阻R1、充放电器件C和单向导流器件D;
所述电源E0的负极与所述等效电阻R0的一端连接,所述等效电阻R0的另一端与所述等效电感L0的一端连接;所述等效电感L0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E0的正极与所述接触器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放电电阻R1的一端、所述单向导流器件D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接触器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电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单向导流器件D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充放电器件C的一端连接,所述充放电器件C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器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器件C为充放电电容C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接触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流器件D为充电二极管D1,所述充电二极管D1的阳极为所述单向导流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