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端子的线圈组件,包括:接线端子本体,接线端子本体为可与外部电源导通连接的金属片;其电连接固定于接线端子本体,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电连接的接线柱,接线柱包括有供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沿其表面穿越的接线部和可朝接线部压下的固定端子,漆包线的接线端夹在接线部与固定端子之间,固定端子压下后与接线部所夹空间至少于穿越的进、出方向及朝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敞开,且其与漆包线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朝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逐渐扩大或缩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线端子,当固定端子压下连接时,漆包线受固定端子的下压力后,可向多个敞开方向延伸,防止漆包线被固定端子压断,满足不同线径漆包线的压接碰焊要求。
Terminal block and coil assembly corresponding to th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端子及应该端子的线圈组件
本技术属于接线及其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及应用该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IPC分类可属于H01R13/405。
技术介绍
现有接线端子结构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9301567A所述,其包括有接线端子本体及与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的接线柱,接线柱上开设有凹槽,接线柱固定于接线端子本体上。应用时,先将漆包线的接线端设置在凹槽内,后再用固定端子下压连接盖合在接线柱的表面进行碰焊连接。漆包线有多种不同规格的线径,常用漆包线的线径为0.1-2mm。在现生产中,不同线径的漆包线需对应应用不同凹槽深度的接线端子和不同的下压连接盖合的工艺参数,否则会出现:与粗线径的漆包线连接时,因凹槽的深度不足导致漆包线被固定端子压断,造成漆包线和接线端子间为断路连接;或与细线径的漆包线连接时,因凹槽的深度过深导致漆包线与固定端子间存在间隙,造成漆包线和接线端子间不能接触成断路连接。因此,现有的接线端子在生产应用中需要多种型号不同凹槽深度的接线端子和对应的下压连接工艺参数,不便于生产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满足不同线径漆包线的接线端子,解决现有接线端子生产应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线端子,其包括有:接线端子本体,接线端子本体为可与外部电源导通连接的金属片;接线柱,其电连接固定于接线端子本体,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电连接;接线柱包括供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沿其表面穿越的接线部和可朝接线部压下的固定端子,漆包线的接线端夹在接线部与固定端子之间,并且固定端子压下后与接线部所夹空间:至少于所述穿越的进、出方向及朝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敞开,且其与漆包线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朝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逐渐扩大或逐渐缩小。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在接线柱上设有供漆包线沿表面穿越的接线部和可朝接线部压下的固定端子,当固定端子压下后与接线部所夹空间在漆包线穿越的进、出方向及朝向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敞开,且在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朝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逐渐扩大或逐渐缩小。实际应用时,用户可根据线漆包线线径选择在固定端子与接线部夹空间内进行布线装配。当固定端子压下连接时,漆包线可至少向穿越的进、出方向及朝向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进行延伸,防止漆包线被固定端子压断,满足不同线径漆包线的压紧和碰焊连接的要求。进一步地,接线部在与漆包线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上,与固定端子相对的边为台阶状或倾斜状。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本体为矩形金属片,矩形金属片宽面的方向朝向所述固定端子压下后与接线部所夹空间。优选地,固定端子为卡接在接线部上的金属片,固定端子包括有固定部和下压连接部,固定端子通过固定部卡接在接线部上。另一种优选方案,固定端子为与接线部一体成型。更进一步地,固定端子为从接线部的离开接线端子本体最远的端面向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延伸出并与接线部形成的夹角成锐角的金属片。进一步地,固定端子压下连接后与接线部相对的面为下压连接面,接线部相对下压连接面的面为接线面,接线面或/和下压连接面上设有凸齿。进一步地,固定端子在接线部与漆包线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上,与接线部相对的边为台阶状或倾斜状。进一步地,接线柱还包括位于顶部的线头缠绕柱。一种应用接线端子的线圈组件,包括上述任一接线端子外,还包括有漆包线和线圈架,所述漆包线包括有接线端,接线端置于接线部上,固定端子压接并固定接线端和接线部,接线端与固定端子、接线部碰焊连接。更进一步地,线圈组件还包括绝缘部,绝缘部覆盖密封至少漆包线的碰焊部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台阶状接线柱的接线端子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倾斜状接线柱的接线端子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接线端子压下连接漆包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接线端子压下连接漆包线后的右视图;图6是图5在S截面上的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在S截面上的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碰焊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台阶状接线柱的接线端子的主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接线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固定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接线端子下压连接漆包线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线圈组件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接线端子、1.1-接线端子本体、1.1.1-宽面、1.2-接线柱、1.2.1-接线部、1.2.2-起始端、1.3-固定端子、1.3.1-固定部、1.3.2-下压连接部、1.3.3-下压连接面、1.3'-固定端子、1.3.3'-下压连接面、1.4-线头缠绕柱、1.5-接线部凸齿、1.6-下压连接面凸齿、2-漆包线、3-线圈架、4-上电极、5-下电极、6-塑封壳、11-进线点、12-出线点、13-朝向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S-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见图1-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1,包括有接线端子本体1.1、接线柱1.2。接线端子本体1.1为可与外部电源电导通连接的金属片,接线柱1.2固定于接线端子本体上。接线柱1.2上设有用供漆包线沿表面穿越的接线部1.2.1和固定端子1.3'。固定端子1.3'为与接线部一体成型,其为从接线部的离开接线端子本体最远的端面向接线端子本体方向延伸出并与接线部形成的夹角成锐角的金属片。见图4所示,漆包线在接线部穿越包括有进线点11和出线点12,进线点11为漆包线与固定端子起始相交所形成的点,出线点12为漆包线与固定端子末端相交所形成的点,漆包线穿越方向为进线点11和出线点12的连线。接线部1.2.1和固定端子1.3'之间构成可供漆包线穿过的空间,且固定端子1.3'可沿与接线部相交的线作为转轴线向接线部的方向进行压下形成所夹空间,见图4所示,至少在漆包线穿越方向的进、出口方向和朝向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13敞开。见图5和图6所示,固定端子压下后与接线部所夹空间,在与漆包线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S上朝接线端子本体1.1.1的方向逐渐扩大。在图6的实施例中,所夹空间在漆包线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S上包括有最靠近接线端子本体的空间H1和次靠近接线端子本体的空间H2,其中所构成空间H1在截面竖直向的高度为大于所构成空间H2在截面竖直方向的高度(图中的箭头方向L为竖直方向)。或作为另一实施方式见图7,固定端子1.3'压下后与接线部1.2所夹空间在主截面S上,朝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为逐渐缩小。在图7实施例中,所夹空间在漆包线穿越方向垂直的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子,其包括有:/n——接线端子本体,所述接线端子本体为可与外部电源导通连接的金属体;/n——接线柱,其电连接固定于接线端子本体,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包括:/n——接线部,供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沿其表面穿越;/n——固定端子,可朝接线部压下,将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夹在接线部与固定端子之间;并且,所述固定端子压下后与接线部所夹空间:/n——至少于所述穿越的进、出方向及朝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敞开;/n——固定端子压下后与接线部所夹空间与所述漆包线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朝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逐渐扩大或逐渐缩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其包括有:
——接线端子本体,所述接线端子本体为可与外部电源导通连接的金属体;
——接线柱,其电连接固定于接线端子本体,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包括:
——接线部,供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沿其表面穿越;
——固定端子,可朝接线部压下,将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夹在接线部与固定端子之间;并且,所述固定端子压下后与接线部所夹空间:
——至少于所述穿越的进、出方向及朝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敞开;
——固定端子压下后与接线部所夹空间与所述漆包线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朝接线端子本体的方向逐渐扩大或逐渐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与漆包线穿越方向垂直的截面,与固定端子相对的边为台阶状或倾斜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为矩形金属片,矩形金属片宽面的方向朝向所述固定端子压下后与接线部所夹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为卡接在接线部上的金属片,所述固定端子包括有固定部和下压连接部,所述固定端子通过固定部卡接在接线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波,张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