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号码的加密电路,包括逻辑操作模块、时序生成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数量相等,为一个或多个,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号码原始值,用于对号码进行一次加密,生成一次加密结果,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输入端,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利用本原多项式对一次加密结果进行二次加密,生成最终加密序列,时序生成模块连接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时钟引脚,用于决定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计算次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户手机号码的隐私度。
A number encryp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号码的加密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号码的加密电路,属于电子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在物流等领域,很多用户的手机号码暴露无遗,对个人隐私造成威胁,对信息进行加密是形式所需。现在的加密方式一般是中间四位或者最后四位不显示,这种加密方式易于破解,不能做到对个人隐私的真正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号码的加密电路,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户手机号码的隐私度。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号码的加密电路,包括逻辑操作模块、时序生成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数量相等,为一个或多个,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号码原始值,用于对号码进行一次加密,生成一次加密结果,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输入端,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利用本原多项式对一次加密结果进行二次加密,生成最终加密序列,时序生成模块连接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时钟引脚,用于决定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计算次数。进一步的,所述逻辑操作模块为非门、与门、或门、异或门或者同或门。进一步的,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包括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由4N个寄存器级联而成,N为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加密号码的位数,与本原多项式的项对应的寄存器输出端连接至模2加法器的输入端,模2加法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个寄存器的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寄存器型号为NC7SZ175,模2加法器为异或器件DM7486。进一步的,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组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分别对号码的前i位进行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第二组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分别对号码的后j位进行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进一步的,第一组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对号码的前6位进行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第二组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对号码的后5为进行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进一步的,所述逻辑操作模块为多个并联的非门,非门的输入端连接转换成二进制的号码,非门的输出端即为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逻辑操作模块基于六输入反相器74LS04实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所述号码的加密电路分别对号码进行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一次加密将号码原始值转换经过逻辑操作后的一次加密结果,一次加密结果再基于本原多项式进行二次加密,二次加密使用一次加密结果进行加密可以避免使用手机号码原始二进制数据可能受到的安全性威胁,提升电路的安全性。二次加密基于本原多项式实现,并且可以通过时序生成模块配置二次加密的计算次数,加密效果良好,在终端防止号码的泄露,提高信息的安全性。本技术电路简单,便于实现,从技术上通过对初始值、计算次数的授权配置以及本原多项式三个层次进行防护,极大的保护了用户手机号码的隐私,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框图;图2为手机号码前6位的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框图;图3为手机号码后5位的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框图;图4为手机号码后5位的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电路图;图5为手机号码前6位的逻辑操作模块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号码的加密电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号码的加密电路包括逻辑操作模块、时序生成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数量相等,为一个或多个,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号码原始值,用于对号码进行一次加密,生成一次加密结果,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输入端,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利用本原多项式对一次加密结果进行二次加密,生成最终加密序列,时序生成模块连接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时钟引脚,用于决定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计算次数。本实施例中的逻辑操作模块为多个并联的非门,非门的输入端连接转换成二进制的号码,非门的输出端即为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出端,与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相连。如图5所示,手机号码前6位的逻辑操作模块基于六输入反相器74LS04实现。原始号码的每位数字转换成4位的二进制数据,然后输入74LS04进行对应取反,74LS04的输出端得到前6位数字逻辑加密后的一次加密结果,进而再到加密序列生成模块进行二次加密。手机号码后5位的逻辑操作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实现。逻辑操作模块还可以采用除非门以外的与门、或门、异或门或者同或门实现。逻辑操作模块需要集中授权处理,为各网点配备的加密电路终端定期进行再次配置授权不同的逻辑操作,增强场景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组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分别对号码的前i位进行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第二组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分别对号码的后j位进行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具体的,第一组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对号码的前6位进行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第二组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对号码的后5为进行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本实施例中,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包括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由4N个寄存器级联而成,N为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加密号码的位数,与本原多项式的项对应的寄存器输出端连接至模2加法器的输入端,模2加法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个寄存器的输入端。如图2所示,手机号码前6位的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包括24个依次串联的寄存器b0-b23和一个模2加法器,与本原多项式的项对应的寄存器b0、b1、b6、b23的输出端均连接至模2加法器的输入端,模2加法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个寄存器b0的输入端。如图3所示,手机号码后5位的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包括20个依次串联的寄存器b0-b19和一个模2加法器,与本原多项式的项对应的寄存器b0、b2、b19的输出端连接至模2加法器的输入端,模2加法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个寄存器b0的输入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寄存器型号为NC7SZ175,模2加法器为异或器件DM7486。手机号码后5位的电路图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号码的加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逻辑操作模块、时序生成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数量相等,为一个或多个,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号码原始值,用于对号码进行一次加密,生成一次加密结果,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输入端,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利用本原多项式对一次加密结果进行二次加密,生成最终加密序列,时序生成模块连接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时钟引脚,用于决定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计算次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号码的加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逻辑操作模块、时序生成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逻辑操作模块和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数量相等,为一个或多个,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号码原始值,用于对号码进行一次加密,生成一次加密结果,逻辑操作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输入端,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利用本原多项式对一次加密结果进行二次加密,生成最终加密序列,时序生成模块连接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时钟引脚,用于决定加密序列生成模块的计算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号码的加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操作模块为非门、与门、或门、异或门或者同或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号码的加密电路,其特征在于: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包括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由4N个寄存器级联而成,N为加密序列生成模块加密号码的位数,与本原多项式的项对应的寄存器输出端连接至模2加法器的输入端,模2加法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个寄存器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朋,金长新,姜凯,郝虹,秦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