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包括一扶手座、容置于扶手座内的一弹性件、一扶手单元、局部容置于扶手座和扶手单元的一滑动件、穿过上述各组件的一枢轴、和设置于扶手单元的一致动件。藉由滑动件限制扶手单元的枢转。当按压致动件并连动滑动件,使滑动件脱离扶手单元,扶手单元便可相对于扶手座向外侧枢转。将该扶手装置设置于椅子本体,便形成具有可枢转扶手装置的椅子。若枢轴垂直椅座的上表面,则扶手装置可平行椅座枢转。(*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和具有该扶手装置的椅子,特别涉及一种可将扶手装置向外侧枢转的椅子。
技术介绍
图1为美国第US 6,752,462B1号专利案所揭露的装设于汽车内的习知儿童用椅子1’,该习知椅子1’包含一习知椅座11’、连接于椅座11’后端的一习知椅背12’、和枢接于椅背12’侧面的一习知扶手装置13’。其中该扶手装置13’可向上旋转。但是上述习知扶手装置13’和椅背12’之间的枢接构造复杂,徒增制造成本。再者,因为该扶手装置13’采用向上枢转的方式,所以坐在椅子1’中的儿童若玩弄该扶手装置13’,可能在扶手装置13’和椅背12’之间的空隙被夹伤。此外,向上枢转方式的扶手装置13’,仍会对抱取椅子中的幼儿或置放幼儿于椅子内的动作、或对儿童进出椅子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接构造简单的可枢转的扶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廉的可枢转的扶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夹伤儿童之具有可枢转扶手装置的椅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进出之具有可枢转扶手装置的椅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致平行椅座枢转扶手装置的椅子。于是,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包含有一扶手座、一扶手单元、一滑动件、一枢轴、和一致动件,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局部容置于该扶手座内,且局部容置于该扶手单元内;该枢轴连接该扶手座、该滑动件、与该扶手单元内;和该致动件设于该扶手单元;当致动该致动件时,该致动件连动该滑动件脱离该扶手单元,使该扶手单元可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优选地,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扶手装置更包含设置于该扶手座和该滑动件之间的一弹性件。优选地,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枢轴穿过该弹性件。优选地,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扶手座包括一腔室,该扶手单元包括一容室,该滑动件局部容置于该腔室和该容室内。优选地,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扶手座更包括与该腔室相连通的一穴部,该扶手单元包括与该容室相连通的一凹部,该滑动件具有一滑动本体和一自该滑动本体向外延伸的一齿部;该滑动本体局部容置于该扶手座的该腔室该扶手单元的容室内;该齿部局部容置于该扶手座的该穴部和该扶手单元的凹部内。优选地,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扶手单元包括一耳部,该扶手座包括一槽部,该耳部容置于该槽部内,用以限制该扶手单元的枢转范围。优选地,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扶手单元包括一下扶手件和一上扶手件,该致动件设置于该上扶手件,该容室形成于该下扶手件。优选地,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扶手单元更包括一固持件,该固持件组装于该上扶手和该下扶手之间。优选地,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固持件包括一框体,该下扶手件包括一肋体,该肋体定位该该框体。本技术的另一方面为具有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椅子,其包含一椅子本体、和连接于该椅子本体的一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枢转的扶手装置。优选地,本技术具有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椅子,其特征在于于椅子本体包括一椅座,且该可枢转的扶手装置连接于该椅座。优选地,本技术具有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椅子,其特征在于于该椅子本体更包括连接于该椅座的一椅背。优选地,本技术具有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椅子,其特征在于于该椅子本体更包括一椅座和连接于该椅座的一椅背,且该可枢转的扶手装置连接于该椅背。优选地,本技术具有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椅子,其特征在于于该扶手座固定于该椅子本体。优选地,本技术具有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椅子,其特征在于于该扶手座和该椅子本体一体成形。优选地,本技术具有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椅子,其特征在于于该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枢轴垂直该椅座的一上表面。熟悉此技术者可在阅读说明书之后,更了解请求项中所界定之技术的其它好处和其它目的。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具有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椅子进行详细说明,图式并没有依照真正的比例绘制,因此本技术并不限定于图式中的比例。附图中图1是习知可上下枢转扶手装置的椅子;图2是本技术具有可枢转扶手装置的椅子的透视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透视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组合剖视图,显示扶手装置未向外枢转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中的扶手单元的透视组合图;和图6是本技术可枢转的扶手装置的组合剖视图,显示扶手装置向外枢转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4所示,本技术具有可枢转的扶手装置3的椅子1,包含一椅子本体2、和一可枢转的扶手装置3。该椅子1可放置在汽车上做为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使用。该可枢转的扶手装置3包括一扶手座4、一弹性件5、一滑动件6、一扶手单元7、一枢轴8、和一致动件9。该扶手座4具有较深一圆筒形腔室41、较浅的一对槽部42、连通于腔室41且其深度较接近腔室41的四个穴部43、和位于腔室41中央的一穿孔44。该滑动件6为外型轮廓和扶手座4的穴部43相配合的一星形壳体,其具有一大致圆柱形的滑动本体61、自滑动本体61径向突出的四个齿部62、和形成于滑动本体61中心的一贯孔63。该扶手单元7具有一下扶手件71、一上扶手件72、和一固持件73。如图5所示,该下扶手件71于其后端底面形成有一圆形容室711、与该容室711相连通的四个凹部712、位于容室711中心的一透孔713、位于容室711边缘内的一对沟部714、和自容室711边缘以外突出的一对耳部715。如图3所示,该下扶手件71于其前端形成有向下的一杯体716、和向上的一肋体717。如图3、4所示,该上扶手件72形成有位于其前端的一环体721、位于其后端的一阶梯孔722、和位于该阶梯孔722上下两段交界处的一肩部723。该固持件73形成有一框体731、和自框体731径向向内延伸的复数片体732,供卡合使用者的杯子或饮料罐子。该致动件9具有在上的一主动部91、在中间的一凸缘92、和在下的一连动部93。可枢转的扶手装置3的组装如图3、4、5所示,首先将弹性件5和滑动件6置入扶手座4的腔室41内,然后以例如铆钉的一枢轴8穿过扶手座4的穿孔44、弹性件5、滑动件6的贯孔63、和下扶手件71的透孔713,而将下扶手件71枢接于扶手座4。其次将固持件73的框体731套在下扶手件71的肋体717外,并将致动件9的主动部91容置于上扶手件72的阶梯孔722内,然后将上扶手件72组装于下扶手件71。此时弹性件5藉由其弹性恢复力将滑动件6向上推抵下扶手件71,使滑动件6之滑动本体61的下半部容置于扶手座4的腔室41内,而滑动件6之滑动本体61的上半部位于下扶手件71的容室711内。此外,因为滑动件6齿部62的上、下半部也分别容置于下扶手件71的凹部712和扶手座4的穴部43内,所以扶手单元7无法相对于扶手座4旋转。可枢转的扶手装置3的操作如图6所示,当按压致动件9的主动部91时,致动件9的连动部93穿过下扶手件71的沟部714,并克服弹性件5的弹性恢复力而将滑动件6向下推移,直到滑动件6完全脱离下扶手件71的容室711和凹部712时,扶手单元7便可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枢转的扶手装置,其包含有一扶手座、一扶手单元、一滑动件一枢轴、和一致动件,其特征在于: 该滑动件局部容置于该扶手座内,且局部容置于该扶手单元内; 该枢轴连接该扶手座、该滑动件、与该扶手单元;和 该致动件设于该扶手单元; 当致动该致动件时,该致动件连动该滑动件脱离该扶手单元,使该扶手单元可相对于该扶手座枢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李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