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4234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各个补气支路中的制冷剂物态不一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主循环管路和补气管路,主循环管路包括依次连接在压缩机组的排气口与压缩机组的进气口之间的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压缩机组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补气管路包括补气总路和多条补气支路,补气总路的进口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节流装置的进口之间,补气总路的出口分别与多条补气支路的进口连通,补气支路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补气口连通,补气总路的管道内、且位于补气总路的制冷剂出口处设置有孔板,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制冷或制热。

A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通常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四个基本部件通过管道连接组成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冷剂在制冷循环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从而发生状态变化并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设置补气管路的方法来提高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能效。对于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包括多个压缩机的方案来说,以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两个压缩机为例,制冷剂循环系统中也包括两条补气支路,其中,两个压缩机分别为第一压缩机021和第二压缩机022,两条补气支路分别为第一补气支路03和第二补气支路04,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能效,当开启连接至第一压缩机021的补气口的第一补气支路03和连接至第二压缩机022的补气口的第二补气支路04时,气液两相态制冷剂在补气总路01中混合不均匀,将会导致进入第一补气支路03和第二补气支路04中的制冷剂状态不一致,从而进入第一补气支路03和第二补气支路04的制冷剂容易发生偏流的现象,即进入第一补气支路03的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偏多气态制冷剂偏少,进入第二补气支路04的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偏多液态制冷剂偏少;或进入第一补气支路03的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偏少气态制冷剂偏多,进入第二补气支路04的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偏少液态制冷剂偏多,从而第一压缩机021和/或第二压缩机022容易发生补气带液的危险,并且当进入补气支路03和补气支路04中的制冷剂状态相差太大时,第一压缩机021和第二压缩机022的补气过热度会出现明显不同,从而导致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用于解决现有制冷循环系统中各个压缩机补气口的制冷剂物态不同,从而导致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较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主循环管路和补气管路,主循环管路包括依次连接在压缩机组的排气口与压缩机组的进气口之间的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压缩机组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补气管路包括补气总路和多条补气支路,补气总路的进口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节流装置的进口之间,补气总路的出口分别与多条补气支路的进口连通,补气支路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补气口一一对应连通,补气总路的管道内、且位于补气总路的制冷剂出口处设置有孔板,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中补气总路的管道内、且位于补气总路的制冷剂出口处设置有孔板,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由此当制冷剂循环系统中的两相态制冷剂经过补气总路中设置的孔板上的通孔流出时,两相态制冷剂的流通面积由补气总路的横截面积减小为孔板上的多个通孔的横截面积之和,一方面使得一部分液态制冷剂在流经孔板上的通孔时发生节流效应,节流为气态制冷剂,但是另一部分流经通孔的制冷剂仍然是液态制冷剂,流动速度较慢液态制冷剂逐渐回落,回落的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通过通孔回流,减少了进入多条补气支路中液态制冷剂的量,从而防止压缩机组发生补气带液的危险;另一方面强化了两相态的制冷剂在补气总路中的混合程度,使得两相态制冷剂的物态混合均匀,保证进入多条补气支路的制冷剂物态趋于一致,从而减小了制冷剂容易发生偏流的现象,提高了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制冷剂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补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孔板的中心孔为圆柱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孔板的中心孔为圆柱形通孔的侧视图;图6为实施例2中孔板的中心孔为喇叭形通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中孔板的中心孔为喇叭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中孔板的中心孔为喇叭形通孔的剖视图;图9为实施例3中孔板的中心孔为锥形通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3中孔板的中心孔为锥形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3中孔板的中心孔为椎形通孔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对于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组的产品来说,压缩机组中的多个压缩机需要采用频率平均分配的方案,即在制冷循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多个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均相同,才能保证制冷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参照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主循环管路和补气管路,主循环管路包括依次连接在压缩机组1的排气口与压缩机组1的进气口之间的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2、节流装置3、第二换热器4,压缩机组1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补气管路5包括补气总路51和多条补气支路,补气总路51的进口连接在第一换热器2与节流装置3的进口之间,补气总路51的出口分别与多条补气支路的进口连通,补气支路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补气口一一对应连通,补气总路51的管道内、且位于补气总路51的制冷剂出口处设置有孔板6,孔板6上开设有多个通孔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中补气总路51的管道内、且位于补气总路51的制冷剂出口处设置有孔板6,孔板6上开设有多个通孔7,由此当制冷剂循环系统中的两相态制冷剂经过补气总路51中设置的孔板6上的通孔7流出时,两相态制冷剂的流通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循环管路和补气管路,所述主循环管路包括依次连接在压缩机组的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进气口之间的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组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所述补气管路包括补气总路和多条补气支路,所述补气总路的进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之间,所述补气总路的出口分别与多条所述补气支路的进口连通,所述补气支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补气总路的管路内、且位于所述补气总路的制冷剂出口处设置有孔板,所述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循环管路和补气管路,所述主循环管路包括依次连接在压缩机组的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进气口之间的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组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所述补气管路包括补气总路和多条补气支路,所述补气总路的进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之间,所述补气总路的出口分别与多条所述补气支路的进口连通,所述补气支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补气总路的管路内、且位于所述补气总路的制冷剂出口处设置有孔板,所述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管路还包括平衡管路,所述平衡管路用于平衡多条所述补气支路中制冷剂的补气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中心孔和多个均流孔,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均流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计学陈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