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散热片、直通接头;所述散热器本体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散热片构成,且相邻的两处散热片通过直通接头相连接;所述管体两端的管口处设置有螺母,且螺母通过焊接方式与管体相连接;所述管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且散热翅片与管体连为一体;所述管体后侧的两端设置有板座,且板座通过焊接方式与管体相连接;所述散热片的后侧设置有反射板,且反射板通过板座与管体相连接;所述反射板由硬性基板及铝箔构成;通过对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使用灵活,外形美观,散热效果好,热效率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问题和不足。
An air energy heat pump heating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采暖设备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
技术介绍
天气转冷后,采暖是必不可少的话题。在“煤改电”节能减排、清洁采暖的倡议下,空气源热泵市场快速发展。空气能和太阳能、地能一样都属于免费能源,是先进节能技术发展的产物,空气源热泵可以用于生活热水、空调、家用采暖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高技术与高品位的生活象征。其中在采暖时,空气源热泵需要与采暖散热器配套使用。在使用现有采暖散热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不同长度尺寸的散热器,使用灵活性较差,影响了施工效率,此外现有散热器通常安装在墙面上,对散热器后侧发出的热量的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使用灵活性较差,对散热器后侧发出的热量的利用率较低上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散热片、直通接头、呈、螺母、散热翅片、板座、反射板、硬性基板、铝箔;所述散热器本体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散热片构成,且相邻的两处散热片通过直通接头相连接;所述管体两端的管口处设置有螺母,且螺母通过焊接方式与管体相连接;所述管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且散热翅片与管体连为一体;所述管体后侧的两端设置有板座,且板座通过焊接方式与管体相连接;所述散热片的后侧设置有反射板,且反射板通过板座与管体相连接;所述反射板由硬性基板及铝箔构成,且硬性基板通过粘贴方式与铝箔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所述板座截面的外形呈F形状,且反射板通过滑动方式与板座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所述散热翅片截面的外形呈T形状,且散热翅片呈等距间隔排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所述反射板的外形呈矩形状,且反射板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板座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所述管体正视的外形呈“工”字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所述铝箔的外形呈矩形状,且铝箔的尺寸小于硬性基板的尺寸。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板座截面的外形呈F形状,且反射板通过滑动方式与板座相连接的设置,使反射板与管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有利于管体内热水的热量辐射。2、本技术通过散热翅片截面的外形呈T形状,且散热翅片呈等距间隔排列的设置,可增大管体表面的散热面积,同时可使散热片表面平整美观。3、本技术通过反射板的外形呈矩形状,且反射板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板座相连接的设置,可对散热片后侧发出的热量进行反射,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4、本技术通过对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使用灵活,外形美观,散热效果好,热效率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散热片与直通接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直通接头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反射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管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散热器本体1、散热片2、直通接头3、管体201、螺母202、散热翅片203、板座204、反射板205、硬性基板2051、铝箔20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1、散热片2、直通接头3、管体201、螺母202、散热翅片203、板座204、反射板205、硬性基板2051、铝箔2052;散热器本体1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散热片2构成,且相邻的两处散热片2通过直通接头3相连接;管体201两端的管口处设置有螺母202,且螺母202通过焊接方式与管体201相连接;管体2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203,且散热翅片203与管体201连为一体;管体201后侧的两端设置有板座204,且板座204通过焊接方式与管体201相连接;散热片2的后侧设置有反射板205,且反射板205通过板座204与管体201相连接;反射板205由硬性基板2051及铝箔2052构成,且硬性基板2051通过粘贴方式与铝箔2052相连接。具体的,板座204截面的外形呈F形状,且反射板205通过滑动方式与板座204相连接,将反射板205插入板座204后,反射板205与管体20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有利于管体201内热水的热量向外辐射。具体的,散热翅片203截面的外形呈T形状,且散热翅片203呈等距间隔排列,可增大管体201表面的散热面积,同时可使散热片2表面平整美观。具体的,反射板205的外形呈矩形状,且反射板205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板座204相连接,将反射板205插入板座204后,再通过螺钉将两者固定。具体的,管体201正视的外形呈“工”字形,管体201中部的尺寸较小,使反射板205可对管体201中部的完全遮挡,保证对热量的可靠反射。具体的,铝箔2052的外形呈矩形状,且铝箔2052的尺寸小于硬性基板2051的尺寸,在安装反射板205的过程中,可避免铝箔2052与板座2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1)、散热片(2)、直通接头(3)、管体(201)、螺母(202)、散热翅片(203)、板座(204)、反射板(205)、硬性基板(2051)、铝箔(205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1)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散热片(2)构成,且相邻的两处散热片(2)通过直通接头(3)相连接;所述管体(201)两端的管口处设置有螺母(202),且螺母(202)通过焊接方式与管体(201)相连接;所述管体(2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203),且散热翅片(203)与管体(201)连为一体;所述管体(201)后侧的两端设置有板座(204),且板座(204)通过焊接方式与管体(201)相连接;所述散热片(2)的后侧设置有反射板(205),且反射板(205)通过板座(204)与管体(201)相连接;所述反射板(205)由硬性基板(2051)及铝箔(2052)构成,且硬性基板(2051)通过粘贴方式与铝箔(205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能热泵采暖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1)、散热片(2)、直通接头(3)、管体(201)、螺母(202)、散热翅片(203)、板座(204)、反射板(205)、硬性基板(2051)、铝箔(205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1)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散热片(2)构成,且相邻的两处散热片(2)通过直通接头(3)相连接;所述管体(201)两端的管口处设置有螺母(202),且螺母(202)通过焊接方式与管体(201)相连接;所述管体(2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203),且散热翅片(203)与管体(201)连为一体;所述管体(201)后侧的两端设置有板座(204),且板座(204)通过焊接方式与管体(201)相连接;所述散热片(2)的后侧设置有反射板(205),且反射板(205)通过板座(204)与管体(201)相连接;所述反射板(205)由硬性基板(2051)及铝箔(2052)构成,且硬性基板(2051)通过粘贴方式与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暖心采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