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涉及垃圾焚烧技术领域,包括焚烧炉体和固定设置在焚烧炉体底侧的集灰室,所述焚烧炉体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设置在有进风管,所述焚烧炉体的上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有鼓风机,所述集灰室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滑轨,所述固定滑轨的上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集灰箱,所述底座的表面位置处开设有定位块,所述集灰箱的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定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鼓风机、进风管和出风通孔,出风通孔排出的风气能够形成多层由外向内具有压力的风帘,有利于促进焚烧炉体燃烧室内的空气流动,从而使得焚烧炉体燃烧室内的垃圾燃烧更加快速充分。
A micro MSW incinerator with multi-layer air curtain structure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
本技术涉及垃圾焚烧
,具体是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
技术介绍
垃圾焚烧法确实是一种实践多年的垃圾处理方法。它比起填埋法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曾一度被视为一种“减量快”的好方法,吸引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在日本一哄而起地建起了6000多座垃圾焚烧炉,占据世界垃圾焚烧炉数量的首位,其垃圾焚烧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效仿。就这样把垃圾焚烧推向了高潮。此即垃圾焚烧法进入了发展时期,焚烧技术己经成为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垃圾焚烧处理时需要使用垃圾焚烧炉。然而传统的垃圾焚烧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焚烧炉体燃烧室内的空气流动较差,导致焚烧炉体燃烧室内的垃圾燃烧处理效果不够快速充分,并且传统焚烧炉的集灰室进行清灰处理时较为不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的垃圾焚烧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焚烧炉体燃烧室内的空气流动较差,导致焚烧炉体燃烧室内的垃圾燃烧处理效果不够快速充分,并且传统焚烧炉的集灰室进行清灰处理时较为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体和固定设置在焚烧炉体底侧的集灰室,所述焚烧炉体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设置在有进风管,所述焚烧炉体的上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有鼓风机,所述集灰室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滑轨,所述固定滑轨的上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集灰箱,所述固定滑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固定滑轨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轴承,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轴,所述底座的表面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集灰箱的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定位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口与进风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风管的侧壁表面位置处由上而下间隔等距开设有出风通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与固定滑轨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侧表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丝杆轴与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轴通过螺纹通孔贯穿于固定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焚烧炉体的上端中间固定设置有垃圾进口端,所述垃圾进口端的上端铰接有封盖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所述定位块的尺寸与定位槽的尺寸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了鼓风机、进风管和出风通孔,出风通孔排出的风气能够形成多层由外向内具有压力的风帘,有利于促进焚烧炉体燃烧室内的空气流动,从而使得焚烧炉体燃烧室内的垃圾燃烧更加快速充分。2、本技术设置了集灰箱、电机、固定滑轨、丝杆轴、限位滑块、固定块、轴承、螺纹通孔、定位块和定位槽,便于将集灰箱在集灰室内移出,定位块配合插接于定位槽内,在底座上安装拆卸集灰箱方便快捷,便于将集灰箱内的烟灰进行倾倒。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灰室;2、鼓风机;3、焚烧炉体;4、集灰箱;6、电机;7、固定滑轨;8、底座;9、丝杆轴;10、限位滑块;11、固定块;12、轴承;13、进风管;14、垃圾进口端;15、封盖板;16、出风通孔;17、螺纹通孔;18、定位块;19、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体3和固定设置在焚烧炉体3底侧的集灰室1,焚烧炉体3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设置在有进风管13,焚烧炉体3的上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有鼓风机2,集灰室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滑轨7,固定滑轨7的上端设置有底座8,底座8的上端设置有集灰箱4,固定滑轨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6,固定滑轨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轴承12,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轴9,底座8的表面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19,集灰箱4的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定位块18。在图3中:鼓风机2的出风端口与进风管13的一端相连通,进风管13的侧壁表面位置处由上而下间隔等距开设有出风通孔16,达到了使得进风管13内的风气能够通过出风通孔16排出的目的。在图1和图4中:底座8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10,限位滑块10与固定滑轨7滑动连接,达到了使得底座8能够在固定滑轨7上进行移动的目的。在图1和图4中:底座8的底侧表面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表面开设有螺纹通孔17,丝杆轴9与轴承12转动连接,丝杆轴9通过螺纹通孔17贯穿于固定块11,达到了使得丝杆轴9转动能够带动底座8在固定滑轨7上进行移动的目的。在图1中:焚烧炉体3的上端中间固定设置有垃圾进口端14,垃圾进口端14的上端铰接有封盖板15,达到了能够向焚烧炉体3内添加垃圾的目的。在图4中:定位块18与定位槽19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定位块18的尺寸与定位槽19的尺寸相适配,达到了使得定位块18能够配合插接于定位槽19内的目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微型垃圾焚烧炉对垃圾焚烧处理时,焚烧炉体3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设置在有进风管13,启动鼓风机2,鼓风机2能够将风气吹入进风管13内,进风管13的侧壁表面由上而下间隔等距开设有出风通孔16,进风管13内的风气能够通过出风通孔16排出,出风通孔16排出的风气能够形成多层由外向内具有压力的风帘,有利于促进焚烧炉体3燃烧室内的空气流动,从而使得焚烧炉体3燃烧室内的垃圾燃烧更加快速充分,当清理对集灰室1内的烟灰时,使用电机6带动丝杆轴9转动,丝杆轴9转动时带动底座8向外侧移动,定位块18配合插接于定位槽19内,便于在底座8上安装拆卸集灰箱4,将集灰箱4内的烟灰进行倾倒即可,当需要将底座8安装至集灰室1内,使用电机6带动丝杆轴9反向转动,带动底座8移动至集灰室1内即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体(3)和固定设置在焚烧炉体(3)底侧的集灰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体(3)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设置在有进风管(13),所述焚烧炉体(3)的上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有鼓风机(2),所述集灰室(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滑轨(7),所述固定滑轨(7)的上端设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的上端设置有集灰箱(4),所述固定滑轨(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6),所述固定滑轨(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轴承(12),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轴(9),所述底座(8)的表面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19),所述集灰箱(4)的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定位块(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体(3)和固定设置在焚烧炉体(3)底侧的集灰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体(3)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设置在有进风管(13),所述焚烧炉体(3)的上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有鼓风机(2),所述集灰室(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滑轨(7),所述固定滑轨(7)的上端设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的上端设置有集灰箱(4),所述固定滑轨(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6),所述固定滑轨(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轴承(12),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轴(9),所述底座(8)的表面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19),所述集灰箱(4)的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定位块(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由外向内形成多层风帘结构的微型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2)的出风端口与进风管(1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风管(13)的侧壁表面位置处由上而下间隔等距开设有出风通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益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