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大芳专利>正文

室内外空气互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16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室内外空气互换器,其壳体内设固定于其上的支座,与该支座对应的控制板其中心孔有调节杆穿过,两者固定连接。调节杆的一端位于室内另一端则插在支座的中心通孔内。壳体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户外新鲜空气柔和地进入室内,不用任何能源,依靠空气自然流通来实现室内外空气互换。(*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的通风设备。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人们通常是打开窗户让户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但是在寒冷的冬季里,从窗户一下子涌入大量的冷空气会使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会导致感冒。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户外新鲜空气柔和地进入室内的室内外空气互换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室内外空气互换器,其特征在于可置于墙体通孔上的壳体,其内设固定于其上的支座,与该支座对应的控制板其中心孔有调节杆穿过,两者固定连接,调节杆一端位于室内另一端则插在支座的中心通孔内。壳体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过滤网。调节杆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设有螺纹,其与固定在支座中部的螺母相啮合。本技术主要包括有壳体、支座、控制板、调节杆及过滤网。其中可置于墙体通孔上的壳体为一根短管,其可以是直管也可以是弯管,不论哪一种短管其均有一端朝向室内,而另一端朝向室外。在壳体内设有固定于其内壁上的支座,该有空气流通空隙的支座可以是框架,也可以是孔板,形状不限。与该支座对应的并可将支座空隙全部覆盖的控制板,其中心孔有调节杆穿过,两者固定连接。该调节杆一端位于室内,另一端则插在支座的中心通孔内。最好调节杆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设有螺纹,其与固定在支座中部的螺母相啮合,以利于风量的调整。为防止蚊、蝇、昆虫、砂粒等其它异物进入室内,在壳体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过滤网。使用时,在一个(或一套)房间不同位置至少安装两个上述结构的室内外空气互换器,其中一个进气,另一个排气。当调节杆上的控制板与支座相邻时,该空气互换器关闭。如果将调节杆外移,其上的控制板则离开支座,该空气互换器打开,空气可经其间隙流通。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能使户外的新鲜空气柔和地进入室内。2、不用任何能源,依靠空气自然流通来实现室内外空气互换。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例1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例2的主视示意图。利用附图中所示的例子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图1所示的室内外空气互换器的剖视示意图中,直筒形塑料壳体1内设固定于其上的孔板式支座2。与该支座对应的控制板3其中心孔有调节杆穿过4,两者固定连接。调节杆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设有螺纹,其穿过支座的中心孔并与固定在支座中部的螺母5相啮合。调节杆另一端穿过壳体端部的不锈钢滤网6位于室内。在壳体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不锈钢滤网7。在图2所示的室内空气互换器例2的主视示意图中,塑料壳体为直角弯管,其壳体内的结构与例1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室内外空气互换器,其特征在于可置于墙体通孔上的壳体,其内设固定于其上的支座,与该支座对应的控制板其中心孔有调节杆穿过,两者固定连接,调节杆一端位于室内另一端则插在支座的中心通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外空气互换器,其特征在于壳体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过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外空气互换器,其特征在于调节杆位于壳体内的一端设有螺纹,其与固定在支座中部的螺母相啮合。专利摘要一种室内外空气互换器,其壳体内设固定于其上的支座,与该支座对应的控制板其中心孔有调节杆穿过,两者固定连接。调节杆的一端位于室内另一端则插在支座的中心通孔内。壳体朝向室外的一端设有过滤网。本技术能使户外新鲜空气柔和地进入室内,不用任何能源,依靠空气自然流通来实现室内外空气互换。文档编号F24F7/04GK2472113SQ01241019公开日2002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日专利技术者陈大芳 申请人:陈大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外空气互换器,其特征在于:可置于墙体通孔上的壳体,其内设固定于其上的支座,与该支座对应的控制板其中心孔有调节杆穿过,两者固定连接,调节杆一端位于室内另一端则插在支座的中心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芳
申请(专利权)人:陈大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