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进鸿专利>正文

新型冷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10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冷风扇,主要系在底座内装设以冷媒循环系统及除湿装置,并在底座上端连设以可活动升降调整之支撑骨架,在于支撑骨架上端定位枢设以风扇组;可由蒸发器顶端的风扇抽风往上流经支撑骨架之中空通道,并直接由支撑骨架顶设的冷风口往外排出,再由风扇将冷风吹出。(*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新型冷风扇,尤指一种可利使用者于风扇吹袭时达到清凉之效果。处于炎炎夏日的季节里通常人们为解决闷热难熬的暑气,于室内 则不外采用加装冷气机或者电风扇,以祈藉着冷气机的冰凉冷气或电风扇的袭袭风向来达到驱赶热气冷却室内空气,使处于室内的人得到松缓身心的清凉目的;于此当消费者于使用冷气机作为冷却室内温度,常会发觉到偌大的空间在完全达到吹袭清凉效果,必须等待一段时间方可使消费者享受到冷气消暑的凉爽,且由于冷气机所吹送出来的风向范围幅度有限,必须藉助于室内循环效果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令处于室内的消费者有驱暑凉快的感觉。然而一般使用者在限于单身及财力问题上,均选择采用以电风扇作为消暑电器,于此,一般人皆了解及曾体验得到若在烤箱般闷热的室内使用电风扇所吹袭出来的风,是为非常的异热难受,在使用者基于流动的空气总比停滞的闷热较好原则下,通常得忍受袭袭热风的吹动。缘此,鉴于传统所使用的电风扇在平时闷热夏日使用上所造成之无法达到清凉消暑之缺失,本专利技术人将一般所运用的冷媒循环冷却效果加装于平时使用所采用的电风扇,来达到风扇吹袭可达澈底清凉之功效。有关本技术之构造及冷却作用,兹以一可行实施例配合图式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新型冷风扇实施例之组合截面图。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冷风扇主要系由底座(1)、冷媒循环系统(2)、除湿装置(3)、支撑骨架(4)、风扇组(5)等构件组成。底座(1),其系为预设形状之中空体,在底座(1)前侧具有一内安设以主基板(11)所连置之控制面板(12),于控制面板(12)上依序设有四只功能按键(为ON/OFF、冷气、除湿、FAN(风扇)),并在控制板(12)上端为预留两只通风口(13)、(14),其通风口(13)为利于除湿功能之入风口(此部份待除湿装置再作详细解说),另通风口(14)为平时作冷气扇功能之入风口,同时在通风口(13)、(14)内部各安置有一空气过滤网(15),且于底座(1)下端顶承板(16)适当距离各预留有通风孔洞(161),及在顶承板(16)底端诸角落处各具设以活动滚轮(17),在底座(1)后侧内部预留一可安置贮水槽(18)凹槽,以方便消费者可定时将贮水槽(18)抽拉出作清理,最后于贮水槽(18)下端具设以热风排气口(19),及在底座(1)后侧上端内凹设以便利消费者提携之手把(101)。冷媒循环装置(2),其系利用压缩机(21)压缩由蒸发器(22)藉输送管路(221)传至的冷媒气体,在经压缩后呈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此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再经另一输送管路(231)传至冷凝器(23)内,同时在通风口(14)并经过滤网(15)进入的外界空气于流过冷凝器(23),则可将高温冷媒之热气藉排气口(19)内具的风扇(24)抽往外作散热功能,而此热的空气则为排气口(19)所沿设之管路接送至外界;当高温气体冷媒失去热量后冷凝变为液体,该液体冷媒自受液器(232)流出并经恒温膨胀阀(25)及毛细管(26)以降低压力而进入蒸发器(22)内,液体冷媒进入低压蒸发器(22)后将使液体变为气体,因此吸收热量而产生制冷功效,而该蒸发器(22)上因降温冷凝所形成的水滴便可顺沿着管路(32)、(34)往下掉落于冷凝器(23)交界处之导水槽(233),以利帮助冷凝器(23)作为冷却之功用;同时此冷却气体便可藉蒸发器(22)顶端所设的风扇(27)将其往上吹送,该上吹冷气在经支撑骨架(4)中间具设的中空通道并直接由顶设之冷风口(46)往风扇组(5)之扇叶(52)处;而蒸发器(22)另端则将此低温低压的气体藉输送管路(221)带回至压缩机(21)内,以完成一冷媒循环系统,(于压缩机(21)底座支架为藉支架有诸只橡胶脚垫(28)作为缓冲震动之功能)。除湿装置(3),其系装置于底座(1)内部并配合冷媒循环装置而设立之,首先系由通风口(13)具设以导槽(31)使连通于蒸发器(22),并在导槽(31)另一端缩束成一较小管径之管路(32),于管路(32)适当分歧处装设以切换阀门(33),在使其一垂向沿设管路(34)为往下连接至冷凝器(23)交界处所具导水槽(233)内,另一倾斜向沿设的管路(35)为导接自储水槽(18)内部。支撑骨架(4),其为配合定位连设在底座(1)上并可顶承风扇组(5)之可调高度骨架,在支撑骨架(4)上、下段各为中空管体(41)、(42),并于上、下中空管体(41)、(42)内孔径处套合以定位管(43),同时以一伸缩护套(44)套于定位管(43)外缘壁及界于上、下段中空管体(41)、(42)间,且位在上、下段中空管体(41)、(42)后侧适当高度处各旋合以升降固定螺丝(45),及于上段的中空管体(41)上端具设一冷风口(46)。风扇组(5),其系配合定位在支撑骨架(4)顶端之传送风量组件,在风扇组(5)末侧为一动力马达(51),并由动力马达(51)轴心定位以旋转扇叶(52),于扇叶(52)外周缘为具设以护网(53)。使用时,若消费者处于相当闷热的夏日,则可藉手部按押于控制面板(12)上的冷气按键,斯时,动力源启动压缩机(21)压缩由蒸发器(22)出来之冷媒气体,经压缩后之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在遇到自通风口(14)进入的外界空气于冷凝器(23)(为达散热效果更好,可于冷凝器上加装散热片),即可使高温冷媒之热量藉风扇(24)抽往外界排出于排气口(19),当高温气体冷媒失去其热量后冷凝变为液体,再继由受液器(232)流进恒温膨胀阀(25)及毛细管(26)以降低压力而进入蒸发器(22)内,液体冷媒进入低压蒸发器(22)后将由液体变为气体,因此吸收热量而产生制冷,该冷却气体在藉着蒸发器(22)顶端的风扇(27)抽往上流支撑骨架(4)之中空通道并直接由顶设之冷风口(46)往外排出,然后继藉助疾速旋转的扇叶(52)将冷风吹袭向四面八方,以达到冷却空间内之温度。另消费者若于下雨天或湿气较重时,则可藉手按押于控制面板(12)上的除湿按键,斯刻,室内空气由通风口(13)直接进入经低压蒸发器(22)进行减湿后,即可由蒸发器(22)顶具的风扇(27)往上抽送经支撑骨架(4)中空通道并从冷风口(46)排出,使旋转扇叶(52)将适当湿度的空气排往外界,而该经冷凝的较重湿气所形成之水滴便由管路(32)、(35)通往储水槽(18)内。又假使处于湿度正常较不闷热时,消费者可藉手按押于控制面板(12)上的FAN(风扇)按键,则如一般的电风扇使用。在藉由以上所述之冷气扇结构及实际应用,则具有如下之优点产生一.一冷风吹拂幅度及范围较广,因冷风口排出后,可藉著风扇组扇叶之吹拂及风扇摆头之功用,可达到吹拂范围较广之目的,习用冷气机因无风扇摆头之设计,故皆只能直吹,不能吹拂较广面积之功用。二.冷风扇可随个人工作抑吹袭需要作空间移挪,而消费者则不须于每个空间内设置一台冷气机,亦可同样享受到彻底清凉的效果,且在作冷气扇空间移挪时借助底设滚轮得以轻松、便利活动。三.冷风扇系为直接吹拂消费者,完全不须等候一段时间即可享受到冷气清凉感受,在冷却室内间温度效果颇佳。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冷风扇,在底座内部安装有冷媒循环系统,在底座的上端连接一支承骨架,支撑骨架的顶端与风扇组枢接;其特征在于底座上有一通风口,通风口可借由冷气按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冷风扇,在底座内部安装有冷媒循环系统,在底座的上端连接一支承骨架,支撑骨架的顶端与风扇组枢接;其特征在于底座上有一通风口,通风口可借由冷气按键开启或关闭,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蒸发器位于底座内的上端,蒸发器的顶端设有一风扇,用以将所述冷媒循环系统产生的制冷气体向上抽,所述支撑骨架设有一中空通道,在其顶部设有一排冷风口,由所述风扇抽上来的制冷气体经由所述中空通道从所述排冷风口排出,再借由冷风口上面的风扇组吹向四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鸿
申请(专利权)人:陈进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