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06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气液混合模块、一抽风构件及一供水模块,各隔板组之间以一作用间隙而层叠固设,并包括有一第一导流板及一第二导流板,各第一导流板及各第二导流板彼此交错叠设形成复数个间隙通道并包覆有一贮水空间,使设于上方的隔板组将贮水空间内的过滤液体倾注至下方的隔板组的贮水空间中,并在作用间隙之间形成有一水幕,故通过抽风构件的导引作用使流经两导流板间隙的作用气体必穿过水幕,让作用气体与过滤液体充分混合,藉此不仅可溶解及/或清除作用气体中的杂质,又可稳定环境的温度及湿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 置,可使流经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的作用气体与过滤液体充分混合,不仅 可溶解及/或清除作用气体中的杂质,又可稳定环境的温度及湿度。
技术介绍
世界人口数量成长迅速,同时伴随工业以及科技发展快速普及,悬浮于空 气中的杂质较以往提高甚多。故,对于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的空间将无法直 接曝露于外在环境中。同理,若人们曝露于杂质过高的空气中,亦会对身体造 成负担,严重时尚可危及生命。是以,如何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悬浮杂质及可溶性有害气体,以及维持环境条件,例如环境的温度及湿度,将是极需解决的 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两两隔 板组之间以一作用间隙而层叠固设,使过滤液体由隔板组流出并于作用间隙形 成一水幕,迫使流经作用间隙的作用气体必穿过水幕,使作用气体与过滤液体 充分混合以溶解及/或清除作用气体中的杂质,并稳定环境的温度及湿度。为此,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 包括有至少一气液混合模块,设置于一管道内,包括有复数个隔板组,两两 隔板组之间以一作用间隙而层叠固设,每一隔板组是包括有一第一导流板及一 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具有一第一平面,在第一平面的一端连接有一向上倾 斜延伸的第一斜面,第二导流板则具有一第二平面,在第二平面的一端连接有 一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第 一平面以 一间隙通道的距离而固设于第二平面 的底侧,并致使第二平面、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之间形成有一贮水空间,存在 于Pfe水空间内的过滤液体将可经由间隙通道而流至下方另 一个隔板組的贮水空间,并在作用间隙之间形成有一水幕,直至过滤液体到达管道内的底部; 一抽 风构件,设置于气液混合模块其中一侧端,用以导引一作用气体通过水幕;及 一供水模块,设于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端,可提供过滤液体流向位于 最顶端的贮水空间。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 主要是包括有至少一气液混合模块,设置于一管道内,包括有复数个隔板组, 两两隔板组之间以 一作用间隙而层叠固设,每一隔板组是包括有一第 一导流板 及一第二导流板,第 一导流板及第二导流板是彼此斜向交叉设置而形成有一 间 隙通道,并致使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之间形成有一贮水空间,存在于贮水 空间内的过滤液体将可经由间隙通道而流至下方另 一个隔板组的贮水空间,并 在作用间隙之间形成有一水幕,直至过滤液体到达管道内的底部; 一抽风构件, 设置于气液混合模块其中一侧端,用以导引作用气体通过水幕;及一供水模块, 设于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端,以使过滤液体流向位于最顶端的贮水空 间。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其气液混合模块是设置有 多组隔板组,故当作用气体流经气液混合模块时,将会均匀分散至各隔板组, 再通过各隔板组的水幕与作用气体充分混合,因此可减少气液混合模块的压损。本技术的又一有益效果在于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第一导流板及 第二导流板所形成之间隙通道非常狭窄,故当过滤液体朝间隙通道流出时,部 分过滤液体将受第一导流板的吸附作用而持续向后延伸一段距离才落至下方的 贮水空间中,使得作用气体与水幕混合的比率增加而产生更多的气泡,提高气 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溶解及/或清除杂质效果,亦同时提高稳定环境的温度及 湿度的效果。本技术的又一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的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其 供水模块是将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内预设的 一 固定水量重复利用,降低了 过滤液体的浪费。本技术的又一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的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其 供水模块是为一外部供水设备,以将洁净的过滤液体持续供应至气液混合式空 气调节装置中,提高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溶解及/或清除杂质效果。本技术的又一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的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其 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是固设有多组气液混合模块,每组气液混合模块是呈并排设置,可以提高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溶解及/或清除杂质效果,亦同时 提高稳定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效果。本技术的又一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的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 其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内使用的过滤液体添加有 一化学药剂,加强了洁净 作用气体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2是隔板组 一 实施例的侧视放大图3是本技术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的作动示意图4 A至图4 C分别是供水模块一实施例的側视示意图5是本技术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6是本技术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7是隔板组又一实施例的侧视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ll-管道;13-抽风构件;15-供水模块;151-抽水构件;153-输送管路;155-孔洞;20-气液混合模块;21-隔板组;22-第一导流板;221-第一平面;222-第一斜面;223-第三斜面;23-第二导流板;231-第二平面;233-第二斜面;24-贮水空间;25-间隙通道;26-过滤液体;261-液面;27-作用间隙;28-水幕;30-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 31-管道;311-排水器;312-防溢孔;39-浮球止水开关;391-浮球;392-供水 管线;39 3-止挡件;40-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411-排水器;45-供水模块; 50-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60-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71-隔板组;72-第一导流板;73-第二导流板;74-贮水空间;75-间隙通道;76-过滤液体;77-作用间隙;78-水幕。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2,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气液混合式空气调 节装置10主要是包括有至少一气液混合模块20、 一抽风构件13(例如 一帮浦 或一风扇)及一供水模块15。气液混合模块20是设置于一管道11内,并包含有 复数个隔板组21,两两隔板组21之间以一作用间隙27而层叠固设,各隔板组 21包含有一第一导流板22及一第二导流板2 3。如图2所示,各第一导流板22具有一第一平面221,在第一平面221的一 端连接有一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222 。而各第二导流板23则具有一第二平 面231,在第二平面231的一端连接有一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233。第一平 面221以一间隙通道25的距离而固设于第二平面231的底侧,并致使第二平面 231、第一斜面222及第二斜面2 3 3之间形成有一贮水空间24。供水模块15(如 图1所示)是设于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IO(如图1所示)的一端,可提供一过 滤液体26流向位于最顶端的贮水空间24,使得存在于贮水空间24内的过滤液 体26将可经由间隙通道25而流至下方另一个隔板组21的贮水空间24,并在作 用间隙27之间形成有一水幕28,直至过滤液体26到达管道11 (如第图1所示) 内的底部。抽风构件13(如图1所示)则设置于气液混合模块20其中一侧端,是 以,通过抽风构件13导引一作用气体(未显示)以流经两导流板(22、 23)作用间 隙27,则作用气体必穿过水幕28,使作用气体与过滤液体26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 至少一气液混合模块,设置于一管道内,其包括有复数个隔板组,两两隔板组之间以一作用间隙而层叠固设,每一隔板组是包括有一第一导流板及一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具有一第一平面,在第一平面的一端连接有一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第二导流板则具有一第二平面,在第二平面的一端连接有一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第一平面以一间隙通道的距离而固设于第二平面的底侧,并致使第二平面、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之间形成有一贮水空间,存在于贮水空间内的过滤液体将经由间隙通道而流至下方另一个隔板组的贮水空间,并在该作用间隙之间形成有一水幕,直至过滤液体到达该管道内的底部; 一抽风构件,设置于该气液混合模块其中一侧端,用以导引作用气体通过该水幕;及 一供水模块,设于该气液混合式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端,用于使该过滤液体流向该位于最顶端的贮水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幼伦
申请(专利权)人:超威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