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91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24
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包括钎杆腔、第一导油轨和第一润滑油孔组成的中空圆筒状结构,其改进特征在于:它包括增设的第二导油轨和第二润滑油孔;所述第二导油轨为环钎尾前导套侧表面开设的凹槽,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二处;所述第二润滑油孔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圆孔,其所在直线穿过钎尾前导套的轴心,设置在第二导油轨内与其配合;该装置对现有钎尾前导套做出改进,通过增加润滑油孔增大润滑量,更换材质减少部件硬冲击,有效解决了液压凿岩机运行过程中钎杆易断裂的问题,具有增大润滑量,防止钎杆断裂,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杜绝安全隐患的特点。

An improved guide bush for braze t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
本技术属于采矿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
技术介绍
磷矿地下机械化开采使用的主要设备为凿岩台车,液压凿岩机为凿岩台车的主要附件之一。目前液压凿岩机钎尾前导套采用的是钢制或铜制的,包括钎杆腔、第一导油轨和第一润滑油孔组成的中空圆筒状结构,钎尾前导套与液压凿岩机配合;所述钎杆腔开设在钎尾前导套底面中心的圆孔,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一导油轨为环钎尾前导套侧表面开设的凹槽,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一润滑油孔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圆孔,其所在直线穿过钎尾前导套的轴心,设置在第一导油轨内与其配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润滑不够,金属材质的钎尾前导套同钎杆尾部存在冲击和磨损,长时间的运行,致使钎杆尾部磨损变薄,经受不了冲击发生断裂。这种断裂情况多发生在作业面凿岩过程中,因作业面环境恶劣,加大了检修更换难度,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钢制或铜制的钎尾前导套单个成本在950元/个,频繁更换也增加了生产作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该装置对现有钎尾前导套做出改进,通过增加润滑油孔增大润滑量,更换材质减少部件硬冲击,有效解决了液压凿岩机运行过程中钎杆易断裂的问题,具有增大润滑量,防止钎杆断裂,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杜绝安全隐患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包括钎杆腔、第一导油轨和第一润滑油孔组成的中空圆筒状结构,钎尾前导套与液压凿岩机配合;所述钎杆腔开设在钎尾前导套底面中心的圆孔,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一导油轨为环钎尾前导套侧表面开设的凹槽,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一润滑油孔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圆孔,其所在直线穿过钎尾前导套的轴心,设置在第一导油轨内与其配合;其改进特征在于:它包括增设的第二导油轨和第二润滑油孔。所述第二导油轨为设置在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导油轨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二处。所述第二润滑油孔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贯通孔,且经过钎尾前导套的圆柱轴心。所述第二润滑油孔为圆形孔,设置在第二导油轨内。所述钎尾前导套采用尼龙材质。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包括钎杆腔、第一导油轨和第一润滑油孔组成的中空圆筒状结构,钎尾前导套与液压凿岩机配合;所述钎杆腔开设在钎尾前导套底面中心的圆孔,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一导油轨为环钎尾前导套侧表面开设的凹槽,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一润滑油孔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圆孔,其所在直线穿过钎尾前导套的轴心,设置在第一导油轨内与其配合;其改进特征在于:它包括增设的第二导油轨和第二润滑油孔。该装置对现有钎尾前导套做出改进,通过增加润滑油孔增大润滑量,更换材质减少部件硬冲击,具有增大润滑量,防止钎杆断裂,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杜绝安全隐患的特点。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二导油轨为设置在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环形凹槽。结构简单,使用时,液压凿岩机机头供油,第二导油轨可以限制润滑油的流向,提升润滑效果。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二导油轨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二处。结构简单,使用时,第二导油轨与第一导油轨分离,独立和第二润滑油孔配合,增强了润滑效果。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二润滑油孔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贯通孔,且经过钎尾前导套的圆柱轴心。结构简单,使用时,润滑油经第二导油轨流入第二润滑油孔,继而流向钎杆腔内的钎杆表面,为工作中的钎杆提供更好的润滑效果。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二润滑油孔为圆形孔,设置在第二导油轨内。结构简单,使用时,第二润滑油孔与第二导油轨配合,由导油轨限定润滑油流向,提高了润滑油利用率。在优选的方案中,钎尾前导套采用尼龙材质。结构简单,使用时,尼龙材质替代传统钎尾前导套的钢或铜材质,可以对工作中的冲击进行缓冲,避免了钎尾长期受到硬冲击发生断裂、需要频繁更换的缺点;且尼龙材质成本降为150元/个,极大地降低了生产作业成本。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包括钎杆腔、第一导油轨和第一润滑油孔组成的中空圆筒状结构,其改进特征在于:它包括增设的第二导油轨和第二润滑油孔;所述第二导油轨为环钎尾前导套侧表面开设的凹槽,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二处;所述第二润滑油孔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圆孔,其所在直线穿过钎尾前导套的轴心,设置在第二导油轨内与其配合;该装置对现有钎尾前导套做出改进,通过增加润滑油孔增大润滑量,更换材质减少部件硬冲击,有效解决了液压凿岩机运行过程中钎杆易断裂的问题,具有增大润滑量,防止钎杆断裂,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杜绝安全隐患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改造前后的主视剖面图对比图。图中附图标记为:钎杆腔1,第一导油轨2,第一润滑油孔3,第二导油轨4,第二润滑油孔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中,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包括钎杆腔1、第一导油轨2和第一润滑油孔3组成的中空圆筒状结构,钎尾前导套与液压凿岩机配合;所述钎杆腔1开设在钎尾前导套底面中心的圆孔,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一导油轨2为环钎尾前导套侧表面开设的凹槽,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一润滑油孔3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圆孔,其所在直线穿过钎尾前导套的轴心,设置在第一导油轨2内与其配合;其改进特征在于:它包括增设的第二导油轨4和第二润滑油孔5。该装置对现有钎尾前导套做出改进,通过增加润滑油孔增大润滑量,更换材质减少部件硬冲击,具有增大润滑量,防止钎杆断裂,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杜绝安全隐患的特点。优选的方案中,第二导油轨4为设置在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环形凹槽。结构简单,使用时,液压凿岩机机头供油,第二导油轨4可以限制润滑油的流向,提升润滑效果。优选的方案中,第二导油轨4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二处。结构简单,使用时,第二导油轨4与第一导油轨2分离,独立和第二润滑油孔5配合,增强了润滑效果。优选的方案中,第二润滑油孔5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贯通孔,且经过钎尾前导套的圆柱轴心。结构简单,使用时,润滑油经第二导油轨4流入第二润滑油孔5,继而流向钎杆腔1内的钎杆表面,为工作中的钎杆提供更好的润滑效果。优选的方案中,第二润滑油孔5为圆形孔,设置在第二导油轨4内。结构简单,使用时,第二润滑油孔5与第二导油轨4配合,由导油轨限定润滑油流向,提高了润滑油利用率。优选的方案中,钎尾前导套采用尼龙材质。结构简单,使用时,尼龙材质替代传统钎尾前导套的钢或铜材质,可以对工作中的冲击进行缓冲,避免了钎尾长期受到硬冲击发生断裂、需要频繁更换的缺点;且尼龙材质成本降为150元/个,极大地降低了生产作业成本。如上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安装使用时,钎杆腔1开设在钎尾前导套底面中心的圆孔,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一导油轨2为环钎尾前导套侧表面开设的凹槽,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一润滑油孔3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圆孔,其所在直线穿过钎尾前导套的轴心,设置在第一导油轨2内与其配合;它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包括钎杆腔(1)、第一导油轨(2)和第一润滑油孔(3)组成的中空圆筒状结构,钎尾前导套与液压凿岩机配合;所述钎杆腔(1)开设在钎尾前导套底面中心的圆孔,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一导油轨(2)为环钎尾前导套侧表面开设的凹槽,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一润滑油孔(3)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圆孔,其所在直线穿过钎尾前导套的轴心,设置在第一导油轨(2)内与其配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增设的第二导油轨(4)和第二润滑油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包括钎杆腔(1)、第一导油轨(2)和第一润滑油孔(3)组成的中空圆筒状结构,钎尾前导套与液压凿岩机配合;所述钎杆腔(1)开设在钎尾前导套底面中心的圆孔,贯通上下底面;所述第一导油轨(2)为环钎尾前导套侧表面开设的凹槽,位于距下底面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一润滑油孔(3)为贯穿钎尾前导套侧表面的圆孔,其所在直线穿过钎尾前导套的轴心,设置在第一导油轨(2)内与其配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增设的第二导油轨(4)和第二润滑油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钎尾前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油轨(4)为设置在钎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平陈翔刘建余治明朱宗俊易胜强赵冬云李治安黄定学秦晋金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宜化江家墩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