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89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包括窗框组件,所述四个窗框组件依次连接成矩形的竖直设置的窗户框体,窗户框体的中部设有镂空的玻璃安装区,玻璃安装区的侧壁设有安装槽,玻璃安装区内设有玻璃体,所述玻璃体与安装槽连接,窗框组件包窗户框体;还包括固定框,固定框的前侧面设有第一铰链,第一铰链上连接有所述的窗户框体;固定框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二铰链,第二铰链上连接有矩形的窗纱框体,第二铰链位于窗纱框体的前侧,窗户框体的后侧面外周边缘凹陷形成用于避空第二铰链的避空凹陷。由于有避空凹陷的设置,所以第二铰链也可以设在前侧,这样就能让窗纱进行内开,便于窗纱的清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窗。

A double inner opening structure of window and window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
本技术涉及家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防尘、防蚊虫进入室内,因此很多人都会在窗户上设置窗纱。而现有的窗纱往往是固定的,在清理时难以实现双面的清理。而由于设计问题,一些可以打开的窗纱,其窗体是向内打开的,而窗纱是向外开的,这样对于窗纱的清理来说,也是非常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窗体、窗纱都可以往内开的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包括具有相同截面的四个窗框组件,所述四个窗框组件依次连接成矩形的竖直设置的窗户框体,窗户框体的中部设有镂空的玻璃安装区,玻璃安装区的侧壁设有安装槽,玻璃安装区内设有玻璃体,所述玻璃体与安装槽连接,窗框组件包括一前一后设置的两个半框体,两个所述半框体前后连接并在玻璃安装区的侧面形成所述的安装槽;还包括固定框,固定框的前侧面设有第一铰链,第一铰链上连接有所述的窗户框体;固定框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二铰链,第二铰链上连接有矩形的窗纱框体,第二铰链位于窗纱框体的前侧,窗户框体的后侧面外周边缘凹陷形成用于避空第二铰链的避空凹陷。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前侧的半框体的后侧面、位于后侧的半框体的前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槽,连接槽沿半框体的延伸方向延伸,半框体的开口小而内侧大,窗框组件还包括胶质的连接条,连接条的前端、后端分别嵌入前侧、后侧的连接槽内,连接条的前端、后端厚度大而中部厚度小。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窗纱框体由四个纱框依次拼合而成,窗纱框体从内至外依次设有纱体镂空区、纱体安装环面、卡接环槽,纱体镂空区内设有窗纱体,窗纱体与纱体安装环面用螺钉连接,卡接环槽上连接有遮挡盖板,卡接环槽的内侧、外侧的槽壁上均设有扣接筋,遮挡盖板上设有呈内外设置的两个扣接钩,扣接钩扣住扣接筋,遮挡盖板上设有往内伸出的遮盖部,遮盖部覆盖所述螺钉。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前侧的半框体上设有往伸出的缓冲板,缓冲板的后侧上设有沿半框体延伸的卡接槽,卡接槽连接有条状的缓冲胶条,缓冲胶条与固定框抵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卡接槽的两个槽壁上均设有凸起的限位筋,缓冲胶条的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颈部、缓冲部、抵接部,颈部的前侧上设有两个分别往下、往下伸出扣接翼,颈部内设有空腔,颈部设在卡接槽上的两个限位筋之间,扣接翼与限位筋的内侧侧面抵接,缓冲部内设有空腔,缓冲部的前侧设有两个分别向上、向下伸出的缓冲翼,向上伸出的缓冲翼的根部设有减料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包括具有相同截面的四个窗框组件,所述四个窗框组件依次连接成矩形的竖直设置的窗户框体,窗户框体的中部设有镂空的玻璃安装区,玻璃安装区的侧壁设有安装槽,玻璃安装区内设有玻璃体,所述玻璃体与安装槽连接,窗框组件包括一前一后设置的两个半框体,两个所述半框体前后连接并在玻璃安装区的侧面形成所述的安装槽;还包括固定框,固定框的前侧面设有第一铰链,第一铰链上连接有所述的窗户框体;固定框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二铰链,第二铰链上连接有矩形的窗纱框体,第二铰链位于窗纱框体的前侧,窗户框体的后侧面外周边缘凹陷形成用于避空第二铰链的避空凹陷。由于有避空凹陷的设置,所以第二铰链也可以设在前侧,这样就能让窗纱进行内开,便于窗纱的清理。本技术用于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缓冲胶条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4,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包括具有相同截面的四个窗框组件,所述四个窗框组件依次连接成矩形的竖直设置的窗户框体,窗户框体的中部设有镂空的玻璃安装区,玻璃安装区的侧壁设有安装槽,玻璃安装区内设有玻璃体2,所述玻璃体2与安装槽连接,窗框组件包括一前一后设置的两个半框体1,两个所述半框体1前后连接并在玻璃安装区的侧面形成所述的安装槽;还包括固定框4,固定框4的前侧面设有第一铰链5,第一铰链5上连接有所述的窗户框体;固定框4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二铰链51,第二铰链51上连接有矩形的窗纱框体,第二铰链51位于窗纱框体的前侧,窗户框体的后侧面外周边缘凹陷形成用于避空第二铰链51的避空凹陷53。由于有避空凹陷的设置,所以第二铰链也可以设在前侧,这样就能让窗纱进行内开,便于窗纱的清理。位于前侧的半框体1的后侧面、位于后侧的半框体1的前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槽,连接槽沿半框体1的延伸方向延伸,半框体1的开口小而内侧大,窗框组件还包括胶质的连接条3,连接条3的前端、后端分别嵌入前侧、后侧的连接槽内,连接条3的前端、后端厚度大而中部厚度小。而成,此结构连接非常的可靠,连接条3为胶质,故具有隔音、防水、防潮的效果。窗纱框体由四个纱框52依次拼合而成,窗纱框体从内至外依次设有纱体镂空区、纱体安装环面523、卡接环槽521,纱体镂空区内设有窗纱体6,窗纱体6与纱体安装环面523用螺钉连接,卡接环槽521上连接有遮挡盖板,卡接环槽521的内侧、外侧的槽壁上均设有扣接筋522,遮挡盖板上设有呈内外设置的两个扣接钩611,扣接钩611扣住扣接筋522,遮挡盖板上设有往内伸出的遮盖部612,遮盖部612覆盖所述螺钉。由于有遮挡盖板的设置,所以能够遮挡住螺钉,让本技术非常的美观。为了便于防水、防潮、防风、静音,位于前侧的半框体1上设有往伸出的缓冲板11,缓冲板11的后侧上设有沿半框体1延伸的卡接槽12,卡接槽12连接有条状的缓冲胶条13,缓冲胶条13与固定框4抵接。缓冲胶条能避免窗户框体与固定框的硬接触,对半框体、固定框实现有效的保护。半框体、窗纱框体均为型材构件。卡接槽12的两个槽壁上均设有凸起的限位筋14,缓冲胶条13的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颈部131、缓冲部132、抵接部,颈部131的前侧上设有两个分别往下、往下伸出扣接翼,颈部131内设有空腔,颈部131设在卡接槽12上的两个限位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相同截面的四个窗框组件,所述四个窗框组件依次连接成矩形的竖直设置的窗户框体,窗户框体的中部设有镂空的玻璃安装区,玻璃安装区的侧壁设有安装槽,玻璃安装区内设有玻璃体(2),所述玻璃体(2)与安装槽连接,窗框组件包括一前一后设置的两个半框体(1),两个所述半框体(1)前后连接并在玻璃安装区的侧面形成所述的安装槽;/n还包括固定框(4),固定框(4)的前侧面设有第一铰链(5),第一铰链(5)上连接有所述的窗户框体;/n固定框(4)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二铰链(51),第二铰链(51)上连接有矩形的窗纱框体,第二铰链(51)位于窗纱框体的前侧,窗户框体的后侧面外周边缘凹陷形成用于避空第二铰链(51)的避空凹陷(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相同截面的四个窗框组件,所述四个窗框组件依次连接成矩形的竖直设置的窗户框体,窗户框体的中部设有镂空的玻璃安装区,玻璃安装区的侧壁设有安装槽,玻璃安装区内设有玻璃体(2),所述玻璃体(2)与安装槽连接,窗框组件包括一前一后设置的两个半框体(1),两个所述半框体(1)前后连接并在玻璃安装区的侧面形成所述的安装槽;
还包括固定框(4),固定框(4)的前侧面设有第一铰链(5),第一铰链(5)上连接有所述的窗户框体;
固定框(4)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二铰链(51),第二铰链(51)上连接有矩形的窗纱框体,第二铰链(51)位于窗纱框体的前侧,窗户框体的后侧面外周边缘凹陷形成用于避空第二铰链(51)的避空凹陷(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前侧的半框体(1)的后侧面、位于后侧的半框体(1)的前侧面上均设有连接槽,连接槽沿半框体(1)的延伸方向延伸,半框体(1)的开口小而内侧大,窗框组件还包括胶质的连接条(3),连接条(3)的前端、后端分别嵌入前侧、后侧的连接槽内,连接条(3)的前端、后端厚度大而中部厚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体、窗纱双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窗纱框体由四个纱框(52)依次拼合而成,窗纱框体从内至外依次设有纱体镂空区、纱体安装环面(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飞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阿尔维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