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87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电构架,包括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横梁,横梁固定架设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横梁沿远离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本申请所提供的变电构架能够利用自身拱形结构抵消垂向弧垂,减少安全隐患。

Transformer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构架
本申请涉及输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构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兴建了大量的变电站。在变电站中,变电构架起着支承电力设备以及承受导线拉力等作用,是变电站中主要设备之一。变电构架一般包括若干个支撑件以及架设在支撑件之间的横梁。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现有变电构架中的横梁通常为一字型横梁,当悬挂有导线时,横梁在自重以及导线的负荷下会产生垂向弧垂,即横梁除两端外的部分相比横梁两端距离地面更近,从而横梁所悬挂的导线相比横梁两端距离地面更近,进而容易出现横梁所悬挂的导线距离地面的距离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安全距离,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构架,能够利用自身结构抵消垂向弧垂,进而消除安全隐患。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电构架,包括: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横梁,所述横梁固定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横梁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地面上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地面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所述地面的高度相同;所述横梁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子横梁以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所述第二子横梁的至少一个中间子横梁;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子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中间子横梁水平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远离所述地面且水平设置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支撑件设有远离所述地面且水平设置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子横梁通过第一调节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第二子横梁通过第二调节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厚度沿靠近所述中间子横梁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其两板面之间的第三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大小相等;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厚度沿靠近所述中间子横梁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其两板面之间的第四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大小相等。其中,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的一端部套接固定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二法兰,所述第一调节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所述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法兰以及所述第二法兰彼此独立,或,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第一法兰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第一子横梁、所述第二子横梁以及所述中间子横梁均为复合支柱绝缘子。其中,所述横梁上设有用于悬挂导线的挂线部,所述挂线部包括第一挂线板以及第二挂线板,所述第一挂线板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所述中间子横梁之间,所述第二挂线板固定设于所述中间子横梁与所述第二子横梁之间;所述第一挂线板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地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其两板面之间的第五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大小相等,所述第二挂线板的厚度沿靠近所述地面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其两板面之间的第六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大小相等。其中,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所述中间子横梁固定连接的一端套接固定有第三法兰,所述中间子横梁与所述第一子横梁固定连接的一端套接固定有第四法兰,所述第一挂线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法兰与所述第四法兰;所述第一挂线板、所述第三法兰以及所述第四法兰彼此独立,或,所述第一挂线板与所述第三法兰、所述第四法兰中的一个一体成型。其中,所述中间子横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间子横梁首尾相接;所述挂线部包括第三挂线板,所述第三挂线板固定设于两个所述中间子横梁之间,所述第三挂线板的两板面平行设置。其中,所述中间子横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挂线部包括第三挂线板,所述第三挂线板固定套设于所述中间子横梁的中部。其中,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相等。其中,所述横梁的最大拱高与所述横梁的跨度的比值范围为五百分之一至三百分之一。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变电构架中的横梁固定架设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且沿远离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从而当横梁悬挂有导线时,即使横梁在自重以及导线的负荷下产生垂向弧垂,横梁拱起的高度也会抵消垂向弧垂,使横梁上挂线点的高度与横梁两端部处于水平状态,最终满足挂线标准要求。同时横梁所包括的第一子横梁、第二子横梁以及中间子横梁均为复合支柱绝缘子,直接利用连接第一子横梁和中间子横梁的第一挂线板、连接第二子横梁和中间子横梁的第二挂线板悬挂导线,取消了传统变电构架中的耐张绝缘子串,能够降低变电构架的高度,消除跳线弧垂,进而消除风偏跳电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申请变电构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变电构架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第一调节板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第二调节板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A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B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第一挂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第一挂线板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第二挂线板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C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变电构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变电构架的简化结构示意图。变电构架1000包括第一支撑件1100、第二支撑件1200以及横梁1300。横梁1300固定架设在第一支撑件1100和第二支撑件1200上,用于悬挂导线,横梁1300沿远离第一支撑件1100和第二支撑件1200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具体地,横梁1300为拱形横梁指的是横梁1300除两端外的部分与地面的距离相比两端与地面的距离更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横梁1300为拱起的拱形横梁,因此即使横梁1300在悬挂导线后产生垂向弧垂,横梁1300拱起的高度也会抵消垂向弧垂,从而使得横梁1300上的挂线点的高度能够与横梁1300的两端处于水平状态,相比现有技术中复合横梁在安装及挂线后在自重及导线荷载条件下产生垂向弧垂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导线与地面的垂直距离,最终满足挂线标准要求。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1100以及第二支撑件1200分别设置在地面上且第一支撑件1100相对地面的高度与第二支撑件1200相对地面的高度相同,同时由于横梁1300固定架设在第一支撑件1100以及第二支撑件1200上,因此横梁1300的两端相对地面的高度也相同。同时横梁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n横梁,所述横梁固定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横梁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
横梁,所述横梁固定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横梁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方向逐渐向上抬升以形成拱形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在地面上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所述地面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所述地面的高度相同;
所述横梁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的第一子横梁、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子横梁以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所述第二子横梁的至少一个中间子横梁;
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子横梁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中间子横梁水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远离所述地面且水平设置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支撑件设有远离所述地面且水平设置的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子横梁通过第一调节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第二子横梁通过第二调节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
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厚度沿靠近所述中间子横梁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其两板面之间的第三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大小相等;
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厚度沿靠近所述中间子横梁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其两板面之间的第四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大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的一端部套接固定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二法兰,所述第一调节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
所述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法兰以及所述第二法兰彼此独立,或,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第一法兰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构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生江郑海涛黄清王生贵马斌王辉君尚建国顾嘉杰陈凯王泉孙先磊郁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