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872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包括基础以及固定在基础上的杆体,所述杆体的下部固定有设备柜,且设备柜的底部固定在基础上,所述杆体上有下往上依次间隔固定有光电一体箱、广告牌、环境监测设备、无线WIFI终端和监控设备,所述杆体的上部固定有灯臂,所述杆体上还固定有微站设备或者集束天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杆体上固定光电一体箱、广告牌、环境监测设备、无线WIFI终端、监控设备、微站设备和灯臂使得杆体的功能更加丰富,且各设备与杆体的安装比较方便,固定牢固;另外杆体固定在基础上,基础由多个单元块组合固定,使用更加灵活。

A 5g intelligent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p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
技术介绍
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在数学上,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专利技术,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5G网络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而路灯杆逐渐成为5G网络的载体形成5G智慧杆,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装置功能较为单一,使用不便,同时传统的此类装置多为固定于地面中,不便于固定安装以及拆卸,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丰富且安装固定方便的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包括基础以及固定在基础上的杆体,所述杆体的下部固定有设备柜,且设备柜的底部固定在基础上,所述杆体上有下往上依次间隔固定有光电一体箱、广告牌、环境监测设备、无线WIFI终端和监控设备,所述杆体的上部固定有灯臂,所述杆体上还固定有微站设备或者集束天线。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站设备为间隔固定在杆体的上部的第一微站设备和第二微站设备,且第一微站设备和第二微站设备位于灯臂的上下两侧,所述杆体的顶部设有避雷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灯臂通过抱箍或者法兰杆与杆体上部固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杆体还焊接有固定杆,所述环境监测设备环抱安装在固定杆上;所述无线WIFI终端直接通过固定环环抱安装在杆体上;所述杆体还焊接有支臂,所述监控设备悬挂安装在支臂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础为两层,上层为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基础块,下层为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二基础块,第一基础块与第二基础块相互垂直设置,并且通过贯穿第一基础块、第二基础块的固定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固定。本技术通过在杆体上固定光电一体箱、广告牌、环境监测设备、无线WIFI终端、监控设备、微站设备和灯臂使得杆体的功能更加丰富,且各设备与杆体的安装比较方便,固定牢固;另外杆体固定在基础上,基础由多个单元块组合固定,使用更加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集束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灯臂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灯臂的另一种安装结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监控设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无线WIFI终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环境监测设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基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8所示的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包括基础以及固定在基础上的杆体11,所述杆体11的下部固定有设备柜1,且设备柜1的底部固定在基础上,所述杆体11上有下往上依次间隔固定有光电一体箱2、广告牌3、环境监测设备4、无线WIFI终端5和监控设备6,所述杆体11的上部固定有灯臂9,所述杆体11上还固定有微站设备或者集束天线10。环境监测设备4、无线WIFI终端5和监控设备6还可以按需选择安装,另外还可在杆体上还可以固定有气象监测设备等,上述设备的信号线及电源线均从杆体11的内部通过,减少杆体表面的布线,外形更美观,且有利于线路的保护,延长使用寿命。所述微站设备为间隔固定在杆体11的上部的第一微站设备7和第二微站设备8,且第一微站设备7和第二微站设备8位于灯臂9的上下两侧,所述杆体11的顶部设有避雷针。所述灯臂9通过抱箍91或者法兰杆92与杆体11上部固定。所述杆体11还焊接有固定杆41,所述环境监测设备4环抱安装在固定杆41上;所述无线WIFI终端5直接通过固定环51环抱安装在杆体11上;所述杆体11还焊接有支臂61,所述监控设备6悬挂安装在支臂61上。所述基础为两层,上层为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基础块12,下层为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二基础块13,第一基础块12与第二基础块13相互垂直设置,并且通过贯穿第一基础块12、第二基础块13的固定螺栓14与螺母的配合固定。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代表性例子。本技术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以及固定在基础上的杆体(11),所述杆体(11)的下部固定有设备柜(1),且设备柜(1)的底部固定在基础上,所述杆体(11)上有下往上依次间隔固定有光电一体箱(2)、广告牌(3)、环境监测设备(4)、无线WIFI终端(5)和监控设备(6),所述杆体(11)的上部固定有灯臂(9),所述杆体(11)上还固定有微站设备或者集束天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以及固定在基础上的杆体(11),所述杆体(11)的下部固定有设备柜(1),且设备柜(1)的底部固定在基础上,所述杆体(11)上有下往上依次间隔固定有光电一体箱(2)、广告牌(3)、环境监测设备(4)、无线WIFI终端(5)和监控设备(6),所述杆体(11)的上部固定有灯臂(9),所述杆体(11)上还固定有微站设备或者集束天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站设备为间隔固定在杆体(11)的上部的第一微站设备(7)和第二微站设备(8),且第一微站设备(7)和第二微站设备(8)位于灯臂(9)的上下两侧,所述杆体(11)的顶部设有避雷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智能一体化通信杆,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