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81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包括顶板、承重组件、龙骨,龙骨下端面安装有T型杆;T型杆下方连接有吊顶框架;吊顶框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杆、垂直于第一安装杆的第二安装杆;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的宽度、厚度均一致;第一安装杆上端面开设有与T型杆相适配的安装槽;第二安装杆的两端均设有凸块;第一安装杆的两侧面靠近安装槽下方位置开设有与凸块适配的衔接槽;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连接形成多个安装框;安装框的内侧壁上开有卡槽,且安装框的内部设有的铝框;铝框外侧壁上设有弹性卡圈,且铝框的底端面上焊接有的铝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其稳定性好、重复利用率高。

Energy saving cei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吊顶是指在建筑物的楼板下面再做一层顶棚,它是用骨架吊在楼板承重构件上的。通过吊顶造型的平面及高程划分和材料的质感、颜色,达到视觉艺术效果。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目前,公告号为CN20383477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吊顶结构,包括主龙骨、副龙骨、吊杆、吊顶造型板、吊顶装饰板,所述吊顶装饰板设置在吊顶造型板上方,所述吊顶造型板上设置连接孔,吊顶装饰板和吊顶造型板重合处设置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穿过吊顶造型板的连接孔与吊顶装饰板连接,所述吊顶造型板包括倒立的U型凹槽,水平板,连接U型凹槽和水平板的斜面板,所述U型凹槽,水平板及斜面板一体成型,所述U型凹槽的两端低于水平板,所述U型凹槽外壁和斜面板之间形成缓冲空间,所述斜面板和水平板之间形成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空间内设置饰面层。上述技术方案造价低,安装时不易变形,但存在以下缺陷:其吊顶装饰板与吊顶造型板之间均为自攻螺丝安装固定,吊顶结构具有一定重量,时间久了螺丝容易松动,重复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其稳定性好、重复利用率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包括固定于墙顶的顶板、安装于顶板下端面的承重组件、安装于承重组件上的龙骨,所述龙骨下端面安装有T型杆;所述T型杆下方连接有吊顶框架;所述吊顶框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杆、垂直于第一安装杆且间隔设置于第一安装杆之间的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的宽度、厚度均一致;所述第一安装杆上端面开设有与T型杆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凸块;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两侧面靠近安装槽下方位置开设有与凸块适配的衔接槽;所述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连接形成多个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槽,且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与安装框内壁贴合的铝框;所述铝框的外侧壁上安装有与卡槽适配的弹性卡圈,且铝框的底端面上焊接有与安装框下端面贴合的铝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龙骨下方设置吊顶框架,且通过T型杆和安装槽适配的方式连接,使得吊顶框架的安装简单快捷,通过设置凸块和衔接槽的方式组装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进一步简化了吊顶框架的安装,而且衔接槽设于安装槽的下方,在第二安装杆连接好后,其端面能刚好将安装槽的入口封闭,这就防止了T型杆脱离安装槽,保证了整个吊顶框架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卡槽和弹性卡圈的结构,安装铝板时,只需要将铝框对准安装框并推入即可,操作简单;这些都使得本吊顶安装更简单,节省了安装工人的大量的劳动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组件包括焊接于顶板下端面的空心块、一端位于空心块内且另一端向背离顶板的方向设置的吊杆、套设于吊杆上的连接块、一端位于连接块内部且另一端位于连接块下方的吊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承重组件可具备多种功能,连接块的设置使得吊杆和下方的吊钩发生转动,方便安装时调节,而吊钩的设置使得龙骨的安装更加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杆的外壁靠近底端的位置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块与吊杆接触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连接块在吊杆上转动可以使得连接块的高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下方的吊钩高度发生变化,利用此设置可在龙骨安装时方便进行水平调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杆位于空心块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吊杆靠近顶部的位置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第一限位块的底部和空心块内壁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的设置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小了外界震动对整个吊顶稳定性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钩包括一端套设于连接块内且另一端向背离连接块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钩杆、焊接于第一钩杆底端且向垂直于第一钩杆方向延伸的第二钩杆、设置于第二钩杆上端面的第三钩杆;所述第一钩杆、第二钩杆和第三钩杆之间形成容纳龙骨的空间;所述第二钩杆的上端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钩杆通过滑槽与第二钩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内壁与第二钩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龙骨安装时,只需要在将第三钩杆拉出后放入龙骨,然后释放第三钩杆即可,第二弹簧使得第三钩杆能紧紧挤压龙骨,这就使得龙骨的安装简单,且能有良好的固定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安装有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杆使得连接块在需要转动时能更好的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铝板包括吸音层、隔热层和铝质表面;所述吸音层、隔热层和铝质表面沿远离安装框的方向依次粘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层结构能达到降噪、隔热的效果,改善了使用环境,采用铝质材料使得吊顶重量小,且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的上端面与墙顶之间设有弹性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顶板时,弹性垫片能增加墙顶与顶板之间的挤压力,使得顶板安装结构更稳定,不容易松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龙骨下方设置吊顶框架,且通过T型杆和安装槽适配的方式连接,使得吊顶框架的安装简单快捷,通过设置凸块和衔接槽的方式组装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进一步简化了吊顶框架的安装,而且衔接槽设于安装槽的下方,在第二安装杆连接好后,其端面能刚好将安装槽的入口封闭,这就防止了T型杆脱离安装槽,保证了整个吊顶框架的安全性;2.通过设置卡槽和弹性卡圈的结构,安装铝板时,只需要将铝框对准安装框并推入即可,操作简单;3.在龙骨安装时,只需要在将第三钩杆拉出后放入龙骨,然后释放第三钩杆即可,第二弹簧使得第三钩杆能紧紧挤压龙骨,这就使得龙骨的安装简单,且能有良好的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吊顶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铝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铝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的承重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墙顶;11、顶板;12、弹性垫片;2、承重组件;21、空心块;22、吊杆;221、第一限位块;222、第一弹簧;23、连接块;231、拨杆;232、内螺纹槽;24、吊钩;241、第一钩杆;242、第二钩杆;243、第三钩杆;244、滑槽;245、第二弹簧;246、滑块;25、第二限位块;3、龙骨;31、T型杆;4、吊顶框架;41、第一安装杆;411、安装槽;412、衔接槽;42、第二安装杆;421、凸块;43、安装框;431、卡槽;5、铝框;51、弹性卡圈;52、铝板;521、吸音层;522、隔热层;523、铝质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包括固定于墙顶1的顶板11、安装于顶板11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包括固定于墙顶(1)的顶板(11)、安装于顶板(11)下端面的承重组件(2)、安装于承重组件(2)上的龙骨(3),其特征是:所述龙骨(3)下端面安装有T型杆(31);所述T型杆(31)下方连接有吊顶框架(4);所述吊顶框架(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杆(41)、垂直于第一安装杆(41)且间隔设置于第一安装杆(41)之间的第二安装杆(42);所述第一安装杆(41)和第二安装杆(42)的宽度、厚度均一致;所述第一安装杆(41)上端面开设有与T型杆(31)相适配的安装槽(411);所述第二安装杆(42)的两端均设置有凸块(421);所述第一安装杆(41)的两侧面靠近安装槽(411)下方位置开设有与凸块(421)适配的衔接槽(412);所述第一安装杆(41)和第二安装杆(42)连接形成多个安装框(43);所述安装框(4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槽(431),且安装框(43)的内部设置有与安装框(43)内壁贴合的铝框(5);所述铝框(5)的外侧壁上安装有与卡槽(431)适配的弹性卡圈(51),且铝框(5)的底端面上焊接有与安装框(43)下端面贴合的铝板(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包括固定于墙顶(1)的顶板(11)、安装于顶板(11)下端面的承重组件(2)、安装于承重组件(2)上的龙骨(3),其特征是:所述龙骨(3)下端面安装有T型杆(31);所述T型杆(31)下方连接有吊顶框架(4);所述吊顶框架(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杆(41)、垂直于第一安装杆(41)且间隔设置于第一安装杆(41)之间的第二安装杆(42);所述第一安装杆(41)和第二安装杆(42)的宽度、厚度均一致;所述第一安装杆(41)上端面开设有与T型杆(31)相适配的安装槽(411);所述第二安装杆(42)的两端均设置有凸块(421);所述第一安装杆(41)的两侧面靠近安装槽(411)下方位置开设有与凸块(421)适配的衔接槽(412);所述第一安装杆(41)和第二安装杆(42)连接形成多个安装框(43);所述安装框(4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槽(431),且安装框(43)的内部设置有与安装框(43)内壁贴合的铝框(5);所述铝框(5)的外侧壁上安装有与卡槽(431)适配的弹性卡圈(51),且铝框(5)的底端面上焊接有与安装框(43)下端面贴合的铝板(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承重组件(2)包括焊接于顶板(11)下端面的空心块(21)、一端位于空心块(21)内且另一端向背离顶板(11)的方向设置的吊杆(22)、套设于吊杆(22)上的连接块(23)、一端位于连接块(23)内部且另一端位于连接块(23)下方的吊钩(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吊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吊杆(22)的外壁靠近底端的位置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块(23)与吊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