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77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涉及雨水收集装置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雨水收集装置收集雨水的效率较低,且收集后易造成流失浪费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设置环绕集水板的挡水板,以减少雨水从集水板上四散流淌的现象;设置与集水板相通的蓄水腔体,以统一储蓄集水板所收集的雨水;设置第一出水管以使蓄水腔体内收集的雨水涨至一定高度时,可以自动向外排出;设置集水桶,以收集蓄水腔体内溢出的雨水并有效利用,达到了提高雨水收集效率,降低收集雨水的流失浪费的效果。

A collection device for recycling rain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装置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雨水收集装置通过利用建筑屋顶、道路和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途径,经收集、输水、净水和储存等渠道,使雨水成为绿化、景观水体的补给用水;雨水收集装置有效利用了自然界的水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故被广泛推广和使用。现有申请号为CN201510602319.6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器,其包括收集器;收集器垂直设置于排水管长度方向的一端,以收集排水管中排出的雨水;收集器其中一端设置有接水口,接水口的纵截面呈半圆形,以提高收集器对雨水的收集效率;收集器远离接水口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圆形口,圆形口外侧壁套设有集水瓶,集水瓶优选饮料品,以用于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可用于浇花、拖地等等,进而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但是,上述雨水收集装置收集雨水的效率较低,且使用集水瓶对雨水的收集容量有限,当排水管排出的雨水量远大于集水瓶的容量时,雨水易从集水瓶中溢出,进而造成收集雨水的流失浪费,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其具有提高雨水收集效率,降低收集雨水的流失浪费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上表面垂直设置有若干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围绕集水板外周边设置;所述集水板下表面设置有蓄水腔体,所述蓄水腔体与集水板相通;所述蓄水腔体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底部设置有集水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板收集雨水时,阻挡板有效减少了雨水在集水板上四散流淌的现象;蓄水腔体与集水板相通,以储蓄集水板上收集的雨水;蓄水腔体内的雨水涨至一定高度时,从第一出水管处排出,并通过集水桶重新储蓄,以减少收集雨水的浪费。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板上表面设置有收雨筒,所述收雨筒外侧壁且位于其底部设置有若干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挡水板的表面与挡水板外侧壁相贴合;所述固定板外侧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锁止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雨筒远离集水板方向的口径远大于另一端,以加大收雨筒对雨水的收集范围;固定板靠近挡水板方向的表面与挡水板外侧壁相贴合,锁止螺钉穿过固定孔,并延伸至固定板内,以使收雨筒与集水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收雨筒内侧壁设置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位于收雨筒内侧壁,以有效减少非液体杂质进入蓄水腔体的现象,有效保障了收集雨水的质量。进一步地,所述收雨筒上表面设置有若干T型槽,所述T型槽沿收雨筒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过滤网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与T型槽相适配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分别位于过滤网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块与T型槽相适配,通过滑移块沿收雨筒高度方向的滑移,以便操作人员安装和取出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滑移块上表面设置有提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拉把手焊接于滑移块上表面,以便操作人员抓取后,快速的向上提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蓄水腔体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位于蓄水腔体远离第一出水管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出水管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锁止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止盖螺纹连接与第二出水管的外侧壁,以封堵雨水;当需要更换集水桶以收集雨水时,打开锁止盖,以使雨水快速流出并收集,而第一出水管的位置高于第二出水管,此时更换集水桶即可减少雨水的流失浪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管外侧壁设置有橡胶环圈,所述橡胶环圈位于第二出水管远离蓄水腔体方向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止盖的内侧壁与橡胶环圈的外侧壁相贴合,进而有效减少了锁止盖与第二出水管之间的空隙,使雨水不易从锁止盖处溢出,极大的减少了收集雨水的流失损耗。进一步地,所述橡胶环圈内平行设置有若干变形空腔,所述变形空腔沿橡胶环圈厚度方向延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形空腔使橡胶环圈变得更为柔软,进一步减少了锁止盖与第二出水管之间的空隙,使蓄水腔体收集的雨水不易流失损耗。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环绕集水板的挡水板,以减少雨水从集水板上四散流淌的现象;设置与集水板相通的蓄水腔体,以统一储蓄集水板所收集的雨水;设置第一出水管以使蓄水腔体内收集的雨水涨至一定高度时,可以自动向外排出;设置集水桶,以收集蓄水腔体内溢出的雨水并有效利用。2、设置带有提拉把手的过滤网,以减少非液态杂质进入蓄水腔体的现象;设置T型槽和滑移块,以配合提拉把手方便操作人员取出过滤网以清理;设置带有锁止盖的第二出水管,以便快速排放蓄水腔体内的雨水,进而有效减少了收集雨水的流失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便于回收雨水的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集水板、蓄水腔体和第二出水管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固定板、收雨筒和挡水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T型槽、滑移块和提拉把手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橡胶环圈和变形空腔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集水板;101、挡水板;2、蓄水腔体;201、第一出水管;202、集水桶;203、第二出水管;204、橡胶环圈;205、变形空腔;3、收雨筒;301、固定板;302、固定孔;303、锁止螺钉;304、T型槽;4、过滤网;401、滑移块;402、提拉把手;5、锁止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集水板1;集水板1由不锈钢制成,其上表面垂直焊接有若干挡水板101,挡水板101围绕集水板1外周边设置,以减少集水板1上的雨水四散流淌的现象;集水板1下表面焊接有蓄水腔体2,蓄水腔体2由不锈钢制成,且与集水板1相通,以积蓄集水板1收集的雨水。参照图1和图3,集水板1上表面设置有一个收雨筒3,收雨筒3远离集水板1方向的口径远大于另一端,以加大收雨筒3对雨水的收集范围;收雨筒3外侧壁且位于其底部焊接有若干固定板301,固定板301朝向挡水板101方向的表面与挡水板101外侧壁相贴合;固定板301外侧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固定孔302,固定孔302内螺纹连接有锁止螺钉303,以使收雨筒3与集水板1固定连接。参照图1和图4,收雨筒3内侧壁设置有过滤网4,以过滤进入收雨筒3中的非液体杂质;收雨筒3上表面设置有两个T型槽304,T型槽304沿收雨筒3高度方向延伸设置;过滤网4外侧壁焊接有两个与T型槽304相适配的滑移块401,两滑移块401分别位于过滤网4长度方向的两端;滑移块401上表面焊接有提拉把手402,以便操作人员快速的取出过滤网4。参照图1,蓄水腔体2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201,以便蓄水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1)上表面垂直设置有若干挡水板(101),所述挡水板(101)围绕集水板(1)外周边设置;所述集水板(1)下表面设置有蓄水腔体(2),所述蓄水腔体(2)与集水板(1)相通;所述蓄水腔体(2)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201),所述第一出水管(201)底部设置有集水桶(2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包括集水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1)上表面垂直设置有若干挡水板(101),所述挡水板(101)围绕集水板(1)外周边设置;所述集水板(1)下表面设置有蓄水腔体(2),所述蓄水腔体(2)与集水板(1)相通;所述蓄水腔体(2)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201),所述第一出水管(201)底部设置有集水桶(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1)上表面设置有收雨筒(3),所述收雨筒(3)外侧壁且位于其底部设置有若干固定板(301),所述固定板(301)朝向挡水板(101)的表面与挡水板(101)外侧壁相贴合;所述固定板(301)外侧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固定孔(302),所述固定孔(302)内设置有锁止螺钉(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雨筒(3)内侧壁设置有过滤网(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雨筒(3)上表面设置有若干T型槽(304),所述T型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峰王国文李继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巨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