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再利用领域,具体是一种屋面雨水初期弃流与中后期收集利用装置,包括雨水进水管、初期雨水弃流排水管、浮球、滑轮、空心球、渐缩管、中后期雨水进水管、阀门、支架、滑道、挡板、引水槽、中后期雨水收集箱、前期雨水收集箱、中后期雨水排水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加工方便、造价较低、节省能源和成本,只靠装置自身就能实现初期雨水的有效排放,中后期雨水的收集储存与利用,当雨水收集达到一既定水位,浮球产生的浮力,作用在绳索上转变为拉力从而拉开引水槽,中后期雨水自动流入进水管道,进入雨水收集箱,通过浮球控制雨水的利用与储存,最大限度实现了雨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对水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A kind of device for roof rainwater discarding in the early stage and collecting and us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雨水初期弃流与中后期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再利用领域,具体是前期雨水弃流,中后期雨水收集利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却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排名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于水资源不断地重视,国家出台各项政策保护水资源,雨水作为一种便于取得水资源,对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有重要的意义。现今市场上也出现各种雨水弃流装置,但其成本过高,操作过于复杂。屋面雨水中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屋面沉积物及屋面材料析出物造成,所以当经历一次降雨,屋面上的污染物大部分随前期雨水流入地面,中后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低可以当做非饮用水利用,但现今对于城市屋面雨水进行无差别处理,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城市负荷造成了不必要的城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初期雨水弃流,中后期雨水利用的装置;其装置结构简单、高效、无需电源、节能、环保,即可实现初期雨水弃流,中后期雨水收集利用,提高雨水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屋面雨水初期弃流与中后期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雨水进水管(1)、初期雨水弃流排水管(2)、浮球(3)、滑轮一(4)、滑轮二(5)、滑轮三(6)、滑轮四(7)、空心球(8)、渐缩管(9)、中后期雨水进水管(10)、阀门一(11)、阀门二(12)、支架一(13)、支架二(14)、滑道一(15)、滑道二(16)、挡板一(17)、挡板二(18)、挡板三(19)、挡板四(20)、引水槽(21)、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2)、前期雨水收集箱(23)、中后期雨水排水管道(24)。一种屋面雨水初期弃流与中后期雨水收集利用装置,设置有中后期雨水进水管(10)、浮球(3)、滑轮一(4)、滑轮三(6)、滑轮四(7)、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2)、前期雨水收集箱(23);中后期雨水进水管(10)的上方设有渐缩管(9),渐缩管(9)上方设有引水槽(21),引水槽(21)两边各设有支架一(13)、支架二(14)引水槽(21)放置在滑道上、支架一(13)、支架二(14)表面各设有滑道一(15)、滑道二(16),滑道一(15)、滑道二(16)两端各设有挡板一(17)、挡板二(18)、挡板三(19)、挡板四(20);引水槽(21)上方设有雨水进水管(1),浮球(3)通过绳索绕滑轮一(4)、滑轮三(6)、滑轮四(7)连接在引水槽(21)上,引水槽(21)另一端通过绳索绕过滑轮(5)连接在空心球(8)上;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2)连有阀门(12)和中后期雨水排水管道(24);前期雨水收集箱(23)连有阀门(11)和初期雨水弃流排水管(2)。进一步地,所述的引水槽(21)是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启,内部为半渐缩的圆柱的长方体形状的挡板,且引水槽(21)的宽度为渐缩管(9)的管道外径,进一步地,滑道一(15)、滑道二(16)的长度由引水槽(21)的宽度确定,为引水槽(21)宽度的2倍。进一步地,所述的引水槽(21)开启的一端的开孔内直径小于支架一(13)、支架二(14)的内间距。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一(13)、支架二(14)的两板内间距与渐缩管(9)的外直径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的空心球(8)在水中所受浮力与其所受重力相等,且空心球(8)所受重力大于引水槽(21)所受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的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4)的高度小于渐缩管(9)管口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的雨水进水管(1)其形状为为“N”型,以减小水的势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体现在:构造简单、加工方便、造价较低、节省能源和成本,只靠装置自身就能实现初期雨水的有效排放,中后期雨水的收集储存与有效利用,当雨水收集达到一定水位时,浮球产生浮力,从而牵引绳索,在绳索上转变为拉力从而拉开引水槽,中后期雨水自动流入进水管道,进入雨水收集箱,通过浮球控制雨水的利用与储存,最大限度实现雨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对水的循环利用具有重大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初期弃流和中后期雨水收集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雨水弃流装置结构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所属装置引水槽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属装置引水槽主视图。图中:雨水进水管-1、初期雨水弃流排水管-2;浮球-3;滑轮一、滑轮二、滑轮三、滑轮四-4、5、6、7;空心球-8;渐缩管-9;中后期雨水进水管-10;阀门一、阀门二-11、12;支架一、支架二-13、14;滑道一、滑道二-15、16;挡板一、挡板二、挡板三、挡板四-17、18、19、20;引水槽-21、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2;前期雨水收集箱-23;中后期雨水排水管道-2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屋面雨水初期弃流和与后期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进水管(1)、初期雨水弃流排水管(2)、浮球(3)、滑轮一(4)、滑轮二(5)、滑轮三(6)、滑轮四(7)、空心球(8)、渐缩管(9)、中后期雨水进水管(10)、阀门一(11)、阀门二(12)、支架一(13)、支架二(14)、滑道一(15)、滑道二(16)、挡板一(17)、挡板二(18)、挡板三(19)、挡板四(20)、引水槽(21)、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2)、前期雨水收集箱(23)、中后期雨水排水管道(24)。一种雨水初期弃流与中后期雨水收集装置的工作步骤为:降雨发生,若雨量小,雨水通雨水进水管(1)流下,全部收集进入前期雨水收集箱(23)中,若雨量大,雨水通过进水管(1)流入,经引水槽(21)流入水箱中,随着持续性降雨,前期雨水收集箱(23)的水位不断上升,浮球(3)随水面液位的上升同时上升,当到达既定水位时,绳索中的拉力大于引水槽(21)所受摩擦力,因此其被拉动,导致渐缩管(9)管口打开,中后期雨水顺着渐缩管(9)进入中后期雨水进水管(10),最后流入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1)中储存利用,当一次降雨完成后,打开阀门一(11),将前期雨水收集箱(23)中的水排入城市污水管中,因为水箱中水位下降,浮球(3)失去浮力,当前期雨水收集箱中的水全部排出后,这时因为空心球(8)的重力作用将引水槽(21)拉回原始位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雨水初期弃流与中后期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中后期雨水进水管(10)、浮球(3)、滑轮一(4)、滑轮二(5)、滑轮三(6)、滑轮四(7)、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2)、前期雨水收集箱(23);中后期雨水进水管(10)的上方设有渐缩管(9),渐缩管(9)上方设有引水槽(21),引水槽(21)两边各设有支架一(13)、支架二(14);支架一(13)、支架二(14)表面各设有滑道一(15)、滑道二(16),滑道一(15)、滑道二(16)两端各设有挡板一(17)、挡板二(18)、挡板三(19)、挡板四(20);引水槽(21)上方设有雨水进水管(1);浮球(3)通过绳索绕过滑轮一(4)、滑轮三(6)、滑轮四(7)连接在引水槽(21)上,引水槽(21)另一端通过绳索绕过滑轮二(5)连接在空心球(8)上;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2)连有阀门二(12)和中后期雨水排水管道(24);前期雨水收集箱(23)连有阀门一(11)和雨水初期弃流排水管(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雨水初期弃流与中后期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中后期雨水进水管(10)、浮球(3)、滑轮一(4)、滑轮二(5)、滑轮三(6)、滑轮四(7)、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2)、前期雨水收集箱(23);中后期雨水进水管(10)的上方设有渐缩管(9),渐缩管(9)上方设有引水槽(21),引水槽(21)两边各设有支架一(13)、支架二(14);支架一(13)、支架二(14)表面各设有滑道一(15)、滑道二(16),滑道一(15)、滑道二(16)两端各设有挡板一(17)、挡板二(18)、挡板三(19)、挡板四(20);引水槽(21)上方设有雨水进水管(1);浮球(3)通过绳索绕过滑轮一(4)、滑轮三(6)、滑轮四(7)连接在引水槽(21)上,引水槽(21)另一端通过绳索绕过滑轮二(5)连接在空心球(8)上;中后期雨水收集箱(22)连有阀门二(12)和中后期雨水排水管道(24);前期雨水收集箱(23)连有阀门一(11)和雨水初期弃流排水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雨水初期弃流与中后期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槽(21)是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启,内部为渐缩的半圆柱的长方体形状的挡板,且引水槽(21)的长度为渐缩管(9)的管道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镇,王雪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