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浇筑层内设有横竖分布的加强钢筋,混凝土浇筑层的上方连接有路基,混凝土浇筑层内设有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内固定连接有匹配的支撑钢板,且支撑钢板将综合管廊分隔为两个相对称的空腔,空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托板,两个托板的相向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杆,上下两个连杆之间设有匹配的支撑杆,且支撑杆与连杆之间通过安装机构相连接,混凝土浇筑层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在管廊和道路在施工时提供良好的支撑基础,有效避免管廊发生坍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urban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and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综合管廊又被称为“共同沟”,是指在城市地下建设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并进行集中管理的大型综合性市政基础设置。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有利于解决传统地下直埋管线所带来的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道路同步建设时,管廊位于道路下方。现有的管廊和道路在施工时缺乏管廊施工支撑基础,若不设置支撑基础,道路的压力容易导致管廊发生坍塌,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管廊和道路在施工时缺乏管廊施工支撑基础,容易导致管廊发生坍塌,进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提出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内设有横竖分布的加强钢筋,所述混凝土浇筑层的上方连接有路基,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内设有综合管廊,所述综合管廊内固定连接有匹配的支撑钢板,且支撑钢板将综合管廊分隔为两个相对称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托板,两个所述托板的相向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杆,上下两个所述连杆之间设有匹配的支撑杆,且支撑杆与连杆之间通过安装机构相连接,所述混凝土浇筑层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基层;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弧形块、第二弧形块和连接筒,所述第一弧形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杆靠近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弧形块固定连接在连杆靠近支撑杆的一端,且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相互贴合,所述连接筒套接在连杆和支撑杆的连接处,且连接筒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杆和支撑杆的外杆壁上开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筒与连杆和支撑杆均螺纹连接,且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均位于连接筒内部设置。优选的,所述底基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混凝土桩,且混凝土桩插入地面的硬土层内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均为半圆柱体结构,且第一弧形块、连杆和支撑杆的直径相等。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外筒壁上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托板与空腔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板。优选的,所述托板、连杆和支撑杆均为抗弯曲高强度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通过设置混凝土浇筑层、加强钢筋、综合管廊、支撑钢板、托板、连杆、支撑杆和安装机构,混凝土浇筑层内通过设置横竖交错的加强钢筋,有效提高了道路支撑的强度,避免道路发生塌陷损坏,支撑钢板有效对综合管廊进行支撑,而且对综合管廊进行空间分割,方便地下直埋管线分类放置,托板配合支撑杆从而对综合管廊进行顶部支撑,有效避免其因受到道路压力而发生坍塌,安装机构方便了支撑杆的拆装,省时省力。2、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通过设置底基层和混凝土桩,底基层的底部设置多个混凝土桩进行加固支撑,进而有效提高道路的支撑强度,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方便在管廊和道路在施工时提供良好的支撑基础,有效避免管廊发生坍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混凝土浇筑层、2加强钢筋、3路基、4综合管廊、5支撑钢板、6空腔、7托板、8连杆、9支撑杆、10安装机构、101第一弧形块、102第二弧形块、103连接筒、11底基层、12混凝土桩、13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层1,混凝土浇筑层1内设有横竖分布的加强钢筋2,混凝土浇筑层1的上方连接有路基3,混凝土浇筑层1内设有综合管廊4,综合管廊4内固定连接有匹配的支撑钢板5,且支撑钢板5将综合管廊4分隔为两个相对称的空腔6,空腔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托板7,两个托板7的相向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杆8,上下两个连杆8之间设有匹配的支撑杆9,且支撑杆9与连杆8之间通过安装机构10相连接,混凝土浇筑层1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基层11;安装机构10包括第一弧形块101、第二弧形块102和连接筒103,第一弧形块101固定连接在支撑杆9靠近连杆8的一端,第二弧形块102固定连接在连杆8靠近支撑杆9的一端,且第一弧形块101和第二弧形块102相互贴合,连接筒103套接在连杆8和支撑杆9的连接处,且连接筒103内设有内螺纹,连杆8和支撑杆9的外杆壁上开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连接筒103与连杆8和支撑杆9均螺纹连接,且第一弧形块101和第二弧形块102均位于连接筒103内部设置,混凝土浇筑层1内通过设置横竖交错的加强钢筋2,有效提高了道路支撑的强度,避免道路发生塌陷损坏,支撑钢板5有效对综合管廊4进行支撑,而且对综合管廊4进行空间分割,方便地下直埋管线分类放置,托板7配合支撑杆9从而对综合管廊4进行顶部支撑,有效避免其因受到道路压力而发生坍塌,将支撑杆9上的第一弧形块101对应连杆8上的第二弧形块102,使第一弧形块101和第二弧形块102相互贴合,转动连接筒103使连接筒103与支撑杆9和连杆8均螺纹连接,即可快速完成支撑杆9的安装,转动连接筒103,使连接筒103位于支撑杆9上,此时,连接筒103与连杆8脱离,而且第一弧形块101和第二弧形块102位于连接筒103外侧,即可完成支撑杆9的拆卸,使得支撑杆9的拆装更方便,省时省力。底基层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混凝土桩12,且混凝土桩12插入地面的硬土层内设置,底基层11的底部设置多个混凝土桩12进行加固支撑,进而有效提高道路的支撑强度,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第一弧形块101和第二弧形块102均为半圆柱体结构,且第一弧形块101、连杆8和支撑杆9的直径相等,方便了连杆8与支撑杆9之间的拆装。连接筒103的外筒壁上开设有防滑纹,方便转动连接筒103。托板7与空腔6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板13,提高支撑强度,保证施工安全性。托板7、连杆8和支撑杆9均为抗弯曲高强度材质,保证支撑效果,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内设有横竖分布的加强钢筋(2),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的上方连接有路基(3),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内设有综合管廊(4),所述综合管廊(4)内固定连接有匹配的支撑钢板(5),且支撑钢板(5)将综合管廊(4)分隔为两个相对称的空腔(6),所述空腔(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托板(7),两个所述托板(7)的相向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杆(8),上下两个所述连杆(8)之间设有匹配的支撑杆(9),且支撑杆(9)与连杆(8)之间通过安装机构(10)相连接,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基层(11);/n所述安装机构(10)包括第一弧形块(101)、第二弧形块(102)和连接筒(103),所述第一弧形块(101)固定连接在支撑杆(9)靠近连杆(8)的一端,所述第二弧形块(102)固定连接在连杆(8)靠近支撑杆(9)的一端,且第一弧形块(101)和第二弧形块(102)相互贴合,所述连接筒(103)套接在连杆(8)和支撑杆(9)的连接处,且连接筒(103)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杆(8)和支撑杆(9)的外杆壁上开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筒(103)与连杆(8)和支撑杆(9)均螺纹连接,且第一弧形块(101)和第二弧形块(102)均位于连接筒(103)内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内设有横竖分布的加强钢筋(2),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的上方连接有路基(3),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内设有综合管廊(4),所述综合管廊(4)内固定连接有匹配的支撑钢板(5),且支撑钢板(5)将综合管廊(4)分隔为两个相对称的空腔(6),所述空腔(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托板(7),两个所述托板(7)的相向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杆(8),上下两个所述连杆(8)之间设有匹配的支撑杆(9),且支撑杆(9)与连杆(8)之间通过安装机构(10)相连接,所述混凝土浇筑层(1)的下表面连接有底基层(11);
所述安装机构(10)包括第一弧形块(101)、第二弧形块(102)和连接筒(103),所述第一弧形块(101)固定连接在支撑杆(9)靠近连杆(8)的一端,所述第二弧形块(102)固定连接在连杆(8)靠近支撑杆(9)的一端,且第一弧形块(101)和第二弧形块(102)相互贴合,所述连接筒(103)套接在连杆(8)和支撑杆(9)的连接处,且连接筒(103)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杆(8)和支撑杆(9)的外杆壁上开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双峰,杨思辉,杜富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森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