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6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墙面一侧墙体上设置竖向凹槽,凹槽下方设置绿化池,挡土墙泄水孔设置于凹槽段墙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挡土墙中引入绿化池和攀爬类植物,形成一种专用于攀爬类植物的生态绿色挡土墙,给城市景观带来生机,并通过将挡土墙泄水孔改良到凹槽段内设置,把墙后积水滴入绿化池内,成功解决路侧挡土墙泄水孔对路面的污染问题,泄水孔排出的积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用来浇灌攀爬类植物,便于植物生长,给道路管养带来便利,埋设的隐蔽式纵向排水盲管则可将绿化池中多余的积水排入道路地下排水系统,防止积水情况发生。

A green gravity retain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
本技术涉及挡土墙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结构。
技术介绍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墙式构造物。根据结构和所构成的材料分为多种类型: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等。其中重力式挡土墙由于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效果好的特点,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港湾、矿山等工程中应用广泛,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一般都做成简单的梯形,重力式挡土墙靠自身重力平衡土体,一般型式简单、施工方便、施工量大,对基础要求也较高。在挡土墙横断面结构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在基础建设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市政道路项目中越来越讲究人居环境影响,现存在的重力式挡土墙存在以下缺点:1、景观效果差,混凝土白色污染明显,挡土墙的墙面一侧紧贴人行道或地面辅道,一般为混凝土平面、水泥砖面、浆砌片石砌面或仿岩石表面,颜色单调,毫无生气,特别在缺乏阳光的地区,灰白色的混凝土颜色更显压抑。2、一些挡土墙与道路之间设置了连续的绿带,该做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但增加了道路用地和工程投资,一些用地受限的道路为让位给绿带甚至压缩了人行道宽度,影响了道路的功能。3、泄水孔溢水污染路面,挡土墙墙后土层积水会形成静水压力,土体湿度增大会使挡土墙压力加大,因此在挡土墙上间隔一定距离需留置泄水孔从墙背直通至墙面。它的作用是自然泄出挡土墙里面的积水,保障土体的稳定性,避免土体被积水长时间浸泡,增大墙后土压力导致墙体倒塌。在用地受限的市政项目中,常规的重力式挡土墙一般紧临道路设置,墙上泄水孔的水流从墙体上流下后直接散排到路侧人行道或地面辅道路面上,再通过路侧排水井收集排入到地下排水系统中。长时间的渗漏水流冲刷墙面形成难看的水痕,水流流到人行道上、路面上积蓄污水,长时间浸润处还会形成青斑,污染路面,影响了交通。鉴于以上的缺点。人们对现有的挡土墙进行了一些改进,出现了一些生态式挡土墙、绿色挡土墙,我们通过专利和文献检索,也发现了一些现有关于生态绿色挡土墙的相关资料,例如:1、一种利用香根草的边坡绿色防护系统,申请号:CN201420643564.2;申请人:湖南中大园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摘要:一种利用香根草的边坡绿色防护系统,包括挡土墙,挡土墙立于斜坡的坡脚与路面交接处,挡土墙的底部顺着挡土墙设有一条第一排水沟,从斜坡留下的水流入第一排水沟内排走,防止水流入路面上,斜坡表面设有混凝土网格梁,混凝土网格梁截面大小为300×400mm,混凝土网格梁各边的交叉点和锚杆的一端固定在一起,锚杆为钢筋锚杆,锚杆直径为25-35mm,长度为1-5m,锚杆插于斜坡内、与斜坡坡面垂直,斜坡坡顶设有第二排水沟,第二排水沟顺着斜坡设置,混凝土网格梁内种植有香根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边坡结合香根草,能够蓄水且人工管养方便。2、一种混凝土挡土墙泄水孔绿化结构及方法,申请号:CN201610762533.2;申请人:温州乐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摘要:一种混凝土挡土墙泄水孔绿化结构,包括挡土墙和披网,所述挡土墙上面设置有若干个泄水孔,所述泄水孔内部固定那装有阻碍网,在挡土墙外表面固定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凹槽之间相互垂直,在凹槽内部设有膨胀管,所述披网通过膨胀螺丝和膨胀管固定安装在挡土墙外表面,所述披网和挡土墙之间还设有植物土层,将整个挡土墙的混凝土结构都包覆在披网内部,并且在披网和挡土墙之间加设植物土层,植物结构能够美化混凝土墙体,既达到绿色建筑理念,又可顺着外墙绿化带进行泄水,不破坏挡墙结构,针对于高峰洪水可进行广角泄洪,进一步防止水流突破阻碍网的阻碍作用直接冲散植物土层的土壤结构以及直接破坏墙脚。3、一种具有植物槽的挡土墙,申请号:CN201621188204.3;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摘要:一种具有植物槽的挡土墙,主要包括挡土墙体,所述挡土墙体为倾斜设置的混凝土结构或砖墙堆砌结构,其墙体外侧设置有若干层用于种植或培养植物的植物槽;所述植物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所述植物槽和所述挡土墙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相邻上下两层所述植物槽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挡土墙的底部设置有楔形底座;最顶层的所述植物槽的顶部开口位置设置有用于收集自然雨水的U型集雨槽;所述集雨槽由若干组成板拼接而成,组成板设置在最上层植物槽的前壁以及左右两侧壁上,所述集雨槽向所述植物槽的开口外部倾斜安装。本技术景观性和微气候调节性强,绿色环保,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从以上公开文献中看出,现有的绿色生态挡土墙主要是在挡土墙墙面上设置种植槽等结构,在槽中种植草本植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在挡土墙中引入绿化池和攀爬类植物,形成一种专用于攀爬类植物的生态绿色挡土墙,给城市景观带来生机,并通过将挡土墙泄水孔改良到绿化池上方设置,把墙后积水滴入绿化池内,成功解决路侧挡土墙泄水孔对路面的污染问题,泄水孔排出的积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用来浇灌攀爬类植物,便于植物生长,给道路管养带来便利,埋设的隐蔽式纵向排水盲管则可将绿化池中多余的积水排入道路地下排水系统,防止积水情况发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墙面一侧墙体上设置竖向凹槽,凹槽下方设置绿化池,每一处绿化池种填入种植土栽种攀爬类植物,凹槽的设计使得绿化池与人行道互不干涉,不新增道路用地,不影响行人交通和道路净空,不影响挡土墙的整体结构安全,攀爬类植物沿凹槽内壁可以一直生长到挡土墙的顶部,从远处看形成了一道竖向绿带,墙体凹凸有致,给城市景观带来生机,弥补了混凝土单调的灰白色,另一方面,避免了混凝土挡土墙体在炎热天气下吸收阳光后,将热量反射到人行道上,给行人带来不适感觉。墙体内设置若干泄水孔,自挡土墙墙后一侧贯通至墙面一侧,泄水孔出水口设置于凹槽段墙体内,排除来自挡土墙墙后土体中的积水,因此具有流淌时间长、流量小的特点,泄水孔流出的水通过凹槽内壁流入绿化池中,在一定程度上给攀爬类植物提供了水分,既能免去在挡土墙墙角直接设置排水沟或下水道的麻烦,也能减轻绿化管养人员给植物浇水的工作,又能避免墙后积水直接流上路面造成污染,一举多得。墙体内埋设纵向排水盲管,排水盲管平行道路埋设,从绿化池底部穿过,排水盲管采用硬质透水盲管,盲管外包裹反滤布,透水盲管另一端接入路侧排水井,该纵向排水盲管的作用是可将多余的绿化池积水排出,当绿化池中的水量过多,泥土所含水分不能固定的情况下,多余的水分通过反滤布渗入排水管中,排出到下水道中,而泥土颗粒因为反滤布的阻挡仍然留在绿化池中不受影响。反滤布为透水土工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反滤是指在使液体通过的同时,保持受渗透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墙面一侧的墙体(1)上设置竖向凹槽,凹槽下方设置绿化池(2),绿化池(2)内种植攀爬类植物(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墙面一侧的墙体(1)上设置竖向凹槽,凹槽下方设置绿化池(2),绿化池(2)内种植攀爬类植物(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挡土墙泄水孔(6)出水口设置在凹槽段墙体内,将流出的积水滴入绿化池内,避免直接流入路面造成污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埋设纵向排水盲管(5),排水盲管(5)平行人行道(3)埋设,从绿化池(2)底部穿过,排水盲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立任荣明胡士波王全蓝旭昭谭海立
申请(专利权)人: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