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6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02
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包括多个依次相互连接的围堰单元块,围堰单元块包括围堰壳体,围堰壳体上端设有注水口,围堰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头部,相邻围堰单元块之间的连接凹槽、连接头部相互扣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能够同时实现挡水和排水功能,满足船闸快速检修的需要。

A splicing Cofferdam for shallow wate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
本技术涉及浅水施工围堰
,尤其是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
技术介绍
在船闸停航检修时,由于上、下游检修挡水设施的漏水,造成上、下游门库段和输水廊道不断来水,对船闸工作闸门检修和廊道水工结构的破损修补造成困难,需要进行挡水排水形成局部干区进行检修。传统的土石围堰,其施工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且或多或少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不满足船闸快速检修和环保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利用在围堰腔内注水的方式,迅速形成一道堵水墙,其安装方便快捷,围堰水密性好,能够同时实现挡水和排水功能,满足船闸快速检修的需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包括多个依次相互连接的围堰单元块,围堰单元块包括围堰壳体,围堰壳体上端设有注水口,围堰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头部,相邻围堰单元块之间的连接凹槽、连接头部相互扣接。所述围堰壳体底部和端部均设有止水橡胶;其中,壳体底部的止水橡胶设置在多个燕尾槽内,所述围堰壳体端部的止水橡胶设置在连接凹槽的背水面。所述燕尾槽分三道均匀分布在壳体底部。所述围堰壳体材料为PE且内部为空腔,注水口与空腔连通。所述连接头部包括圆柱头部和长方体尾部。所述围堰壳体上设有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其中第一排水管与围堰壳体连通,第二排水管不与围堰壳体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端头均设有丝口和堵头。本技术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采用单元块连接的方式,可实现长短变化,适应性强且方便携带。2)、通过围堰壳体注水,利用“以水堵水”的方式维持自身的稳定性,降低材料本身的重量,降低了劳动强度且取材方便,实用性强。3)、结构所用材料轻巧耐用,可循环使用,经济环保无污染。4)、拆卸安装方便,配合水泵充水快速,搭建速度快。5)、通过设置止水橡胶,能够保证较好的防渗效果,水密性好。6)、相比于传统土石围堰的搭设,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围堰搭设的时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围堰单元块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种)。图2为本技术中围堰单元块的结构示意图(未设止水橡胶)。图3为本技术中围堰单元块的结构示意图(设止水橡胶)。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头部处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排水管处的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排水管处的截面图。图7为本技术拼装后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围堰单元块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种)。图10为本技术中围堰单元块的结构示意图(第三种)。图11为本技术中第一排水管或第二排水管端部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注水口1,连接凹槽2,第一排水管3,第二排水管4,连接头部5,止水橡胶6,迎水面7,背水面8,围堰单元块9,围堰壳体10,燕尾槽11,丝口12,堵塞1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包括多个依次相互连接的围堰单元块9,围堰单元块9包括围堰壳体10,围堰壳体10材料为PE(聚乙烯)塑料,为一种用于分隔水域和施工干区的塑制壳体障碍物。围堰壳体10内部为空腔,上方设有注水口1,依靠注水后的自重维持抗滑、抗倾、抗浮的稳定,达到“以水堵水”的目的。所述围堰壳体1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凹槽2、连接头部5,邻围堰单元块9之间通过连接凹槽2、连接头部5连接。所述连接头部5包括圆柱头部5-1和长方体尾部5-2。由于圆柱头部5-1直径大于与之连接的长方体尾部5-2宽度,使得连接头部和凹槽结合时更加紧密,不易脱落。考虑到连接时,中间段和紧靠闸墙或输水廊道两侧墙体的实际需求,特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围堰单元块9。即中间段上的围堰单元块9采用图1所示的围堰单元块9,围堰单元块9带有连接凹槽2和连接头部5,左右与闸墙或输水廊道墙体接触的围堰单元块9采用图9-10所示的围堰单元块9,围堰单元块9一端不带连接凹槽2或连接头部5。为了避免相邻的围堰单元块9的连接部位的渗漏,在连接凹槽2背水面设置了止水橡胶6,利用水压将止水橡胶6与围堰体压紧达到防渗效果。所述围堰壳体10底部设有三道均匀分布的燕尾槽11,止水橡胶6填入燕尾槽11内,在重力作用下,可与地面紧紧贴合,用于挡水时底部的防渗。所述围堰壳体10上设有第一排水管3、第二排水管4,其中第一排水管3与围堰壳体10连通,用于施工结束后排干围堰腔内水体。第二排水管4不与围堰壳体10连通。用于挡水时直接排走围堰迎水面一侧的水体。两根排水管突出围堰体的一端且均在围堰的背水面一侧。第一排水管3、第二排水管4均可以与普通排水管道连接,可将水体排到指定区域。第一排水管3、第二排水管4端部有丝口12并配置有堵塞13,可根据需要进行开闭。考虑到适应不同长度的挡水,可根据需要制作2m、1m等不同长度围堰单元块9。虑到与闸墙或输水廊道两端侧墙连接的渗漏,在与闸墙或输水廊道连接的单元块端部可设置橡胶止水块,用于两边端部防水。考虑到在浅水域挡水,围堰高度不宜过高,且要方便人员通过,设计围堰高度为50cm,挡水高度为30cm。考虑到不同浅水域施工时积水的实际深度,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合适高度的围堰。本技术适用在相对平坦的混凝土或土壤地面上。具体实施例1某船闸闸室和输水廊道排干后,由于下游挡水设施存在渗漏,造成下游门库在检修期间一直维持20cm左右的水深,对工作闸门检修造成很大的影响。传统方式为搭设土石围堰,劳动强度大,速度慢,效果一般,不适应船闸快速检修的要求。利用新型围堰能较好的解决积水问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将围堰运至需要挡水的区域,与闸墙连接的两端用图9-10中的两种单元块,中间段用图1所示的单元块,依次连接,连接方法为将单元块的连接头部从上至下插入单元块的连接凹槽中。2)、将与围堰腔连通的排水管3的端部堵头堵上,将与围堰腔不连通的排水管4端部与普通排水管道连接,将普通排水管接入到指定排水处,排水管4是用于排走迎水面来水。3)、利用水泵对单元块依次灌水,灌水时水从注水口进入围堰腔。待各单元块围堰注满水后,一道坚实的挡水排水墙便形成了。4)、施工任务完成后,打开与围堰腔连通的排水管3的堵头,将围堰腔内水体排干,回收围堰或转移至另外的场地继续进行挡水。说明:步骤2)中,一般选择在围堰挡水墙中部的单元块上连接排水管,可根据来水量和来水速度,有选择性地增加普通排水管的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相互连接的围堰单元块(9),围堰单元块(9)包括围堰壳体(10),围堰壳体(10)上端设有注水口(1),围堰壳体(1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凹槽(2)、连接头部(5),相邻围堰单元块(9)之间的连接凹槽(2)、连接头部(5)相互扣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相互连接的围堰单元块(9),围堰单元块(9)包括围堰壳体(10),围堰壳体(10)上端设有注水口(1),围堰壳体(1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凹槽(2)、连接头部(5),相邻围堰单元块(9)之间的连接凹槽(2)、连接头部(5)相互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壳体(10)底部和端部均设有止水橡胶(6);其中,壳体(10)底部的止水橡胶(6)设置在多个燕尾槽(11)内,所述围堰壳体(10)端部的止水橡胶(6)设置在连接凹槽(2)的背水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浅水域施工可拼接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11)分三道均匀分布在壳体(10)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艳平王辉廖源冉晓俊史冬庆刘振嘉刘新李文军周志寰易蕾蕾曹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