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67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包括底座和混棉箱,所述立柱的上部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滑动套接有混棉套管,所述混棉套管贯穿于混棉箱的两侧,所述混棉套管上固定连接有混棉棒,所述底座的上部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齿轮与转动轴传动连接,且两组混棉套管的一端上分别套接有第二轴承,两组所述第二轴承通过连接杆彼此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冲击气缸,所述冲击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一侧。本设备改变了混棉棒仅能旋转的传统运动方式,实现了在旋转过程中可横向移动的方式,在混棉时,更容易撕裂棉团、棉块,提高混合速度,降低棉料卡住的发生频率。

A kind of raw cotton blending equipment for cotton spinn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
本技术涉及棉纺生产
,具体为一种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
技术介绍
棉纺,是一种把棉纤维加工成为棉纱、棉线的纺纱工艺过程。这一工艺过程也适用于纺制棉型化纤纱、中长纤维纱以及棉与其他纤维混纺纱等。棉织物服用性能产好,价格低廉,且棉纺工序比较简单,所以在纺织工业中占首要地位。在棉纺工艺中需要对原棉进行混棉处理,现有的混棉设备的混棉棒一般仅能作旋转运动,对棉团、棉块的撕裂能力较差,在使用时,容易造成棉料卡料。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通过混棉套管与冲击气缸的配合,改变了混棉棒仅能旋转的传统运动方式,实现了在旋转过程中可横向移动的方式,在混棉时,更容易撕裂棉团、棉块,提高混合速度,降低棉料卡住的发生频率;混棉套管的两端均贯穿于混棉箱,并可滑动式地延伸至混棉箱外部,避免混棉套管与混棉箱侧壁接触部位积累棉料,防止棉料卡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包括底座和混棉箱,所述底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部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滑动套接有混棉套管,所述混棉套管贯穿于混棉箱的两侧,所述混棉套管上固定连接有混棉棒,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上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底座的上部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齿轮与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混棉套管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混棉套管的一端上分别套接有第二轴承,两组所述第二轴承通过连接杆彼此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冲击气缸,所述冲击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一侧。优选的,所述混棉箱的上部开设有投料口,且混棉箱的下部开设有出料口。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挡板,且出料口挡板的下部通过支撑腿安装有橡胶底轮,且出料口挡板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拉环。优选的,所述混棉箱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便于混棉套管穿过的滑孔,所述混棉棒距离混棉箱两侧内壁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cm。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与转动轴一体结构的限位条,所述混棉套管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条滑动安装在限位槽内。优选的,所述投料口设置为漏斗形投料口,且投料口设置在混棉箱的上部中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设备,通过混棉套管与冲击气缸的配合,改变了混棉棒仅能旋转的传统运动方式,实现了在旋转过程中可横向移动的方式,在混棉时,更容易撕裂棉团、棉块,提高混合速度,降低棉料卡住的发生频率;2、本设备,混棉套管的两端均贯穿于混棉箱,并可滑动式地延伸至混棉箱外部,避免混棉套管与混棉箱侧壁接触部位积累棉料,防止棉料卡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棉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滑孔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立柱;3、第一轴承;4、齿轮;5、混棉套管;6、混棉箱;7、投料口;8、第二轴承;9、转动轴;10、冲击气缸;11、连接杆;12、出料口;13、出料口挡板;14、支撑腿;15、橡胶底轮;16、拉环;17、减速电机;18、滑孔;19、混棉棒;20、限位槽;21、限位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该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包括底座1和混棉箱6,所述底座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部通过第一轴承3转动安装有转动轴9,所述转动轴9上滑动套接有混棉套管5,所述混棉套管5贯穿于混棉箱6的两侧,所述混棉套管5上固定连接有混棉棒19,所述转动轴9的一端上固定套接有齿轮4,所述底座1的上部安装有减速电机17,所述减速电机17通过齿轮4与转动轴9传动连接,所述混棉套管5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混棉套管5的一端上分别套接有第二轴承8,两组所述第二轴承8通过连接杆11彼此固定连接,所述立柱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冲击气缸10,所述冲击气缸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杆11的一侧。具体的,所述混棉箱6的上部开设有投料口7,且混棉箱6的下部开设有出料口12。通过投料口7和出料口12进行投料和出料。具体的,所述出料口12的正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挡板13,且出料口挡板13的下部通过支撑腿14安装有橡胶底轮15,且出料口挡板13的一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拉环16。通过橡胶底轮15的设计,便于抽拉移动出料口挡板13,从而便于打开出料口12进行出料。具体的,所述混棉箱6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便于混棉套管5穿过的滑孔18,所述混棉棒19距离混棉箱6两侧内壁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cm。混棉棒19与混棉箱6的侧壁上预留有一端距离,便于横向移动。具体的,所述转动轴9上设置有与转动轴9一体结构的限位条21,所述混棉套管5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20,所述限位条21滑动安装在限位槽20内。通过限位条21和限位槽20的设计,便于转动轴9带动混棉套管5转动。具体的,所述投料口7设置为漏斗形投料口,且投料口7设置在混棉箱6的上部中心。中心位置设置,便于棉料在混棉箱6内部均匀分料。工作原理:本设备,通过混棉套管5与冲击气缸10的配合,改变了混棉棒19仅能旋转的传统运动方式,实现了在旋转过程中可横向移动的方式,在混棉时,更容易撕裂棉团、棉块,提高混合速度,降低棉料卡住的发生频率;混棉套管5的两端均贯穿于混棉箱6,并可滑动式地延伸至混棉箱6外部,避免混棉套管5与混棉箱6侧壁接触部位积累棉料,防止棉料卡料。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包括底座(1)和混棉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部通过第一轴承(3)转动安装有转动轴(9),所述转动轴(9)上滑动套接有混棉套管(5),所述混棉套管(5)贯穿于混棉箱(6)的两侧,所述混棉套管(5)上固定连接有混棉棒(19),所述转动轴(9)的一端上固定套接有齿轮(4),所述底座(1)的上部安装有减速电机(17),所述减速电机(17)通过齿轮(4)与转动轴(9)传动连接,所述混棉套管(5)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混棉套管(5)的一端上分别套接有第二轴承(8),两组所述第二轴承(8)通过连接杆(11)彼此固定连接,所述立柱(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冲击气缸(10),所述冲击气缸(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杆(11)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包括底座(1)和混棉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部通过第一轴承(3)转动安装有转动轴(9),所述转动轴(9)上滑动套接有混棉套管(5),所述混棉套管(5)贯穿于混棉箱(6)的两侧,所述混棉套管(5)上固定连接有混棉棒(19),所述转动轴(9)的一端上固定套接有齿轮(4),所述底座(1)的上部安装有减速电机(17),所述减速电机(17)通过齿轮(4)与转动轴(9)传动连接,所述混棉套管(5)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混棉套管(5)的一端上分别套接有第二轴承(8),两组所述第二轴承(8)通过连接杆(11)彼此固定连接,所述立柱(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冲击气缸(10),所述冲击气缸(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杆(1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纺工艺原棉混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棉箱(6)的上部开设有投料口(7),且混棉箱(6)的下部开设有出料口(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增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荣盛棉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