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不干胶贴,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型纸、不干胶层、发泡微胶囊层和色浆层,所述不干胶层与所述发泡微胶囊层通过粘结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采用发泡微胶囊作为发泡层,该微胶囊可在一定温度下发泡膨胀,体积增加3~5倍,并在温度回落后继续保持膨胀状态,此种技术手段使不干胶贴具有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同时具有起绒的效果,能够让消费者在视觉和触觉上眼前一亮,吸引使用者们的眼球,新颖美观;所述的微胶囊膨胀过程属于纯粹的物理变化过程,其所包埋的芯材为低沸点的烷烃,绿色环保,无污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不干胶贴使用方便,随用随贴。
Adhesive Lab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干胶贴
本技术涉及胶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干胶贴。
技术介绍
常用的不干胶贴是以纸张、薄膜或特种材料为面料,背面涂有粘合剂,以涂硅底纸为保护纸的一种复合材料,并经印刷、模切等加工后成为成品标贴。应用时,只需从底纸上剥离,轻轻一按,即可贴到各种基材的表面,也可使用贴标机在生产线上自动贴标。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不干胶贴大都是单一大众化的平面图案,样式普遍统一,缺少新意等问题,容易让使用者们产生视觉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干胶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不干胶贴具有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同时具有起绒的效果,能够让消费者在视觉和触觉上眼前一亮,吸引使用者们的眼球,新颖美观。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不干胶贴,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型纸、不干胶层、发泡微胶囊层和色浆层,所述不干胶层与所述发泡微胶囊层通过粘结剂连接。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优选的,前述的不干胶贴,其中所述发泡微胶囊层是由可物理发泡的微胶囊经发泡而成;所述可物理发泡的微胶囊是以聚合物为壁材、以低沸点烷烃为芯材的核壳结构;所述可物理发泡的微胶囊在发泡后的体积膨胀3~5倍。优选的,所述发泡微胶囊层的干膜厚度为30~200μm。优选的,前述的不干胶贴,其中所述粘结剂为透明浆。优选的,前述的不干胶贴,其中所述的粘结剂干燥之后形成粘结剂层,所述粘结剂层的干膜厚度为50~150μm。优选的,前述的不干胶贴,其中所述色浆层的干膜厚度为10~50μm。优选的,前述的不干胶贴,其中所述不干胶贴还包括涂覆于所述色浆层表面的光油层;所述光油层的干膜厚度为5~10μm。优选的,前述的不干胶贴,其中所述色浆层上固定有具有特殊光泽效果的粉末或鳞片。优选的,前述的不干胶贴,其中所述发泡微胶囊层中的发泡微胶囊为一层或多层,各层之间通过粘结剂连接。优选的,前述的不干胶贴,其中所述不干胶贴可贴在无纺布、棉布、纸张、皮革、塑料或木质材料的表面。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不干胶贴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提出的不干胶贴包括发泡微胶囊层,发泡微胶囊层采用发泡微胶囊作为发泡层,该微胶囊可在一定温度下发泡膨胀,体积增加3~5倍,并在温度回落后继续保持膨胀状态,此种技术手段使不干胶贴具有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同时具有起绒的效果,能够让消费者在视觉和触觉上眼前一亮,吸引使用者们的眼球,新颖美观;2、本技术采用物理发泡微胶囊,所述的微胶囊膨胀过程属于纯粹的物理变化过程,其所包埋的芯材为低沸点的烷烃,绿色环保,无污染;3、本技术提出的不干胶贴,在发泡微胶囊层上设置色浆层,使其呈现丰富的色彩;4、本技术采用透明浆作为粘结剂,且透明浆的用量大,其干膜厚度厚度达50-150μm,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从而使得微胶囊被牢固的粘接在不干胶层上,可同时满足产品功能性和美观性的需求。5、本技术提出的不干胶贴,其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随用随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随意变换不干胶贴,大大提高了不干胶贴的美观性和实用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不干胶贴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不干胶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不干胶贴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不干胶贴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不干胶贴,其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型纸1、不干胶层21、发泡微胶囊层23和色浆层24,所述不干胶层21与所述发泡微胶囊层23通过粘结剂层22连接。本技术中,不干胶贴不限定其形式,将离型纸1作为第一部分1,将不干胶层21、粘结剂层22、发泡微胶囊层23和色浆层24作为第二部分2,可以在第一部分1上至少放置一个第二部分2,第二部分2的形状和造型不做具体限制,如图3所示,在第一部分1上放置四个第二部分2,第二部分2之间可以为任意排列,可以小的位于大的内部,可以相互连接或者相对独立,总之,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任何形状和造型。所述的粘结剂层可以选用丙烯酸、聚氨酯、环氧或有机硅等常用的种类的粘结剂经干燥形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不做具体的限定。为了增加各层之间的牢固度,如果需要,各层之间也可以通过粘结剂连接,所述的粘结剂干燥之后形成粘结剂层。此时的不干胶贴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型纸、粘结剂层、不干胶层、粘结剂层、发泡微胶囊层、粘结剂层和色浆层的多层复合结构。色浆为适于丝网印刷的色浆,其种类不做具体限定,优选涂料色浆,如天津市新美涂料科技有限公司的6210涂料色浆大红FFG100%、8082涂料色浆中黄FFG100%、6501涂料色浆艳绿FB100%。如果色浆没有粘结性能,再涂布时就需要先涂一层粘结剂。本实施例对离型纸和不干胶层的厚度和种类不做具体限定,可以选择市场上现有的产品。离型纸俗称“底纸”,表面呈低表面能的不粘性,底纸对胶黏剂具有隔离作用,所以用其作为面纸的附着体,以保证面纸能够很容易从底纸上剥离下来。常用的有白、蓝、黄格拉辛纸(glassine)或蒜皮纸(onion)、牛皮纸、聚酯(PET)、铜版纸、聚乙烯(PE)。不干胶层通用超黏型、通用强黏型、冷藏食品强黏型、通用再揭开型、纤维再揭开型。它一方面保证底纸与面纸的适度粘连,另一方面保证面纸被剥离后,又能与粘贴物具有结实的粘贴性。由于本技术中的发泡微胶囊层是由可物理发泡的微胶囊在一定温度下发泡而成,不干胶层优选耐高温粘胶剂,如丙烯酸类粘胶剂可耐120℃高温。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泡微胶囊层23是由可物理发泡的微胶囊经发泡而成;所述可物理发泡的微胶囊是以聚合物为壁材、以低沸点烷烃为芯材的核壳结构;所述可物理发泡的微胶囊在发泡后的体积膨胀3~5倍。所述的物理发泡微胶囊在膨胀前,其为干瘪状的壳核结构的微球,受热膨胀后直径变大,形状为球状;其内部包覆低沸点类烷烃,具有轻量化、低污染的特点,并且加热后具有优良的膨胀性能,可以满足产品功能性、美观性的需求,发泡后具有三维立体的效果,具有非常美观的视觉化效果。所述的物理发泡微胶囊是通过现有技术中微胶囊制备方法制作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物理发泡微胶囊的制备过程如下:1)油相的制备:依次在烧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干胶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型纸、不干胶层、发泡微胶囊层和色浆层,所述不干胶层与所述发泡微胶囊层通过粘结剂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干胶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型纸、不干胶层、发泡微胶囊层和色浆层,所述不干胶层与所述发泡微胶囊层通过粘结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干胶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微胶囊层是由可物理发泡的微胶囊经发泡而成;
所述可物理发泡的微胶囊是以聚合物为壁材、以低沸点烷烃为芯材的核壳结构;
所述可物理发泡的微胶囊在发泡后的体积膨胀3~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干胶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微胶囊层的干膜厚度为30~2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干胶贴,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剂为透明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不干胶贴,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粘结剂干燥之后形成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成,焦守政,李芙蓉,问金月,张青青,赵丹,刘儒平,李路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印刷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