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粉尘干化污泥下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61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粉尘干化污泥下料设备,支架上设有下料斗,下料斗位于支架的上端且下部伸入支架内,支架的一侧铰接有门体,该支架的其余侧设有挡板,下料斗上套设有防尘结构,防尘结构包括防尘围板,防尘围板的上端固定于支架内侧,且与下料斗的外侧壁相抵接,该防尘围板的底端面高于下料斗的底端面,防尘围板的一侧设有通气口,通气口与穿过一侧挡板的第一导管相连,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过滤器相连通,过滤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管与风机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尘围板,与污泥料斗之间形成缓冲区,污泥下料时产生的粉尘积聚于缓冲区,通过过滤器将粉尘过滤后通过风机将空气排出,减小了粉尘污染。

A dust-free drying sludge cut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粉尘干化污泥下料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泥干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粉尘干化污泥下料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处理一直是行业内人士所关心的问题,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90%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处理方法,该方法会产生大量污泥,高产量、高含水率的污泥,在贮存、运输、装卸等过程中既不方便,还存在很高的潜在环境安全风险和隐患,因此污泥的烘干处理势在必行。污泥烘干处理一般采用连续式或序批式烘干处理,烘干后的污泥要从污泥料斗中经过下料分装于吨袋中。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污泥料斗放置于支架的下料斗上端,打开污泥料斗下部的下开口,干燥污泥则会落入下料斗并滑入吨袋中,但干燥污泥下滑至下料斗的出口处落入吨袋的过程中,由于下落作用和反扑作用,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既影响工作环境,又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粉尘干化污泥下料设备,通过设置防尘围板,与污泥料斗之间形成缓冲区,污泥下料时产生的粉尘积聚于缓冲区,通过过滤器将粉尘过滤后通过风机将空气排出,减小了粉尘污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粉尘干化污泥下料设备,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位于支架的上端且下部伸入支架内,所述支架的一侧铰接有门体,该支架的其余侧设有挡板,所述下料斗上套设有防尘结构,所述防尘结构包括防尘围板,所述防尘围板的上端固定于支架内侧,且与下料斗的外侧壁相抵接,该防尘围板的底端面高于所述下料斗的底端面,所述防尘围板的一侧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与穿过一侧挡板的第一导管相连,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过滤器相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管与风机相连通。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防尘围板的底端面为圆形,该底端面的面积小于防尘围板顶端面的面积。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防尘围板底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下料斗底端面的面积。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防尘结构还包括卡环和围帘,所述卡环固定于防尘围板的下端,所述围帘的上端卡接于所述卡环中。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围帘为软帘,且该围帘上相邻的帘片之间具有间隙。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架上设有加强板。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挡板为PVC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防尘围板,在其与污泥料斗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污泥下料时产生的粉尘积聚于缓冲区,缓慢向外释放,然后通过过滤器将粉尘过滤后通过风机将空气排出,减小了粉尘大量排放至环境中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2.挡板和门体亦可以起到将下料区进行密封的作用,可防止粉尘外溢,降低粉尘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放置污泥料斗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去除门体后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防尘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污泥料斗的结构图。图中,1.支架;11.挡板;12.门体;13.加强板;2.下料斗;3.防尘结构;31.围板;32.通气口;33.卡环;34.围帘;35.帘片;4.过滤器;5.风机;61.第一导管;62.第二导管;7.污泥料斗;71.防尘滤布;8.吨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一种无粉尘干化污泥下料设备,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下料斗2,下料斗2位于支架1的上端且下部伸入支架1内,支架1的一侧铰接有门体12,该支架1的其余侧设有挡板11,下料斗2上套设有防尘结构3,防尘结构3包括防尘围板31,防尘围板31的上端固定于支架1内侧,且与下料斗2的外侧壁相抵接,该防尘围板31的底端面高于下料斗2的底端面,防尘围板31的一侧设有通气口32,通气口32与穿过一侧挡板11的第一导管61相连,第一导管61的另一端与过滤器4相连通,过滤器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管62与风机5相连通。将污泥料斗7放置于支架的顶端,其下开口位置正对下料斗,当打开下开口下料时,烘干后的污泥沿下料斗盛装于吨袋8中,下料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会被包纳于下料斗与防尘围板之间,在该区域经过缓冲,然后缓慢的排放至防尘围板之外,且位于挡板和门体之间,该区域的粉尘经过风机的作用被吸出,与此同时空气经过过滤器将粉尘过滤后排出,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可在污泥料斗7的上端加盖一个防尘滤布71,防止污泥下料时粉尘从污泥料斗的上方反扑到环境中去。防尘围板31的底端面为圆形,该底端面的面积小于防尘围板31顶端面的面积;防尘围板31底端面的面积大于下料斗2底端面的面积,污泥下料时可是粉尘反扑与防尘围板与下料斗之间。防尘结构3还包括卡环33和围帘34,卡环33固定于防尘围板31的下端,围帘34的上端卡接于卡环33中,围帘34为软帘,且该围帘34上相邻的帘片35之间具有间隙,围帘可以进一步起到阻隔粉尘外溢的效果,同时软性材质不会阻挡将吨袋放置于其下方。支架1上设有加强板13。挡板11为PVC挡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粉尘干化污泥下料设备,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有下料斗(2),所述下料斗(2)位于支架(1)的上端且下部伸入支架(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一侧铰接有门体(12),该支架(1)的其余侧设有挡板(11),所述下料斗(2)上套设有防尘结构(3),所述防尘结构(3)包括防尘围板(31),所述防尘围板(31)的上端固定于支架(1)内侧,且与下料斗(2)的外侧壁相抵接,该防尘围板(31)的底端面高于所述下料斗(2)的底端面,所述防尘围板(31)的一侧设有通气口(32),所述通气口(32)与穿过一侧挡板(11)的第一导管(61)相连,所述第一导管(61)的另一端与过滤器(4)相连通,所述过滤器(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管(62)与风机(5)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粉尘干化污泥下料设备,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有下料斗(2),所述下料斗(2)位于支架(1)的上端且下部伸入支架(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一侧铰接有门体(12),该支架(1)的其余侧设有挡板(11),所述下料斗(2)上套设有防尘结构(3),所述防尘结构(3)包括防尘围板(31),所述防尘围板(31)的上端固定于支架(1)内侧,且与下料斗(2)的外侧壁相抵接,该防尘围板(31)的底端面高于所述下料斗(2)的底端面,所述防尘围板(31)的一侧设有通气口(32),所述通气口(32)与穿过一侧挡板(11)的第一导管(61)相连,所述第一导管(61)的另一端与过滤器(4)相连通,所述过滤器(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管(62)与风机(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粉尘干化污泥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围板(31)的底端面为圆形,该底端面的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进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坤远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