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式模块化新型污水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607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式模块化新型污水一体化设备,包括沉淀箱、A处理箱、O处理箱、MBR处理箱、O+MBR处理箱、UV‑Cu‑Fenton高级氧化池和设备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该智能式模块化新型污水一体化设备,通过将各个独立的处理设备自由拼装与组合,可以轻松实现多种工艺路线和方案可以任意组合出十多种不同工艺,且与同类产品或其他工艺类处理器相比更节能,运行费用低,对场地要求低,荒废的平地即可建设,投资低,综合造价低于其他工艺污水处理站,同时设备间配备多个远传装置设备,以及自动化PLC模块,可进行全自动运行和手机客户端远程监控,自动化程度高,抗冲击能力高,通过模块化设备前后位置调整可以应对不同水质变化。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modular sewage integrated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式模块化新型污水一体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系统
,具体为一种智能式模块化新型污水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按照其作用可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处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处理,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式模块化新型污水一体化设备,包括沉淀箱(1)、A处理箱(2)、O处理箱(3)、MBR处理箱(4)、O+MBR处理箱(5)、UV-Cu-Fenton高级氧化池(6)和设备间(7),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A处理箱(2)、O处理箱(3)、MBR处理箱(4)、O处理箱(3)、O+MBR处理箱(5)、UV-Cu-Fenton高级氧化池(6)和设备间(7)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O+MBR处理箱(5)内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填料架(8),所述O+MBR处理箱(5)内表面的底部且位于填料架(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曝气管(10),且曝气管(10)的顶部连通有曝气盘(11),所述O+MBR处理箱(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式模块化新型污水一体化设备,包括沉淀箱(1)、A处理箱(2)、O处理箱(3)、MBR处理箱(4)、O+MBR处理箱(5)、UV-Cu-Fenton高级氧化池(6)和设备间(7),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1)、A处理箱(2)、O处理箱(3)、MBR处理箱(4)、O处理箱(3)、O+MBR处理箱(5)、UV-Cu-Fenton高级氧化池(6)和设备间(7)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O+MBR处理箱(5)内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填料架(8),所述O+MBR处理箱(5)内表面的底部且位于填料架(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曝气管(10),且曝气管(10)的顶部连通有曝气盘(11),所述O+MBR处理箱(5)内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隔板(12),所述O+MBR处理箱(5)内表面的底部且位于隔板(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膜组件(13),所述O+MBR处理箱(5)内表面的底部且位于隔板(12)的右侧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F1型高效鼓风机(14)和反洗水箱(15),且反洗水箱(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反洗泵(32),所述反洗水箱(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产水泵(33),且产水泵(33)的进水口通过抽水管(16)与膜组件(13)的顶部连通,所述产水泵(33)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34),所述出水管(34)的顶端贯穿O+MBR处理箱(5)的顶部并延伸至O+MBR处理箱(5)的外部,且出水管(34)位于O+MBR处理箱(5)内部的表面与反洗水箱(15)的内腔之间连通有回流管(25),所述反洗泵(32)的出水口连通有反洗管(9),所述反洗管(9)的顶端贯穿反洗水箱(15)并与抽水管(16)的表面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式模块化新型污水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F1型高效鼓风机(14)的出风口连通有充气管(17),所述充气管(17)的左端贯穿隔板(12)并延伸至隔板(12)的左侧,且充气管(17)的左端与曝气管(10)的顶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式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红波武仁超孙鹏尹新安康金虎顾正明陈云田晓斐卢恩环张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环球中科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宁夏水投环保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宁夏济川中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