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57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污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其可对较大颗粒的废渣进行处理,减少较大废渣对水质的影响,提高固液分离的便捷性,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工作腔,箱体左端设置有气泡发生器,还包括离心泵,工作腔内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左端上侧和右端上侧均固定设置有叶轮,第一转轴下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转轴底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第一安装孔可转动连接,固定板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箱体左端设置有第一水泵,箱体底端设置有输出管,输出管输入端与工作腔底端连通,输出管连通设置有第二阀门。

An integrated device of micro bubble slag removal and deconta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污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是一种用于废水处理过程中,对废水内的废渣以及污水进行处理时所使用的装置,其可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其在除污装置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工作腔,箱体左端设置有气泡发生器,箱体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气泡发生器的输出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内侧壁连接,箱体右端上侧设置有进口管,进口管输出端与工作腔右端上侧连通,进口管连通设置有第一阀门,工作腔顶端设置有出口管,出口管输入端与工作腔顶端连通;这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在使用时将带有废渣与污水自进口管输送至工作腔内,气泡发生器将产生的微气泡自第一连接孔传输至工作腔内,微气泡对废水内的废渣与污物进行接触,因为微气泡非常小,具有一定的外表能量,关于其他物体具有外表吸附效果,再加上部分气泡的带电功用,能够吸附物体,因而在被污染的水中能够吸附废渣等各种污染物,在气泡的作用下快速上升到水面,完毕废渣与水分离效果;这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使用中发现,废水内难免存在较大颗粒的废渣,较大颗粒的废渣较难在气泡的作用向上移动并漂浮至液面,较难实现固液分离,设备的使用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对较大颗粒的废渣进行处理,减少较大废渣对水质的影响,提高固液分离的便捷性,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的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工作腔,箱体左端设置有气泡发生器,箱体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气泡发生器的输出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内侧壁连接,箱体右端上侧设置有进口管,进口管输出端与工作腔右端上侧连通,进口管连通设置有第一阀门;还包括离心泵,离心泵设置于箱体右端下侧,工作腔内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左端上侧和右端上侧均固定设置有叶轮,第一转轴下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转轴底端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第一安装孔可转动连接,固定板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左侧固定杆左端和右侧固定杆右端分别与工作腔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连接,第一转轴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右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顶端与第一锥齿轮右端啮合接触,第二锥齿轮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箱体右端下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转轴右端穿过第二安装孔,第二转轴右端与离心泵的输出端连接,箱体左端设置有第一水泵,箱体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传输管,传输管输入端与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通,传输管输出端穿过第二连接孔后与工作腔下侧连通,箱体底端设置有输出管,输出管输入端与工作腔底端连通,输出管连通设置有第二阀门。本技术的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还包括第二水泵,第二水泵设置于箱体顶端,第二水泵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输入端插入至工作腔内,第一连接管输入端连通设置有伸缩管,伸缩管输入端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输入端设置有吸盘,吸盘内设置有放置腔,吸盘底端设置有多组输入孔,多组输入孔顶端与放置腔底端连通,第二连接管输入端与放置腔顶端连通。本技术的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还包括两组气缸,两组气缸分别设置于箱体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箱体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均设置有第三连接孔,两组气缸输出端分别穿过两组第三连接孔后分别与吸盘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还包括第一圆形管、第二圆形管和第三圆形管,第一圆形管、第二圆形管和第三圆形管均设置于工作腔下侧,第三圆形管设置于第二圆形管内侧,第二圆形管设置于第一圆形管内侧,第一圆形管内端右侧设置有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一圆形管输出端和第二圆形管输入端连通,第二圆形管内端右侧设置有第二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二圆形管输出端和第三圆形管的输入端连通,气泡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圆形管输入端连通,第一圆形管、第二圆形管和第三圆形管顶端均连通设置有气泡管。本技术的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均固定设置有轴承,第一转轴底端和第二转轴右端分别穿过两组轴承并分别与两组轴承内侧壁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还包括两组加固板,两组加固板分别固定设置于箱体左端上侧和左端下侧,第一水泵和气泡发生器分别固定设置于两组加固板顶端。本技术的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箱体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固定设置有支腿。本技术的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两组气缸和离心泵的外侧壁均固定设置有加固架,上侧两组加固架底端和右侧加固架左端分别与箱体顶端和右侧箱体右端下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废水自进口管输送至工作腔内,离心泵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第二转轴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转动的同时在齿的啮合作用下第一齿轮随之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第一转轴尽心转动的同时带动叶轮进行转动,叶轮转动的同时带动水进行转动,水在叶轮的作用下进行离心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废水内的废渣在离心力以及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较大的废渣向下传输至工作腔底端后,经过气泡处理后的水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向外传输,废渣并自输出管输出,减少废水内的废渣,减少较大废渣对水质的影响,提高固液分离的便捷性,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圆形管、第二圆形管和第三圆形管的连接结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B部放大图;附图中标记:1、箱体;2、工作腔;3、气泡发生器;4、进口管;5、第一阀门;6、离心泵;7、第一转轴;8、叶轮;9、固定板;10、第一安装孔;11、固定杆;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第二转轴;15、第二安装孔;16、第一水泵;17、传输管;18、输出管;19、第二阀门;20、第二水泵;21、第一连接管;22、伸缩管;23、第二连接管;24、吸盘;25、放置腔;26、输入孔;27、气缸;28、第一圆形管;29、第二圆形管;30、第三圆形管;31、第一连通管;32、第二连通管;33、轴承;34、加固板;35、支腿;36、加固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工作腔2,箱体1左端设置有气泡发生器3,箱体1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气泡发生器3的输出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内侧壁连接,箱体1右端上侧设置有进口管4,进口管4输出端与工作腔2右端上侧连通,进口管4连通设置有第一阀门5;还包括离心泵6,离心泵6设置于箱体1右端下侧,工作腔2内设置有第一转轴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工作腔(2),箱体(1)左端设置有气泡发生器(3),箱体(1)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气泡发生器(3)的输出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内侧壁连接,箱体(1)右端上侧设置有进口管(4),进口管(4)输出端与工作腔(2)右端上侧连通,进口管(4)连通设置有第一阀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心泵(6),离心泵(6)设置于箱体(1)右端下侧,工作腔(2)内设置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左端上侧和右端上侧均固定设置有叶轮(8),第一转轴(7)下侧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第一转轴(7)底端穿过第一安装孔(10)并与第一安装孔(10)可转动连接,固定板(9)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11),左侧固定杆(11)左端和右侧固定杆(11)右端分别与工作腔(2)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连接,第一转轴(7)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2),第一锥齿轮(12)右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3)顶端与第一锥齿轮(12)右端啮合接触,第二锥齿轮(13)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14),箱体(1)右端下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5),第二转轴(14)右端穿过第二安装孔(15),第二转轴(14)右端与离心泵(6)的输出端连接,箱体(1)左端设置有第一水泵(16),箱体(1)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水泵(16)的输出端设置有传输管(17),传输管(17)输入端与第一水泵(16)的输出端连通,传输管(17)输出端穿过第二连接孔后与工作腔(2)下侧连通,箱体(1)底端设置有输出管(18),输出管(18)输入端与工作腔(2)底端连通,输出管(18)连通设置有第二阀门(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工作腔(2),箱体(1)左端设置有气泡发生器(3),箱体(1)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气泡发生器(3)的输出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内侧壁连接,箱体(1)右端上侧设置有进口管(4),进口管(4)输出端与工作腔(2)右端上侧连通,进口管(4)连通设置有第一阀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心泵(6),离心泵(6)设置于箱体(1)右端下侧,工作腔(2)内设置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左端上侧和右端上侧均固定设置有叶轮(8),第一转轴(7)下侧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第一转轴(7)底端穿过第一安装孔(10)并与第一安装孔(10)可转动连接,固定板(9)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11),左侧固定杆(11)左端和右侧固定杆(11)右端分别与工作腔(2)左端下侧和右端下侧连接,第一转轴(7)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2),第一锥齿轮(12)右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3)顶端与第一锥齿轮(12)右端啮合接触,第二锥齿轮(13)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14),箱体(1)右端下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5),第二转轴(14)右端穿过第二安装孔(15),第二转轴(14)右端与离心泵(6)的输出端连接,箱体(1)左端设置有第一水泵(16),箱体(1)左端下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水泵(16)的输出端设置有传输管(17),传输管(17)输入端与第一水泵(16)的输出端连通,传输管(17)输出端穿过第二连接孔后与工作腔(2)下侧连通,箱体(1)底端设置有输出管(18),输出管(18)输入端与工作腔(2)底端连通,输出管(18)连通设置有第二阀门(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除渣除污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水泵(20),第二水泵(20)设置于箱体(1)顶端,第二水泵(20)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21),第一连接管(21)输入端插入至工作腔(2)内,第一连接管(21)输入端连通设置有伸缩管(22),伸缩管(22)输入端连通设置有第二连接管(23),第二连接管(23)输入端设置有吸盘(24),吸盘(24)内设置有放置腔(25),吸盘(24)底端设置有多组输入孔(26),多组输入孔(26)顶端与放置腔(25)底端连通,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卫东张雪震宋婉瑄武长兴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茂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