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杯式简便制氧装置,该装置包括水杯体、水杯盖、外饮水口、集气浮杯、氧气导管、隔离杯、浮球阀以及鼻吸管,根据固体氧释放剂和催化剂的化学制氧原理,可即用即制高纯度氧气,且稳定安全,运输携带不受限制,极大的拓宽了氧气发生装置的使用范围,还克服了瓶装气体客运、空运不准携带的问题,真正做到了简便好用,一杯多用,拓宽了氧气的更广泛应用空间,能够及时有效地缓解一些特定环境下人们的缺氧症状,补足氧气,缓解头昏、胸闷、气喘等缺氧症状,预防意外,减少危险,万一发生意外,吸氧可以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A simple water cup type oxygen ma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杯式简便制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水杯式简便制氧装置。
技术介绍
氧气对于人体至关重要,片刻不能离开。人呼吸空气,就是利用其中的氧气维持生命、进行新陈代谢。人们还发现运动员、高强度作业人员及孕妇等可通过吸氧缓解疲劳,恢复体力,缓解诸多不适症状。随着氧气的医疗保健用途不断拓宽,应运而生的氧气产品有瓶装便携式氧气、日本产氧气罐头等,也很受欢迎。然而,由于氧气产品往往受瓶装气体客运、空运不准携带的限制,影响了其使用范围。因此,对氧气产品的适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便携式、应用范围打半径氧产品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剧,进一步产生出了便携式制氧机,达到了一般环境下能够自主制氧、用氧的作用。现有市场上便携式制氧机一般有两种制氧机制,第一种以“氧立得”便携制氧器为代表的化学反应法制氧,通过使用国际通用成熟技术,以过碳酸钠为固体氧释放剂,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法制备出符合医用标准的高纯氧气。另一种方法是以自然空气为原料,采用变压吸附原理(PSA法)制取氧气。虽然机制不同,但是效果相近,由于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安全地提供高纯度医用湿氧,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即使是便携式制氧机体积仍然比较大,还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仍然难以做到真正的便携。而现实当中确有很多应急需要氧气的时候,尤其是高原户外旅行、登山、应急救援等场所,很难保障氧气的随时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时可用作正常的水杯使用,需要时添加必要配件,根据化学法制氧原理,即可用作制备氧气并能够保障安全用氧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便携式制氧机体积仍较大,使用需一定条件等实际应用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杯式简便制氧装置,主要有水杯体和设有外饮水口及套盖的水杯盖,此外还包括有集气浮杯、氧气软导管、隔离杯、固定旋盖及出气口;所述集气浮杯为直径小于水杯体内径,中空呈莲蓬形状,底部中央设集气接口,封闭的顶部设有若干小孔;所述隔离杯是直径小于水杯体内径,呈杯体下段直径大,杯口段直径小的不同径形状,并且杯口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水杯盖的外饮水口内径,长度大于所述水杯盖的外饮水口的长度,同时其外端有连接螺纹,此外,在杯体下段径向一处设置一个进气口;所述隔离杯杯口段在水杯盖的里侧穿过外饮水口经固定旋盖固定在水杯盖上;所述固定旋盖是圆盘凹状体,其内周设有的螺口与隔离杯杯口段外端的连接螺纹相匹配,并且在其外侧的轴向中心处设有出气口;所述氧气软导管一端连接于所述集气浮杯的集气接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隔离杯的进气口;所述集气浮杯和所述隔离杯设置于所述水杯体内部,所述集气浮杯位于所述隔离杯的下方。可选的,所述出气口下方设置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是在固定旋盖内侧的轴向中心处与出气口对应相通地设置一段直径小于隔离杯杯口段内径的圆管,并且圆管内设有两个方向相对面的呈漏斗状的内管,在两个内管之间形成一段浮球室,其中设有一个浮球;所述浮球阀深入到隔离杯杯口段内;可选的,在所述水杯盖上设置有防爆泄压阀。可选的,在水杯体外周设置水位区间线。可选的,在所述水杯体外部设置有隔热胶套。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杯式简便制氧装置,规定的使用环境应该是水杯竖直使用,不能倾斜和晃动。但是,由于水杯轻便,使用过程中难保不发生倾斜或晃动甚至倒伏,如果吸氧时水进入鼻吸管内,极容易使吸氧者呛水,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因此,吸氧安全是本技术的重中之重。采用中空呈莲蓬形状,封闭的顶部设有若干小孔的集气浮杯这种方式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莲蓬形状产生浮力以及氧气软导管在底部的牵连,一方面使集气浮杯不论水杯里的水怎么晃动总是能浮在水面之上,另一方面在化学制氧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不至于将水轻易溅入集气浮杯中,还能顺利收集氧气。本技术采用的隔离杯也是出于吸氧安全考虑而设置,当吸氧过程中一旦出现由于倾斜或晃动甚至倒伏致使少量的水进入到氧气导管中,当水继续传送到隔离杯后,由于隔离杯下段直径较大,水杯体倾斜时隔离杯也随之倾斜,这时隔离杯下段和出气管轴向延伸线之间便形成一定的空间,足可以容纳意外漏进来的少量水,不至于其继续传送至鼻吸管,因此能够起到隔离的作用,为吸氧安全又加了一道保险。为确保万无一失,本技术又在出气口下方设置有浮球阀,正常吸氧时由于发生出来的氧气具有一定的压力,可以吹动浮球使之悬浮于浮球室内,同时又不至其顶到上部内管阻碍通气;当吸氧过程中出现由于倾斜甚至倒伏时,浮球阀也随之倾斜,此时由于浮球自重托在浮球室侧壁上,便可迅速被吹出的氧气顶到上部内管,形成关闭阀门状态,气水不通,起到了确保安全的作用。本技术还在水杯盖上设置有防爆泄压阀,是为了防止吸氧过程中一旦发生倾斜或倒覆,浮球阀关闭,又没有及时扶正,水杯内氧气继续在发生,形成过高压力发生水杯炸裂,伤及到人,此时,防爆泄压阀便可挥发作用,形成开路,卸掉水杯内压力,确保使用者安全。本技术还在水杯体外部设置有隔热胶套,是为了防止制氧过程中化学反应放热,致使水杯体烫到人而设置。本技术所述鼻吸管为市场普遍有售的食用级硅胶鼻吸管,成熟可靠,选购能与本技术配套使用的产品即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杯式简便制氧装置可现场即用即制高纯度氧气,且固体增氧剂和催化剂稳定安全,运输携带不受限制,极大的拓宽了氧气发生装置的使用范围,还克服了瓶装气体客运、空运不准携带的问题,真正做到了简便好用,一杯多用,拓宽了氧气的更广泛应用空间;能够及时有效地缓解一些特定环境下人们的缺氧症状,补足氧气,缓解头昏、胸闷、气喘等缺氧症状,预防意外,减少危险,万一发生意外,吸氧可以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另外还可在室外为人补氧的同时,利于其反应发生的化学热将水杯充当暖手宝、暖胃宝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杯式简便制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杯式简便制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气浮杯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隔离杯剖面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隔离杯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旋盖及悬浮阀剖面正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旋盖及悬浮阀俯视示意图。图标说明:1、水杯体;2、水杯盖;3、外饮水口;4、集气浮杯;5、集气接口;6、隔离杯;7、进气口;8、氧气导管;9、固定旋盖;10、出气口;11、浮球阀;12、水位区间线;13、隔热胶套;14、防爆泄压阀。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杯式简便制氧装置,包括水杯体和设有外饮水口及套盖的水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集气浮杯、氧气软导管、隔离杯、固定旋盖及出气口;其中,所述集气浮杯为直径小于水杯体内径,中空呈莲蓬形状,底部中央设集气接口,封闭的顶部设有若干小孔;/n所述隔离杯是直径小于水杯体内径,呈杯体下段直径大,杯口段直径小的不同径形状,并且杯口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水杯盖的外饮水口内径,长度大于所述水杯盖的外饮水口的长度,同时其外端有连接螺纹,此外,在杯体下段径向一处设置一个进气口;/n所述隔离杯杯口段在水杯盖的里侧穿过外饮水口经固定旋盖固定在水杯盖上;/n所述固定旋盖是圆盘凹状体,其内周设有的螺口与隔离杯杯口段外端的连接螺纹相匹配,并且在其外侧的轴向中心处设有出气口;/n所述氧气软导管一端连接于所述集气浮杯的集气接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隔离杯的进气口;/n所述集气浮杯和所述隔离杯设置于所述水杯体内部,所述集气浮杯位于所述隔离杯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杯式简便制氧装置,包括水杯体和设有外饮水口及套盖的水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集气浮杯、氧气软导管、隔离杯、固定旋盖及出气口;其中,所述集气浮杯为直径小于水杯体内径,中空呈莲蓬形状,底部中央设集气接口,封闭的顶部设有若干小孔;
所述隔离杯是直径小于水杯体内径,呈杯体下段直径大,杯口段直径小的不同径形状,并且杯口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水杯盖的外饮水口内径,长度大于所述水杯盖的外饮水口的长度,同时其外端有连接螺纹,此外,在杯体下段径向一处设置一个进气口;
所述隔离杯杯口段在水杯盖的里侧穿过外饮水口经固定旋盖固定在水杯盖上;
所述固定旋盖是圆盘凹状体,其内周设有的螺口与隔离杯杯口段外端的连接螺纹相匹配,并且在其外侧的轴向中心处设有出气口;
所述氧气软导管一端连接于所述集气浮杯的集气接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隔离杯的进气口;
所述集气浮杯和所述隔离杯设置于所述水杯体内部,所述集气浮杯位于所述隔离杯的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敏,张冲,张忠成,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恒源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